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通脹飆升、經濟衰退,日本央行加息之途忐忑

2025-08-05 19:5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報道

日本央行在剛過去的利率決議中按兵不動,卻在央行會議紀要中釋放出鷹派信號。

當地時間8月5日,日本央行公佈的6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如果經濟增長和通脹繼續按照其預期發展,日本央行將進一步加息。同時,大多數日本央行成員支持暫時維持利率不變,但包括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內的多數成員傾向於最終加息,預計中期內經濟增長和通脹將會回升。

日本央行的「鷹派」表態,很大程度出於通脹「高燒不退」。雖然日本6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幅較5月回落,但仍然處於高位。數據顯示,過去7個月,日本通脹率一直維持在或高於3%的水平,導致家庭實際收入持續下降,且目前日本的物價漲幅已超過七國集團(G7)其他國家。

此外,美日達成貿易協議也降低了雙方貿易的不確定性。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原定於8月1日對日本開徵的所謂「對等關税」税率將由25%下調至15%,備受關注的汽車關税税率也降至15%。這或許為日本央行未來加息鋪平了道路。

當外界猜測日本央行10月加息的大門已經敞開時,日本卻面臨着可能步入經濟衰退的風險。一方面,受對美出口下滑的影響,日本出口總額已連續兩個月同比下降;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已經把景氣動向指數評估轉為「惡化」。

通脹飆升遇上潛在的經濟下滑壓力,日本央行在加息的路上到底遇到了哪些阻礙?

10月能加息嗎?

儘管日本央行在上一輪利率決議中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5%的水平,連續四次按兵不動,但其上調通脹預測的舉措,仍被市場解讀成是為加息鋪路。

具體來看,日本央行全面上調了2025財年至2027財年的核心CPI通脹預測,還把對通脹風險的評估從之前的「傾向於下行」調整為「總體均衡」。

與4月時因擔憂美國關税政策影響而大幅下調增長預期不同,此次,日本央行顯著上調了對2025財年的實際GDP增長預測,將預期增長值調升至0.6%,此前為0.5%,但維持2026和2027財年GDP預期增長率分別為0.7%和1.0%不變。

英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巴克萊銀行在研報中稱,這項調整的直接原因是美日貿易協議的達成,將有效平均關税税率從24.5%降至15.6%,緩解了對企業利潤的下行壓力,還將貿易的不確定性描述從「極高」降至「高」。

此前,巴克萊銀行曾提出,日央行年內加息的三個前提條件:美關税大幅回撤、日元再現貶值壓力及央行落后於通脹曲線的風險加大。就目前來看,日本已滿足其中兩個條件。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央行當前的鷹派表態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日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這是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也只是小幅調整了最低工資,因為如果通脹上漲過快,疊加工資大幅上漲,再加上輸入型通脹無法解決,日本將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並出現滯脹。

二是日本正通過未來會加息的表態,證明其全力解決通脹問題的決心。

三是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對日本擺脫通縮有較好的支撐。預計在15%的關税下,日本汽車業、半導體業會出現出口提升,這也是需求上升帶動物價上漲,同時通過加息的預期抑制日元的貶值。

除了控制通脹,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經濟走勢看,日本央行預計經濟將在中期逐漸回升,適度加息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整體可控。而且,日本央行的鷹派表態有助於穩定日元匯率,吸引跨境資本回流,穩定市場預期。

就在日本利率決議公佈后,日元的走勢打破了外界預計日元將進入貶值通道的預測,日元兑美元連續走強。截至北京時間8月5日下午6點,美元兑日元匯率為1美元兑147.51日元,日元月內升值2.16%。

對於日元呈現小幅反彈,王有鑫表示,主要在於市場對於日本央行加息預期增強,而美聯儲受就業數據意外回落影響,降息預期升溫,美日利差收窄,吸引跨境資金流入,支撐日元走勢。

孫立堅也分析稱,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和就業數據表現不好,日元暫時性充當避險工具,因此出現了短暫的上漲。他還指出,日元兑美元匯率上漲和日股下跌同時出現,是因為外部環境不佳強化了日本國內的通縮思維。因此他強調,日本需要警惕通縮擔憂與通脹控制之間的衝突。

