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4:58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張雅婷
編輯|楊錦
近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尊湃侵犯華為商業祕密案件做出一審判決,前華為海思員工共14人被判處有期徒刑,總計罰金1350萬元。
2021年,在華為任職十年的前海思高管張琨創立尊湃通訊公司,專注於Wi-Fi芯片賽道,創立不久就拿下了數億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小米旗下瀚星等知名機構。有尊湃相關人士告訴搜狐科技,「公司內部一度有上市百億、未來千億的口號目標。」
好景不長,2023年上海市公安局發佈通報稱,偵破一起侵犯芯片技術商業祕密案。經鑑定,尊湃侵權芯片技術有40個技術點,與華為具有商業祕密的密點,具有90%以上同一性。
資深芯片行業人士陳默(化名)告訴搜狐科技,目前國內芯片行業的「抄襲」很普遍,相當於一個灰色地帶,主要有「抄版」和「抄架構」兩種方式,因為這樣可以明顯縮短研發周期。
他猜測,張琨案估計是架構級別的抄襲,可能拿到了更底層一級的設計文檔,這類芯片要做「抄版」,也就是物理反向分析,是相當困難的,複雜度太高了。
華為非常看重知識產權的保護,信息安全是「高壓線」,張琨也不是首位出走華為創業后,因侵犯商業祕密獲刑的員工。
此前,華為高管陳奕泉離職創立華思通,被控侵犯華為知識產權,兩度入獄。王志駿、劉寧、秦學軍3名華為前員工,也在創立上海滬科公司后,因涉嫌侵犯華為公司光網絡產品商業祕密,被判處2-3年有期徒刑不等。
芯片行業「抄襲」普遍
「因為半導體過去幾年的熱度,一些從業人員想着掙快錢,把錢放在第一位。」張琨曾表示,做芯片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打算,只有按部就班的沉下心,好好去打磨自己的產品,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而略顯諷刺的是,來自上海法院的判決書,為他的創業故事畫上了「句號」。張琨因犯商業祕密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其余13名涉案員工分別被判處1至5年不等刑期,並處罰金20萬至150萬元不等。
「換一家公司,可能頂多打打官司最后不了了之。」陳默告訴搜狐科技,華為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這是一條絕對不能碰的「高壓線」,幾乎每年都有人因此被送進監獄。
他舉例稱,如果對着華為公司電腦屏幕拍照,只要信息安全部拿到了照片,哪怕是經過了好幾道轉存,甚至打印后再拍,都可以還原出屏幕水印,直接找到是從哪一臺電腦上拍的。
陳默表示,其實國內芯片行業的抄襲很普遍,絕大部分公司都干過這事或者正在干,包括一些有名的上市公司。「要做得不是特別明顯,對商業利益沒有構成重大的影響,大家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般來説,抄襲有兩種方式:一是「抄版」,説得好聽一點就是反向設計,把別人的芯片買過來,再利用各種物理、化學手段,分析別人的電路結構。二是「抄架構」,相當於「借鑑」別人的設計思路,具體的設計要自己做。
與國外相比,國內芯片行業水平相對落后,借鑑與模仿被認為是必經之路。另外,養活一家芯片公司的成本是巨大的,「抄版」能明顯縮短研發周期快速出產品, 甚至還不用去做市場調研和產品定義,只靠價格戰就能去搶別人現成的市場份額。
「以前大家都抄國外,現在是不分國內外,只要是市場反響好的芯片,都有人去抄。」陳默告訴搜狐科技,尤其像芯片「抄版」,要鑑定並不容易,自然會有人去鑽空子、走捷徑。
不過顯然,只靠抄襲難以在芯片行業做出自己真正的「壁壘」,試圖走捷徑賺快錢的下場,也並不樂觀。
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尊湃
回望尊湃創立的起點,這似乎是個含着「金湯匙」出生的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張琨畢業於北京大學,有着超過20年的半導體從業經驗,在華為、高通等頂尖芯片公司任職資深技術總監/高級技術專家,曾主持開發多款短距互聯芯片,發貨量在數十億以上。
2021年2月,張琨從華為離職,一個月后,尊湃通訊成立,專注於Wi-Fi芯片的研發。公司剛起步,尊湃通訊便獲得由高榕資本領投的天使輪融資,金額達到了近億元。
Wi-Fi 6標準於2019年正式發佈。作為新一代無線網絡技術,Wi-Fi 6在傳輸速率、功耗等方面有更好的體驗。但國內由於半導體產能不足,Wi-Fi 6的普及速度有所滯后。當時,張琨正是看到了Wi-Fi 6的潛在機會。
尊湃做的是路由器的Wi-Fi AP芯片,賽道國產化率很低,並且自研難度很高。不過,尊湃的研發速度很快。公司成立當年的11月,尊湃就投片了首款芯片的射頻模塊。
2022年4月,尊湃首款芯片的射頻模塊回片併成功點亮。在接受採訪時,張琨表示,這個關鍵部件的表現也符合甚至超越公司的預期,為公司推出整個SoC打下了基礎。他強調,公司首款芯片將於2022年四季度實現量產。
還有報道宣傳稱,尊湃這種規格的芯片,只有高通和博通實現商用,中國大陸和臺灣目前也沒有第三方廠商能夠提供。
與此同時,尊湃也在加速融資。2022年4月,尊湃獲得數億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小米集團、湖杉資本、天際資本等。張琨還曾立下「軍令狀」,表示會沉下心打磨產品,並最終成為國際半導體舞臺上的重要一員。
投資方小米「躺槍」?
很快,張琨的願望落空了。他沒有等來尊湃在芯片市場大放異彩,而是牢獄之災。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通報,2023年4月19日,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侵犯芯片技術商業祕密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存儲侵權芯片技術的服務器7台。
具體來説,張琨以支付高薪、股權利誘等方式,誘導多名原華為研發人員跳槽至其公司,並指使這些人員在離職前通過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獲取華為芯片技術信息,抄襲並運用於尊湃設計的同類型芯片上。
經鑑定,侵權芯片技術有40個技術點與華為商業祕密的密點具有90%以上同一性,構成實質性相同,相關竊密行為導致權利公司商業祕密滅失,造成了華為損失。
張琨被捕,引發行業廣泛關注,甚至連投資方小米也遭受牽連。
企查查顯示,小米全資控股的瀚星創投,在尊湃的持股比例為9.82%。小米表示,2022年參與尊湃融資是正常的財務投資行為,不參與直接管理和運營,也沒有任何知識產權或技術合作。
此前,張琨在接受採訪時曾迴應是否與小米有潛在合作計劃。他當時表示,這取決於自身能否把芯片做出競爭力。「美國、中國臺灣這幾大廠商的芯片應該都在其選擇範圍之內。我們需要做到在芯片性能、成本各方面能與其PK。」
有芯片行業人士告訴搜狐科技,不必將此事與小米過度聯想。小米投資了很多家國產芯片公司,股份佔比都比較小,整體對國產芯片供應鏈發展有不少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