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Uber到Lyft:蘿卜快跑20天連籤全球兩巨頭,中國自動駕駛改寫全球版圖

2025-08-05 18:09

來源:懂懂筆記

撰文 | 懂懂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從7月15日牽手Uber創造"史上最大規模無人駕駛合作",駛入中東及亞洲;到8月5日聯姻Lyft部署歐洲最大無人車隊——短短20天,這家中國科技企業以" Double Kill "+「三大洲」重量級合作,震動了全行業。

背靠百度大模型能力的蘿卜快跑,今年火速出海、全球狂奔,讓"中國方案"成為改寫全球版圖的最強武器。

 從Uber到Lyft

中國方案的「全球閃電戰

蘿卜快跑全球朋友圈不斷擴大,繼Uber后再籤Lyft

85日,蘿卜快跑與Lyft官宣合作: 2026年將率先落地德國、英國,未來會有數千台無人駕駛車將登陸歐洲,成為歐洲之最。

Lyft在美國是僅次於Uber的出行巨頭,市佔率約35%44%。今年,Lyft開始提速全球擴張的進程,斥資1.97億美元收購德國拼車應用FREENOW,進軍歐洲9150城,包括倫敦、柏林、巴黎等核心城市,擁有約630萬活躍用户和本地出租車資源的整合能力。

歐洲被Lyft視為增量的核心市場,而蘿卜快跑也早就將目光鎖定歐洲,並計劃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作為其無人駕駛業務出海歐洲的重要前哨。此次合作,也意味着歐洲最大無人車隊的組建進入倒計時,蘿卜快跑與Lyft都希望儘快打開歐洲市場。

事實上,通過這兩次與巨頭的合作,可以看出蘿卜快跑今年發展的兩大關鍵詞:速度與規模。擴張速度加快,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今年,蘿卜快跑在全球發起閃電戰。

3月,蘿卜快跑駛入迪拜,印着中國蘿卜快跑標誌的車輛穿行於富含「黃金」的沙漠與城市之間,與阿布扎比合作伙伴更是共同打造中東最大的無人車隊;

5月,獲中國香港首批自動駕駛牌照后,僅用48小時完成右舵左行系統切換,半年內獲批載人測試、測試區域更是從機場島延伸至東涌複雜路網;

6月歐亞並進。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蘿卜快跑除了進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市場外,還在探索進入瑞士和土耳其的可能性,並計劃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作為其無人駕駛業務出海歐洲的重要前哨;

7月,蘿卜快跑與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Uber達成戰略合作,從中東、亞洲開始,逐步在在全球範圍部署數千台無人駕駛汽車;

8月初又簽下Lyft,聯手一起更大力度地向歐洲市場挺進。

全球無人駕駛競速的背后,是Robotaxi的黃金期正在到來。高盛預測,全球Robotaxi市場預計將迎來爆炸式增長,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0億至45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60%。顯然,海外市場的剛性需求成為蘿卜快跑國際化的擴張基石。

蘿卜快跑以更亮眼的表現、更開放的姿態、更堅決的速度、與全球夥伴在無人駕駛黃金期跑出教科書版本的中國式「全球閃電戰

當中國無人駕駛技術進入全球市場,出行網絡的底層重構已然開始,中國方案正在改寫全球無人駕駛版圖。

技術護城河

百度AI淬鍊的強勁引擎

Uber和Lyft先后選擇蘿卜快跑作為無人駕駛技術合作夥伴,內核都是一個:科技實力。

Uber CEO在合作時表示:「蘿卜快跑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雙方強強聯合共同定義未來出行。」

而Lyft CEO更明確了蘿卜快跑在無人駕駛上的優勢能力:「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隱私性以及蘿卜快跑的落地服務經驗,將給數百萬歐洲用户帶來更高效的出行方案。」