當前,日本正深陷通脹飆升與通縮風險攀升的兩難困境。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仍堅持鷹派立場。「這是因為日本需要跟隨美國貨幣政策,」孫立堅分析稱,美國經濟數據疲軟或推動美聯儲降息,而此時日本維持利率不變是因為需要保留之后降息的空間,避免現階段跟隨美聯儲而陷入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環境。目前,日本央行在做的是等待美聯儲降息后調整政策。

他認為,未來,日本央行實施加息是主要方向,因為如果不加息,日本國內的輸入型通脹可能會失控,疊加美國經濟下行對出口的衝擊,其經濟或面臨滯脹的風險。

王有鑫也認為,若日本央行持續不加息或延后加息進程,日本通脹形勢可能很難得到有效控制,日元也將持續處於弱勢通道,會導致進口成本增加,工資—通脹螺旋可能持續推動物價上漲。

當前,市場對日本央行加息預期升溫。巴克萊銀行將日央行下次加息的預期時點從明年1月提前至今年10月,野村證券則將10月加息概率從30%調升至40%。

經濟衰退縮影

即便釋出鷹派信號,日本央行能否在10月加息仍存懸念。

野村認為,日本央行在採取行動前,可能傾向於等待更多數據出爐,以評估關税對經濟的實際衝擊,同時觀察政府可能在秋季推出的補充預算。

「日本央行下一步的行動,需待美日貿易協議生效、相關經濟數據發佈后才能確定。」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儘管外界預期美日貿易摩擦將導致日本企業收益下滑,但具體影響仍有待更多經濟數據的印證。當前日本汽車行業所受衝擊,正是美國關税政策影響的縮影。

日本對美出口汽車呈現價量齊跌的態勢。根據日本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日本對美汽車出口額同比下降24.7%,降至3634億日元。同月,日本對美汽車出口數量為10.3萬輛,同比減少3.9%。每輛車的平均價格約為354萬日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1.7%。

有分析指出,汽車價量齊跌的原因是日本汽車製造商為維持在美銷量,選擇通過降低價格來抵消關税上漲部分。但如果美國長期持續高關税,日本車企的利潤必將受到影響。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前,美國對日本汽車徵收的關税僅為2.5%,如今15%的税率被汽車業界認為是「無法承受之重」。

受日本汽車對美出口下滑的影響,6月,日本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11.4%至1.71萬億日元,連續3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呈現擴大之勢。對美出口疲弱拖累了整體出口。當月,日本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5%至9.16萬億日元,連續2個月同比下降。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3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多位日本汽車行業團體負責人會面,就日美關税協議交換意見。日本汽車行業團體要求日本政府為供應鏈提供支持,並制定政策刺激內需。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董事長片山正則稱,希望日本政府與美國繼續開展對話,進一步降低關税。

「美日關税的負面影響已然顯現,豐田、本田、日產在美銷量下滑,部分超歷史水平。日本車企依賴性價比與市場佔有率,若轉嫁關税成本,可能導致銷量驟降,故不得已微調價格,但仍引發銷量下滑。」孫立堅表示,日本傳統「分散供應鏈」的策略被美國加徵關税所破解,短期難以重建,成本壓力陡增。而且美國關税覆蓋全產業鏈,加之日本汽車業在中國市場也面臨中國電動車的激烈競爭,性價比優勢失效,目前難以找到能替代美國的市場。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日本實際GDP錄得環比減少0.2%,同比下降0.7%,這是日本GDP四個季度來首次呈現環比負增長。之后,日本內閣府公佈的5月景氣動向指數又顯示,對經濟形勢的總體評估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轉為「惡化」,上個月為「止跌」。日本經濟警報頻響,外界對其發展前景瀰漫着深切的擔憂。此前,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曾表示,美國政府關税政策的影響可能在二季度更加顯著,將進一步把日本經濟推向衰退。

日本政府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企業信心在4~6月間惡化,為五個季度以來首次,顯示出對美國關税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衝擊着這個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同時,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反映大型企業商業信心的指數在第二季度降至負1.9,低於1~3月的正2.0,代表認為情況惡化的企業多於改善的企業。

孫立堅表示,大企業是日本海外競爭力核心,若它們出現問題,可能強化日本的通縮預期、引發財政危機,當前「火已燒至大企業」,就是通縮的危險信號。

身處多重危機之中,不敢貿然行動的日本央行仍面臨眾多挑戰。

(實習生武佳穎對本文亦有貢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