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6:31
原標題:宗慶后「私藏」的18億美元
宗氏家族的「繼承之戰」,邁進了白熱化階段。
首戰宗馥莉雖栽了個跟頭,但無傷大雅,真正的決賽圈是內地法院,這一點雙方早已做好準備。
18億美元的歸屬權尚未定論,不過公眾更好奇的是,這筆大額信託的來源,以及宗氏家族是如何將這筆錢轉移到境外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規?
而且更讓我感興趣的是,眼前這個爛攤子,像極了宗慶后二十年前與達能集團對峙的場景,一個想要排除異己,獨攬大權,另一個則想努力切走對方的蛋糕,儘可能的爆金幣。
這樣的權錢爭奪戰役,宗馥莉24歲那年就已見證過。
如今,歷史的輪迴將她變成了主角,如何演繹這場戲且看接下來的爭產連續劇!
18億美金從何而來?
遺產爭奪戰,在輿論層面一直是件不太光彩的事。
作為普通人,咱們遠無法通過幾個新聞切片還原百億家族的內部紛爭,但娃哈哈集團承載着人們朴素的民族情感,且由於股權的成份的特殊性,宗氏家族的這場內鬥一直繞不開幾個核心問題。
如宗氏家族究竟有沒有向外轉移財產,將娃哈哈掏空?
畢竟一個「信託案」就涉及18億美元之多,而且據判決書中原告提供的文件顯示,宗慶后計劃設立的信託基金總額為21億美元,每人7億美元,也就是説目前資產尚未補足。
有媒體分析,這筆錢很可能與宗氏家族之前佈局的離岸公司有關,大概率是娃哈哈相關業務的分紅。
在中國,企業要給境外分利潤,得遵守兩部重要法律,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法》,分別闡述了股權權益的股東以及税收政策。
那內地的中資公司一般怎麼把盈利分出去呢?如在國內實際做生意的公司,把錢分給香港的控股公司,再由香港的控股公司轉給境外的母公司,通過這樣的股權層級來完成分紅轉移。
舉個例子,如宗慶后父女,可以通過一家 BVI 公司(比如恆楓貿易)來掌控國內的實體公司(比如宏勝飲料集團),這家實體公司賺了錢,境外的 BVI 公司就能拿到分紅,之后匯到境外,再轉存到香港的賬户里。
公開資料顯示,與境內娃哈哈相關公司有關的離岸公司主要有以下幾個:恆楓貿易有限公司和博山金貿易有限公司,盛佳集團以及榮輝投資有限公司。
這些離岸公司通常以娃哈哈境內子公司股東的身份出現,其股東或者董事多由宗慶后、施幼珍或者杜建英等娃哈哈創始人團隊成員或高管掛名。
事實上,娃哈哈體系內分佈着大量離岸公司早已不是什麼祕密,離岸公司本身具備不俗優勢,如幫助公司實現税務優化,減少税收支出,增加公司的利潤空間;在國際貿易中,規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壁壘;股權轉移靈活,便於公司進行資產配置和結構調整。
這同樣是不少人詬病宗氏家族最多的地方,認為其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利潤轉移。
但理性來講,不少集團都有類似的操作,只要符合政策,不傷害企業即可。
宗馥莉,正在走宗慶后的老路
商業世界的糾紛,看似千頭萬緒,究其根本,大多是圍繞一個「錢」字展開的拉鋸。
宗氏家族目前正經歷的利益爭奪,實際上在娃哈哈身上不是第 一次發生。
目前看來,宗馥莉的訴求其實很簡單,從簽訂協議穩住海外三兄妹,到如今的對薄公堂,其一步步實現了平穩接班以及利益的回收。
在不少人看來,這一切均是宗慶后種下的因。
從朴素認知出發,事實的確如此,抓馬的是,類似的路宗慶后早就走過一回。
時間撥回1996年,娃哈哈與達能通過新加坡金加公司成立5家合資企業,達能持股51%,娃哈哈集團持股49%。雙方約定:娃哈哈品牌不變、經營團隊不變、財務控制權不變,宗慶后實際主導運營。
