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5:09
(來源:我的電池網)
當前,磷酸鐵鋰電池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全球動力電池格局。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299.6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244GWh,佔總裝車量81.4%,累計同比增長73.0%。
上半年,磷酸鐵鋰電池憑藉性能持續突破、性價比高等優勢,已成為市場絕對主力。也正是憑藉對該電池技術的掌控和全面發力,中國電池企業在全球電池市場的話語權持續提升。
以躋身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企業數據為例,今年1月,六家中國電池廠商位列其中,合計市佔率達68.1%,較韓企領先51.2個百分點,這是該機構有統計以來,中韓企業市佔率差距首次突破50%。
8月4日,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6家中國電池廠商躋身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TOP10,合計市場份額達68.9%;三家上榜韓企合計市佔率進一步縮至16.5%,中韓企業市佔率差距進一步擴大至52.4%。曾經穩居TOP5內的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如今也已分列第三、第五和第八位。
電池網注意到,在動力電池市場份額持續丟失的情況下,韓系三大電池巨頭正集體調轉船頭,猛攻磷酸鐵鋰賽道,試圖通過這一轉型在北美市場搶佔市場份額,同時為自身盈利復甦尋找突破口。
磷酸鐵鋰,或是韓系電池企業突圍利器
一直以來,動力電池被韓國視為下一個半導體產業,並期待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其中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被稱為韓系動力電池「三劍客」。與中國主要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不同,韓國此前力推三元鋰電池技術,認為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壽命長,技術層面是更高階的存在。
但近年來,中國企業通過材料創新、結構優化和工藝升級等,不斷突破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低温性能瓶頸,使其在乘用車、儲能、商用車等多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更是憑藉磷酸鐵鋰電池的性價比優勢,持續鞏固並不斷拓展着與國際車企之間的合作。
「我們很想採用磷酸鐵鋰電池,但相關知識產權都掌握在中國手中。」
最近,美國車企福特CEO吉姆·法利在公開場合的這句感慨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雖然有人解讀這是對中國電池新能源企業的「服軟」,但更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務實的心態。畢竟,無論是在汽車廠商還是消費者眼中,成本控制都是硬道理。
此前,通用汽車也分別要求LG新能源和三星SDI與其在美國的合資電池工廠增設磷酸鐵鋰電池產線。
韓國媒體表示,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比三元鋰電池便宜30%-40%,儘管曾被認為具有一些技術劣勢,但隨着中國企業對其不斷優化,磷酸鐵鋰電池展現出極大的市場潛力。
從開始的觀望,到如今的跨國車企紛紛上車,磷酸鐵鋰電池再次上演「真香」定律。
在此背景下,磷酸鐵鋰電池也同樣成為韓系電池企業眼中「突圍、超車」的機會。
「誰能順勢抓住這波產業浪潮,誰就有望在全球動力電池格局重塑中改寫座次,奪回曾經失去的話語權。」
韓系三巨頭深諳此道,但中國企業早已構建起從材料到回收的全產業鏈壁壘,專利佈局和規模效應形成的成本優勢難以撼動,想要撬動磷酸鐵鋰賽道,該從何處發力?
北美市場,或是韓系三劍客廝殺新主場
北美市場成為當下發力支點。
LG新能源在其第二季度財報中指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投資税收抵免(ITC)政策,將通過鼓勵供應鏈向非中國電池供應商傾斜,創造更多市場機會;同時,其認為,近期政策調整將強化對「受禁外國實體(PFE)」進入美國電池市場的壁壘,這對於已具備本地生產能力和穩定運營實力的電池企業而言,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中國電池企業雖掌控磷酸鐵鋰核心技術,但受供應鏈屬地規則制約,難以充分享受北美補貼,而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早年佈局的北美工廠,卻恰好成為其承接訂單的「通行證」。
7月31日,三星SDI在其第二季度財報中表示,公司ESS用電池部門簽訂了美國電力用ESS項目的訂單合同,計劃從第四季度開始在當地量產。另外,三星SDI還計劃,今年下半年,電動車電池部門將通過優化與美國Stellantis成立的合資企業SPE的生產線運營,儘量減少需求變化的影響,並通過推出各種新型電池,如方形LFP電池,來擴大普及型電動車的訂單。
7月30日,據外媒消息,韓國電池製造商LG新能源已與特斯拉簽署一份價值43億美元(約308.8億元人民幣)合同,為后者儲能系統提供磷酸鐵鋰電池。知情人士稱,LG新能源將從其美國工廠為特斯拉供應磷酸鐵鋰電池。
消息面來看,LG新能源位於密歇根州的電池工廠已建成兩條磷酸鐵鋰電池產線,並於近日量產儲能軟包磷酸鐵鋰電池。從在美的整體佈局來看,當前,LG新能源在美國佈局有八座電池工廠,部分已正式投產,其余也接近竣工狀態。其中,LG新能源考慮將俄亥俄州、田納西州的部分現有工廠,改造為LFP電池製造基地。
7月15日,SK On宣佈,公司近日與L&F就向北美市場供應LFP陰極材料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積極應對美國對LFP電池不斷增長的需求。SK On明確,計劃通過重新利用現有生產線建立LFP電池生產能力,以符合其正在進行的本地化戰略。當前,SK On在美國也運營着兩家電池廠,並正在與美國的合作伙伴一起建設另外四家。全部投產后年生產能力將超180GWh。
結語
北美市場也並非只有韓企在發動攻勢:特斯拉已明確,其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斯帕克斯市的首座磷酸鐵鋰電池製造工廠即將竣工投產;面對層層貿易壁壘,中國電池企業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通過技術授權、合資建廠等多元化策略,穩步推進在美國市場的戰略佈局。
北美戰場硝煙已起,磷酸鐵鋰電池能否助力韓系電池企業重奪市場份額,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