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8:31
日前,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機械工業自身數字化轉型和賦能其他行業數字化轉型兩個方面,實施「四大行動」,提出12項重點任務。
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國防軍工建設和民生事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行業,產業覆蓋面廣、產品種類多、產品結構複雜、產業鏈條長、大批量生產與小批量定製共存等特點突出。加快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既是推動行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撐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
萬億藍海市場可期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與行業實際需求的助推下,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維持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艾瑞諮詢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市場規模達到1.55萬億,預計在2025年達到1.76萬億,並將在未來5年維持14%左右的增速穩步增長。
根據工信部解讀,在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將聚焦應用場景和新模式新業態創新,不斷拓展裝備產品應用邊界,為其他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提供強大裝備支持保障。對於數字化解決的具體問題,《實施方案》列舉了工業數字化設計、人機協同作業、設備智能運維等十大典型場景。
以設備智能運維為例,傳統設備運行維護主要依賴人工,運維成本高昂、費時費力等痛點,《實施方案》提出智能遠程運維、預測性維護以及無人化施工的目標。未來要在機械產品上部署數據採集設備,應用5G、AR/VR、圖像採集等技術,實現產品運行數據的遠程自動收集。此外,要構建遠程運維繫統,結合設備運行的歷史與實時數據,構建故障診斷模型,實現基於運行數據的遠程監控、故障診斷及增值服務。
不難看出,光是設備運維便涉及力學、機械振動、數據信號處理、軟件、大數據、智能算法、故障診斷等多個專業技術領域,對於企業的技術儲備有着極高的要求。在目前國內市場中,僅有「設備智能運維第一股」容知日新等少數公司,打通底層傳感器、智能算法、雲診斷服務和設備管理等環節。
據悉,容知日新(688768.SH)打造的PHM(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無需改造產線與工藝,僅需建立設備與服務器連接就可以實現設備安全運轉,最大限度維持生產連續性,相同設備還可以快速複用解決方案。據羅蘭貝格項目經驗,PHM可降低5-10%的MRO及總體維護成本,提升10-20%設備正常運行時間,減少20-50%維護時間。
國盛證券認為,容知日新下游佈局了風電、石化、冶金、煤炭行業,除風電外的各類流程工業的PHM(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系統)應用都處於起步階段,滲透率較低,但在各細分領域容知日新均已佔有較高市佔率。
《實施方案》也提出到2027年,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不少於200個優秀場景化解決方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伴隨各行各業滲透率的逐漸提升,容知日新等企業也將因此受益。
AI與數據是必爭之地
如果説數字化是當務之急,那麼在AI大模型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是更為關鍵的一役。
在《實施方案》中,光是人工智能一詞便出現了十次,足見趨勢。
《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到2030年,機械工業規上企業基本完成一輪數字化改造,重點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實現數據互聯、共享協同,骨干企業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建成不少於50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所謂卓越級智能工廠,是指能夠實現生產經營數據集成貫通、製造裝備智能管控、生產過程在線優化,推動多場景系統級智能化應用的智能工廠,而這些都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從目前來看,AI大模型在工業應用時主要聚焦在輔助代碼生成、知識問答、工藝設計/優化、AI檢測、設備運檢助手、圖片生成等方面,在軟硬服等方面都具備可結合性,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發展潛力,因此市場玩家紛紛探索大模型的落地情況。
以容知日新為例,公司已打造出PHMGPT垂直領域大模型,可通過深度剖析,結合行業專有知識庫,生成更契合客觀實際與專業機理的診斷結論。對於模型和算法訓練而言,數據積累至關重要,截至2025年4月底,容知日新實時接入數據中心遠程監測的重要設備超18萬台,智能推送設備體檢報告超280萬份,成功診斷了多種類型工業設備的嚴重故障和早期故障,積累各行業故障案例超3萬例。
與此同時,以巡檢機器人為代表的場景化智能解決方案,容知日新已運用深度學習技術在圖像、聲音、視頻等數據上成功研發出超20種AI算法用以預測皮帶傳輸機場景關鍵故障。
《實施方案》也提到,將支持行業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佈局一批面向細分行業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基礎件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探索建立重點行業智能裝備全生命周期數據流通和追溯體系。
展望未來,AI賦能之下,數智技術迅猛發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機械工業數智化轉型也正向更大範圍拓展、更深程度滲透、更高層次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