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財富》全球500強榜單公佈

2025-08-05 17:52

紐約2025年7月30日 /美通社/ -- 今天,《財富》雜誌公佈了2025年《財富》全球500強(Fortune Global 500?),該權威榜單依據2024財年收入對全球最大企業進行了排名。

Walmart連續第12年蟬聯《財富》全球500強榜單榜首,Amazon、State Grid、Saudi Aramco和China National Petroleum緊隨其后。 《財富》全球500強前10強公司年收入超過3700億美元,總計4.7萬億美元。

《財富》雜誌對當前企業格局的權威排名顯示,美國企業佔據主導地位(138家)。 美國仍然領先於大中華區(130家公司,比去年減少了三家)。 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及中國港澳臺地區。 《財富》全球500強榜單上盈利最多的前10強公司中,中國(1家)和美國(8家)佔據了9席。

金融業繼續領跑該榜單,以121家企業位居首位,緊隨其后的是能源(79家)、汽車及零部件(35家)、科技(34家)和醫療保健(33家)。 總的來説,這些行業佔榜單上公司的60%,佔總收入的66%。

去年,七巨頭公佈了創紀錄的總收入(2萬億美元)和利潤(4840億美元)。 Amazon(第2位)、Apple(第8位)、Alphabet (第13位)、微軟(第22位)、Meta Platforms(第41位)、Nvidia(第66位)和Tesla(第106位)的淨收入總計達到了4840億美元。

  2025年《財富》全球500強 前10強榜單:

Walmart(美國)

Amazon.com(美國)

State Grid(中國)

Saudi Aramco(沙特阿拉伯)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中國)

Sinopec(中國)

UnitedHealth Group(美國)

Apple(美國)

CVS Health(美國)

Berkshire Hathaway(美國)

2025年《財富》全球500強榜單上的公司創造了創紀錄的41.7萬億美元總收入(比去年增長1.8%),在全球範圍內僱傭了7010萬員工。 2024年,這些公司也創下了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利潤年,總收入為2.98萬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0.4%。 Saudi Aramco(第4位)再次在盈利能力方面領先,淨賺10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保持其作為榜單上最賺錢公司的地位。

《財富》全球500強公司的女性CEO人數達到創紀錄的33人(6.6%),比上一年增加了5人。 傑出領導者包括《財富》2025年最具影響力女性——GM的Mary Barra、Elevance Health的Gail K. Boudreaux、Citigroup的Jane Fraser、Centene的Sarah M. London以及JD.com的Sandy Ran Xu(許冉)。 美國以16家女性CEO執掌的企業領先,中國(5家)、法國(4家)緊隨其后,巴西和英國各有2家上榜。

《財富》全球500強公司分佈在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的243個城市。 排名前五的城市,即北京、東京、紐約、上海和倫敦,是《財富》全球500強中近四分之一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倫敦自2022年以來首次重返前五名。

9家公司首次登上《財富》全球500強榜單,包括QNB Group(第419位)、Lithia Motors(第434位)和ICICI Bank(第464位)。

完整的全球500強榜單將刊載於《財富》雜誌8/9月合刊,並於今日在此處發佈。 完整數據集可在此處購買。

《財富》首席執行官Anastasia Nyrkovskaya表示:「《財富》全球500強榜單每年以全景視角展現全球商業格局中發生的迷人變遷與結構性轉變。 它講述了推動我們世界前進的公司、產品和人員的故事。 我們十分高興,能夠與依賴其權威性和可信度的受眾分享這份全球榜單,這份榜單現已進入第36個年頭。」

《財富》雜誌總編輯兼首席內容官Alyson Shontell在2025年8月/9月合刊的前言中指出:「我們追蹤記錄《財富》500強與《財富》全球500強——這些按收入排名的全球最大企業——已有數十年曆史。」 她總結道:「我們最新的全球500強反映了2024年的表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排名。 它標誌着風暴前的平靜,人工智能、持續的衝突和關税不確定性正在重塑全球最大公司的格局,推動着深刻的地緣政治轉變。」

企業在《財富》全球500強中排名的依據是截至2025年3月31日或之前的各自財年總收入。 所有上榜企業必須公開財務數據,並向政府機構報告部分或全部數據。 榜單上的最新數據均為企業報告的數據,任何比較均以上一年原始報告的數據爲準。 《財富》不會因會計變更而重報上一年的數據。 可在此處查看完整方法。

消息來源:Fortune Media (USA) Corporatio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