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宗馥莉還沒有輸|氪金·大事件

2025-08-05 19:31

作者 |  謝芸子 

編輯 |  黃繹達

2009年前,宗慶后打贏「達娃之爭」時應該未曾想到,同樣震驚全國的「財產爭奪案」會在16年后再度上演。只不過,這次的糾紛來的更猛烈,也更不體面。

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官網公佈法庭判決書,判決確認:

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建浩創投)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賬户中的資產,是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三位原告享有受益權的信託財產,被告宗馥莉不得從建浩創投的香港匯豐銀行賬户提款或轉賬,禁止令持續有效至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及浙江高級人民法院的訴訟有最終裁決為止。

該判決書還要求,宗馥莉需要向三位原告全面披露,匯豐賬户的當前余額,自2024年2月2日起,賬户中若有資產轉移或處分,須説明資產去向、目的、接收方、轉移方式等。

法院判決書公佈后,「宗馥莉輸了」的消息鋪天蓋地。但實際上,香港法院的判決也只是一個過渡。從娃哈哈整個「商業帝國」的大盤來判斷,離岸信託所涉及的21億美元(約合150.94億元人民幣),也僅是「一粟」。 

在娃哈哈最鼎盛的2013年,其年營收一度達到‌783億元。儘管伴隨時代的浪潮以及行業的競爭,娃哈哈的市場不斷萎縮。但在宗慶后去世前的2023年,公司營收也達到500億元。

從這個層面來説,當下就判斷宗馥莉的成敗沒有意義。

信託爭議

簡單翻譯香港高等法院對信託爭議的裁定,至少能看到以下幾點事實:

第一,宗慶后確實留下了親筆文件,要給宗繼昌等三位子女建立一份21億美元的信託。

第二,宗繼昌等三位子女承認宗馥莉對於娃哈哈的繼承權。宗馥莉也承諾,會用其掌控的建浩創投給三兄妹設立三個累計規模21億美元的信託。

第三,法庭判決書中還提到,宗慶后於2024年2月2日立有兩份遺囑,其中一份涉及其特定的境外資產,但未涵蓋建浩創投及其資產;另一份則涉及其在中國內地的境內資產。兩份遺囑均未將原告三人或杜建英列為受益人,而是指定了包括宗馥莉、施幼珍及宗慶后的母親在內的若干人作為受益人。

不過目前看來,協議似乎只進行了一個開頭。

在香港高等法院公佈的文件中,宗馥莉方面稱,21億美元固定本金產生的利息纔是信託資產,而非本金本身。如果此言非虛似乎意味着,宗馥莉有權決定這個信託的期限,甚至是這21億美元的流向。

不過,香港高等法院的法官也特別強調——「本案的訴訟並不涉及宗慶后的遺產的管理事項,前述背景僅為后文提及的相關協議提供理解基礎,該等協議中提及了上述遺囑。」

「按照普通法系,僅從信託的角度來説,(宗馥莉)敗訴的概率是較高的。但這筆信託與遺產繼承又是一個主從關係,香港的信託官司也要等大陸的明確判決。」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告訴36氪,從外界看,目前該信託的設立過程及成立與否並未披露明確的細節,法院判決走向仍需根據信託設立的基礎文件來判斷。「從宗馥莉為何有權利以及如何從信託中轉出110萬美元,延伸至信託設立過程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乃至信託財產是否合法,都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換言之,香港的官司還稱不上「重大反轉」,也如宗馥莉代理律師Anthony Siu所言,杭州的訴訟纔是「重頭戲」。而原告三人在杭州法院的訴訟主要圍繞集團29.4%的股權分割。

圖片源自香港高等法院對信託爭議的裁定

體系外公司疑雲

據此前媒體披露,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已證實,針對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后離世后引發的家族內部權益爭奪、商標轉讓爭議及國有資產安全等問題,已成立專項工作專班介入處理。

1999年,國企改制的浪潮下,宗慶后推動公司轉型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幾番調整后,杭州娃哈哈集團形成了如今的股權格局:由杭州市上城區100%控股的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宗慶后及宗馥莉目前所佔股權29.4%,娃哈哈職工持股會佔股近24.6%。

圖片源自愛企查

僅從杭州娃哈哈集團股權結構來看,國資是絕對的大股東。但本次改制不包括商標、生產技術等無形資產,這也為日后的資產騰挪埋下了伏筆。

2006年,「達娃之爭」正式爆發。按照此前宗慶后的闡述:

