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產業串鏈 科創變現 改革攻關

2025-08-06 05:04

(來源:新華日報)

□ 本報記者 李鑫津 汪瀅 通訊員 楊開軒

「我們正聯合同濟大學建設模塊化建築研究院,推動‘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產業化,‘十五五’期間將形成20億級特色產業增長極。」8月4日,在中共揚州八屆市委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第八次擴大會議上,中集集團揚州基地總經理王三平興奮地説。

推動「兩主多強」產業向「優結構」「全鏈條」轉型,科技創新向「強技術」「全要素」升級,重大項目向「提質效」「全周期」蝶變,揚州市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利在會上亮出經開區上半年「成績單」: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16.8%。作為揚州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經開區正以「產業串鏈、科創變現、改革攻關」組合拳,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經開答卷」。

隨着全球首塊75英寸彩色電子墨水屏成功下線,作為揚州經開區正在着力打造的「地標產業」——新型顯示產業的核心企業川奇光電科技(揚州)有限公司今年又有新突破,成功填補了全球大尺寸彩色電子紙市場空白。「上半年公司外貿出口額達9.75億元,目前在手訂單排滿,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企業負責人介紹。

以川奇光電為龍頭,鏈主引領、配套協同、集羣發展,揚州經開區已集聚中科、璨揚光電等14家規上新型顯示企業,形成從核心材料研發、關鍵部件製造到終端應用集成的完整產業鏈。2024年,經開區工業開票收入達84.5億元,產業鏈集羣效應持續釋放。

科技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也是實現「科創變現」的關鍵路徑。正在建設的揚州中集智能製造產業園,總投資30億元,將打造全球風電巨頭Vestas的重要研發製造基地。上半年,中集集團揚州基地開票銷售達16.8億元,預計全年突破35億元。引導企業將前沿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揚州經開區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和中試平臺正發揮積極作用,企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速度加快。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集生產線融入機器人、數字化立庫等智能裝備,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控。

產業與科創「雙輪驅動」,離不開制度創新這一「潤滑劑」「助推器」的保駕護航。經開區深諳「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的道理,在制度供給上大膽探索。

「通過‘集羣註冊’,我們只用3天就完成公司註冊。」揚州振北科技負責人對經開區的政務服務讚不絕口。在經開區,這種允許多家企業共享登記地址的創新模式,已幫助數十家初創企業輕裝上陣。而「續證管家」服務自運行以來,續證辦理時長平均縮短70%,企業滿意率達100%。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去年,揚州經開區獲批全省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先試區。日前,該區開放全市首批無人駕駛測試道路,30輛無人裝備「持證」運營。在政策紅利吸引下,城市之光無人環衞車項目、新石器無人配送裝備華東運營中心相繼落地,國宇電子11億元車規級芯片項目開工建設。全區集聚近50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

錨定「挺進全國國家級經開區50強」,張利表示,揚州經開區將持續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提質增效,確保年內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60個、力爭50億元重特大項目2個,新增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等各類優質企業15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