這一招初期效果是1+1大於2的,娃哈哈實現了快速擴張,但很快宗慶后發現,達能意圖通過資本整合實現對中國飲料市場的壟斷。
事實上,娃哈哈的體外循環佈局正是從這之后開始的,宗慶后通過職工集資成立非合資公司(如宏振投資、宏勝飲料),形成獨立於達能的產業鏈,目的就是爲了應對達能的限制。
到了2006年,雙方矛盾全面爆發,互相舉報、揭短挖黑料,好不熱鬧。
達能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美國、意大利、中國香港等地都提起了對宗慶后的訴訟或仲裁,指控其濫用商標和同業競爭等。
而宗慶后巧妙的將商業糾紛上升爲 "民族品牌保衞戰",其發動公眾,請求政府聲援,再通過國際輿論向達能施壓,佔據了主動權。
直到2009年,宗慶后威脅解散39家合資公司,達能無力迴天,同意以3億歐元出售合資公司51%股權,徹底退出娃哈哈。
而這一切,宗馥莉都看在眼里,甚至可以説在與海外三兄妹的鬥爭中,一些招法被複刻使用了。
如2024年,宗馥莉連續關停了牽扯杜建英和其子女利益的十幾家工廠;2025年,宗馥莉試圖將「娃哈哈」系列商標共計387件,由娃哈哈集團轉移到由她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但有所不同的是,宗慶后面臨的是內外之戰,輿論上皆是對民族企業的聲援,宗馥莉經歷的是家族內鬥,而且還有國有資產流失等質疑擋在眼前。
風雨飄搖的哇哈哈
當然外界最關心的是,這起遺產爭奪戰的走向是否會對娃哈哈企業造成影響。
畢竟在這起事件之前,宗馥莉執掌下的娃哈哈就已經風起雲涌,過去一年多來,輿論出現最多的一句話説:娃哈哈想念宗慶后。
娃哈哈員工之所以對宗馥莉不滿,原因無外乎這位「海歸派」上任以來大刀闊斧的改革、減員,以及與其父親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
雙方的矛盾不是什麼祕密,去年8月底,千余位娃哈哈員工圍繞2018年職工股權回購不合理一事,對宗馥莉和娃哈哈提起訴訟。
有媒體報道,今年6月底,有600多名娃哈哈銷售人員組團去宏勝公司,針對降薪調崗一事,找宗馥莉討要説法。
種種跡象表明,這位娃哈哈新掌門人已經下了狠手,誓要將娃哈哈整治出一副全新的面貌。
但舊賬還沒算完,宗氏家族內鬥的新仇如約而至,這一切都需要宗馥莉來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當然了,即便輿論層面娃哈哈正經歷着層層風暴,但公司實際運轉仍舊穩定,生產線也正常運轉。
回看宗馥莉上任以來的諸多動作,加強渠道改革被視為重中之重,自去年3月以來,宗馥莉開始加強終端建設,包括在終端投娃哈哈冰櫃、招聘業務員,還整合了部分區域經銷商,並取消了小經銷商的資格。
但改革勢必伴隨着陣痛,經銷商夥伴的不滿情緒就是最 好説明。
在推出新品這一塊,娃哈哈從去年至今,仍舊沒有新品推出,探索市場是其目前的主基調。
宗馥莉曾在採訪時表示,自己比較喜歡農夫山泉。
據中華網報道,2024 年娃哈哈營收約為 700 億元,農夫山泉營收約為 428.96 億元,娃哈哈中國飲料龍頭的地位依舊穩固。
但農夫山泉增速逐年拉快,娃哈哈則增長緩慢,二者差距在不斷縮小,而且根據《2024 環球首發・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 強榜》,農夫山泉企業總價值為3100億,排名第3,娃哈哈企業總價值為480億,排名第30。
所以宗馥莉要承受的壓力是空 前的,咱們當然不願意看到娃哈哈淪為「豪門爭鬥」的註腳。
而這或許是宗馥莉要面臨的最輕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