「(達能)當時對我們提出新設工廠增加產能的要求不同意,反而要求我們去找代加工廠,另一方面自己又大量投資甚至控股樂百氏、光明等主要的競爭對手。」

「爲了保住產能,也由於符合娃哈哈產量和質量要求的代加工廠根本找不到,干部員工自己集資籌建了一批工廠,為合資公司的加工產品,同時也分攤銷售費用。」

而后的宗慶后高舉保護民族企業的旗幟,通過非合資公司將達能趕出娃哈哈的商業版圖,這或許是娃哈哈建立體系外公司的最初原因。愛企查顯示,宗氏家族執掌的「娃哈哈系」境內公司目前已經超過200家,這些公司大多圍繞娃哈哈產業鏈開展工作,但大多與上城區國資並無股權關聯。

另據《經濟參考報》,截至2022年底,娃哈哈集團(包括體系外公司)總資產為370.47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為512.02億元,淨利潤為47.67億元。與之對比,2022年底,娃哈哈集團主體的資產總額為58.07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為14.03億元,淨利潤為1871.28萬元。

也就是説,上城區國資持有股權的娃哈哈集團,資產只佔整個娃哈哈商業版圖的約15%,淨利潤更是僅佔0.39%。

「水」還能迴歸純淨嗎?

時至2024年,當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再度復刻了父親曾經的做法,只不過「要踢出局」的對象變了。撇開難分真假的各方家族勢力,一定程度上,宗馥莉也將矛頭對準了整個娃哈哈帝國:一種以宗慶后為主導、穩如磐石卻因各方勢力幾乎不可繼承的商業模式。

據此前眾多媒體報道,宗馥莉先是對娃哈哈集團的核心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后又要求娃哈哈集團的所有員工將勞動合同轉移到「宏勝系」。

其中,因諸多老員工涉及「娃哈哈職工持股會」,導致勞務糾紛頻發。

與此同時,宗馥莉接手后的娃哈哈也在陸續關停工廠,其中包括宗繼昌、宗婕莉擔任董事的沈陽娃哈哈榮泰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宗繼昌擔任董事的南京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天津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雙城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等。

而這些工廠的產能,正逐漸被宗馥莉的「宏勝系」補上。據官網資料,目前宏勝飲料集團在全國有19個生產基地,48家子公司,擁有104條現代化生產線。

媒體曾報道稱,宗馥莉上臺后,曾對供應鏈改革,最關鍵的一大變化是成立了計劃中心,「產供銷」的環節被大幅納入到「預算制度」之中。所有環節的每一筆花銷,都要在月底進行「預算申報」,這個報批需要最終經過宗馥莉本人審覈,然后嚴格按照預算控制執行。

此前,娃哈哈也對工廠停工和員工投訴維權作出説明——為增強終端市場的響應能力,需要調整優化產銷佈局結構,導致部分工廠停工停產。對於停工停產的公司已按相關法律程序開展清算流程。同時,最近出現的員工勞動合同轉籤、投訴、維權等一系列現象,是我司向內合規化改革和管理優化所帶來的短期陣痛。

不久前的7月,娃哈哈悄悄換了廣告牌「水就是水,讓水迴歸純淨」。但此時的宗馥莉,也因諸多大刀闊斧的改革,引起了反噬。

在36氪的瞭解中,部分在娃哈哈工作二十年的老員工被降薪,一個月僅有不到兩千元的收入。在部分離職高層看來,這明顯與宗慶后倡導的「家文化」不同。

有曾在娃哈哈任職的高管告訴36氪,「宗慶后在位之時,公司有絕對的平衡及向心力,員工對其非常崇拜。如果一個老員工不勝任工作了,也會將其調職,而非直接開除。」

且在他的觀點中,杜建英是娃哈哈早期的「股肱之臣」,他認為,遺產爭奪的關鍵在於杭州市國資委的選擇。

董毅智進一步補充道,在信託設立的過程中,或是其家族的資產,是否涉及員工持股會及國資的利益,仍有待上城區政府調查覈實。

在他看來,早期混改的實操存在多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往往是以股東決裂的方式呈現。與娃哈哈不同的是,目前國企、央企引入非公資本的形式較為多樣,例如國資轉債與入股並行,又或者引入優先股制度等,目的是為混改提升活力,促進非公資本參與混改。

一個明確的事實是,娃哈哈的遺產爭奪案仍未有結論。

2025年一季度,娃哈哈整體銷售淨收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而在市場份額上,來自馬上贏的統計數據,包裝水方面,娃哈哈在2024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約為9.42%;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份額上漲至17.07%。

然而,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是,自營養快線以來,娃哈哈始終沒有打造出新的爆品。在「水」領域,老對手農夫山泉也早已位居第一。

比起當下備受關注的信託爭議,娃哈哈內部推進的一系列改革更具實質意義。羣眾永遠是看客,於宗馥莉而言,勝敗也在信託案件之外,但參考她接班后的一系列動作,尤其是改革中引發的渠道摩擦、內部動盪等爭議,改革預期仍待觀望,難言樂觀。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36氪財經」,作者:謝芸子 黃繹達,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