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9:44
南方財經記者 李依農
當地時間8月2日,伯克希爾·哈撒韋發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這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宣佈將於年底卸任CEO之后,公司發佈的首份業績報告。
這份財報並不亮眼:營收同比下降1.2%,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59%。但更值得關注的,並不止於數字本身——而是伯克希爾在利潤承壓、投資收縮、權力交接的多重節點上,所體現出的新趨勢。
在財報的字里行間,三個關鍵詞——謹慎、轉向與等待,或成為理解當前伯克希爾境況的重要線索。
謹慎:錢在手,但不急着花
財報數據顯示,伯克希爾二季度實現營收925.15億美元,同比略降1.2%;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123.7億美元,同比大幅下滑59%;運營利潤為111.6億美元,同比下降3.8%。儘管淨利潤依然高於市場預期的107億美元,但已連續兩個季度大幅回落,2025年上半年整體淨利潤同比下降60.6%。
更引人關注的是,公司賬面現金儲備高達3441億美元,處於歷史高位。但「有錢」的伯克希爾,並未在市場加碼投資,而是選擇繼續觀望。這足以説明伯克希爾當前的投資態度——錢在手,卻保持高度謹慎。
財報特別強調,國際貿易政策與關税相關的不確定性加劇,存在廣泛風險,且最終影響尚難以預料。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偉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伯克希爾的關税預警反映了對美國貿易政策持續不確定性的深刻擔憂。
馬偉分析道,一方面,儘管特朗普政府聲稱已與部分國家達成協議,但相關文本缺失,且美國與其他國家在關税豁免等實質性問題上仍存較大分歧。更為關鍵的是,目前尚難評估關税對美國經濟的真實影響,最新非農就業數據的低迷及二季度GDP下修均暗示經濟正在承壓。
此外,馬偉還指出,美股當前整體估值偏高,加之美聯儲與政府間博弈不止,這些均促使了伯克希爾保持謹慎觀望的策略。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衍行則對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此次財報中,投資收益的大幅下滑,受市場短期波動影響較大,而其中透露出的,更重要的,是其對未來潛在風險的前瞻判斷。「宏觀環境與地緣政治的持續擾動,已對能源、消費品等業務產生實際影響,這也讓伯克希爾在擴張現金儲備的同時,對股市投資保持謹慎態度」,王衍行説道。
轉向:悄然變化的下注方向
這份財報中,備受關注的是伯克希爾對卡夫亨氏投資的大幅減值。伯克希爾對這筆長期投資計提了37.6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兩位代表董事也已於今年5月辭任。這筆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費品投資,如今成為拖累公司利潤的「負資產」。
與此同時,能源板塊同樣暴露出潛在風險。伯克希爾持有的西方石油普通股賬面價值為164.58億美元,公允價值卻僅為111.3億美元,賬面浮虧超過53億美元。雖然尚未計提減值,但這份鉅額浮虧,已成為未來財報表現的一大不確定性。
在王衍行看來,對卡夫亨氏的減值處理,反映出長期投資中對標的基本面與持有邏輯的重新審視,卡夫亨氏可謂「門前雪」。同時西方石油的潛在減值風險也為未來業績埋下更大的不確定性,西方石油已經構成「瓦上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伯克希爾在財報中也釋放出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開始評估「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對新能源投資項目的影響。這一信號,似乎預示着伯克希爾正在尋求新的增長方向。
「未來隨着市場環境、標的經營及政策風向的變化,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調整與減值決策仍將是關注焦點。」王衍行指出。
等待:「沒有巴菲特」的伯克希爾
「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者」正在放下指揮棒。
今年5月,巴菲特宣佈將在年底正式卸任CEO,由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 (Greg Abel)接任。巴菲特轉任董事會主席。
儘管格雷格·阿貝爾是「股神」親自選定的接班人,「沒有巴菲特的伯克希爾」仍在重新被定價。自宣佈卸任以來,伯克希爾股價累計下跌逾12%,明顯跑輸同期上漲的標普500指數。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巴菲特的個人判斷力、投資節奏和長期主義思維,極難複製。在他看來,巴菲特的投資風格極具個人色彩,成功打造了伯克希爾的獨特投資體系。而格雷格·阿貝爾雖將延續既有框架,但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技術進步和結構性變化的衝擊下,他是否能複製巴菲特的從容與精準,仍存在不確定性。
投資者對巴菲特的依賴和敬仰,導致其卸任成為市場震盪的重要因素。
從公司治理角度看,這一輪交接並非倉促進行。格雷格·阿貝爾多年參與公司重要決策,深諳其運營風格,且已被市場「預熱」多年。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穩定過渡,並不意味着自動延續輝煌。
「這份業績不僅是對過往經營的總結,更預示着在管理層交接的關鍵節點,伯克希爾未來投資與經營策略可能面臨的新變化......但從多重因素來看,伯克希爾依然是美國及國際投資界的‘風向標’」,王衍行説道。
無論是從財務表現,還是從管理交接與投資方向來看,2025年都註定是伯克希爾的重要轉折點。也許在資本市場「長期主義」越來越稀缺的時代,伯克希爾自己也正在回答一個新的問題:在沒有巴菲特的時代,什麼纔是真正的伯克希爾?
(實習生何慧穎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