支撐蘿卜快跑這場全球進擊且贏得全球合作伙伴信任的,是用1.7億公里安全里程鑄就的技術壁壘,三組關鍵能力構建了碾壓優勢。

  • 【大模型+10重安全,全球最高安全標準】

Robotaxi是AI與物理世界結合的第一場景。蘿卜快跑深耕無人駕駛12年,是全球唯一「無人駕駛+大模型」玩家,高級別自動駕駛專利族數全球第一。L4級自動駕駛安全測試里程累計已超1.7億公里,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的1/14,保持零重大事故紀錄。

獨創的10重安全冗余架構(包含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多傳感器融合)在香港機場-東涌連續彎道測試中實現99.9%場景通過率,遠超特斯拉純視覺方案在雨霧天氣的侷限性。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蘿卜快跑大模型+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在複雜場景應對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這也讓網絡上一些「百度轉向純視覺路線」的猜測不攻自破。

  • 【技術泛化,從武漢「地獄路況」到全球適配】

AI能力的提升,不僅來自於大模型,還在於海量複雜數據的「餵養」。蘿卜快跑在武漢經歷了長時間地獄級別複雜路況的訓練,自動駕駛系統展現出驚人泛化能力:在香港48小時完成右舵左行規則切換,在迪拜一步跨越"封閉場-開放道路-核心城區"三階段測試。更重要的是,被武漢訓練出來的城市調度系統,也在全球各個場景具備了快速複製能力。

從武漢的「地獄路況」到全球適配,能夠快速實現城市級全域複雜場景覆蓋,這是一個從沉澱、積累到全面爆發的階段。

  • 【成本碾壓,2.8萬美元單車的經濟革命】

蘿卜快跑技術快速迭代的同時,拉動成本不斷下降。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比特斯拉Cybercab更早落地兩年,成本遠低於特斯拉,並且還不到Waymo無人車的1/7。極致成本控制源於百度自研激光雷達降本90%、國產芯片替代方案,讓規模化落地不再是停留於實驗室的幻想。

可以普及的高科技,纔是真正有價值的高科技。蘿卜快跑,不僅有技術壁壘,還構建了難以跨越的成本鴻溝。

不能輸的戰爭

AI時代車輪上的國力較量

自動駕駛競爭的本質,是中美爭奪AI時代技術制高點的一個縮影。蘿卜快跑全球提速,也不應被視為一個簡單的企業行為。

作為AI技術落地的「終極練兵場」,自動駕駛融合了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高精定位等核心能力。毫無疑問,當前自動駕駛實力的比拼,也是全球AI產業話語權的一次爭奪。

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百度首獲上海市新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同時入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可以算是中國AI實力的一面旗幟。

當下,Robotaxi領域三大玩家——蘿卜快跑、Waymo、特斯拉,都在加速全球擴張。目前,Waymo已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鳳凰城、奧斯汀、亞特蘭大等城市開啟規模化運營,即將進入華盛頓、拉斯維加斯等城市。特斯拉在6月22日開啟奧斯汀試運營后,正在擴大運營區域,正在申請進入奧斯汀更多地區,申請在鳳凰城測試和運營其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大勢所趨,作為技術上的三巨頭,現階段的勝負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支持力度。政策的包容度,約等於Robotaxi可以在路上奔跑的密度。

目前,全球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立法,支持無人駕駛技術發展和規模化落地,並且不少國家已經將自動駕駛立法並與國家戰略相結合,從更高層面實施宏觀產業部署。

比如,英國《自動駕駛汽車法案》獲得王室批准,為無人駕駛產業在英國的發展建立了全套的法律框架;德國則早在2021年就通過了相關立法,允許L4級別無人駕駛車輛在特定道路上合法運行,成為全球首批建立國家級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法國、荷蘭等國也在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推動跨城市試點機制常態化,降低企業進入門檻,為無人駕駛企業提供更加寬松與靈活的發展土壤。

窗口期稍縱即逝!從今天的技術優勢到最終形成全生態的領先,「中國方案」還需要更多的施展空間。中國亟待破除政策緩衝帶,給創新進一步松綁。

當歐洲、中東、亞洲的街道上流動着"中國蘿卜",這場競賽的瞄點就不止於未來十年出行市場的爭霸,而是AI時代的一次全球排位賽——這場戰鬥,不能輸。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