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15:24
(來源:預審IPO)
文/瑞財經 李姍姍
20歲那年,年輕的陸浩東步入社會,在無錫當地的一家小外貿公司,從一名兢兢業業的外銷員開啟了職業生涯。
陸浩東昇遷很快,五年升任美國羅斯公司東亞銷售經理,六年成為美國羅斯子公司無錫羅斯的董事兼副總,后升任該公司總經理,成為「一把手」。
期間,他不僅前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進修了EMBA學位,還帶領着無錫羅斯的一眾高管創辦了無錫理奇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理奇智能」)。
隨着理奇智能羽翼漸豐,陸浩東收購了前東家無錫羅斯。
依靠向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欣旺達(300207.SZ)等鋰電池大廠供貨,理奇智能的收入規模從2022年的6.1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1.73億元,三年上漲了2.5倍。
但面對實力強勁的新能源產業龍頭客户,理奇智能話語權並不高,從毛利率逐年下滑、存貨較高等便可看出。
除此之外,合同負債給未來收入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拉高了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截至2024年為74.41%,高於同行均值。
此次赴深交所IPO,理奇智能擬募集資金10.08億元,其中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01
收購原始股東
創始人挖來東家銷售總監
理奇智能的前身理奇有限成立於2018年4月,初始註冊資本8000萬元,由寧波志聯、無錫羅斯、寧波盈余分別持股40%、30%、30%。
三家原始股東均由陸浩東實際控制,其中,寧波志聯、寧波盈余由陸浩東分別持有92.54%、92.78%份額。
而無錫羅斯則是一家外資公司,成立於2000年1月,成立時為美國羅斯子公司,自設立以來,以陸浩東為代表的中方管理團隊負責市場拓展、產品研發、加工製造等生產經營活動。
2020年12月,無錫羅斯將所持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給寧波志聯、寧波盈余后,退出理奇智能股東行列。
與此同時,理奇智能反手從美國羅斯和德宜達手中收購了無錫羅斯51%股權;2022年,又進一步斥資950萬美元收購無錫羅斯9%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理奇智能的創始團隊以及目前的董事和核心高管,都是當年跟隨陸浩東從無錫羅斯打拼出來的「戰友」。
招股書顯示,公司董事、高級技術經理謝立堅,董事、財務經理徐佳華,董事、高級銷售經理吳秋雅和陳海民,研發總監馬正光,均曾在無錫羅斯有過十數年的工作經歷。
五人還是理奇智能為數不多直接持股的核心人員,截至2024年末,謝立堅、徐佳華、吳秋雅、陳海民和馬正光分別持有公司1.66%、1.14%、0.72%、0.66%及1.44%股權。
相比之下,馬正光似乎更特殊一些。其他人要麼是於2018-2020年間在無錫羅斯和理奇有限同時任職,要麼是在無錫羅斯被收購后,任職理奇有限。只有馬正光,於2018年理奇有限成立當年,便全心加入陸浩東創業隊伍,離開無錫羅斯時,他的職位是銷售總監。
2024年,理奇智能給上述四位董事開出的年薪均不超過70萬元,馬正光領薪102.66萬元。
2023年9月,公司空降財務總監王德志和研究院負責人李慶凱;2024年7月及11月,二人分別升任公司董事會祕書和副總經理。2024年,王德志和李慶凱分別領薪71.16萬元、150.52萬元。
其中,李慶凱的薪資僅次於董事長、總經理陸浩東的249.93萬元。
02
實控人獲取5200萬股權激勵
拿走1億分紅
理奇智能自成立以來,僅引入兩家外部投資者,分別是長江晨道和無錫雲林,兩位股東均來頭不小。
2018年11月,寧波盈余將所持公司8%股權轉讓給長江晨道。天眼查顯示,長江晨道背后站着晨道資本、招銀國際資本、華鼎資本、TCL創投、寧德時代等知名機構和企業。
2023年4月,無錫雲林出資1754.45萬元認繳公司新增註冊資本120萬元。該投資者為國有控股,由無錫市錫山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服務中心實際控制。
兩位投資者均曾與理奇智能簽署優先分配權、優先認購權、股權轉讓限制、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等特殊權利條款。2025年4月,在此次遞表前夕,相關特殊權力條款終止且不可恢復。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長江晨道、無錫雲林分別持有公司7.41%、1.11%股權。
除了投資者入股,理奇智能的股權變動多由於實施股權激勵。
2022年6月,無錫志誠合作為股權激勵平臺以400萬元認繳200萬元註冊資本;同年12月,寧波志宜作為股權激勵平臺以765萬元認繳170萬元註冊資本。
遞表前,理奇智能制定了兩份股權激勵計劃,分別是於2024年6月向李慶凱等14名高管及核心人員授予88萬股股票期權,后調整至299.2萬股,行權價格為2.79元/股;2025年5月,計劃向王德志等26人以3元/股價格授予247萬份股票期權。
而在實施股權激勵的過程中,陸浩東也曲線低價獲取了不少股份,並因此產生了不少股份支付費用。
招股書顯示,根據員工持股計劃管理辦法規定,實控人陸浩東在無錫志誠合持有的合夥企業份額系作為公司股權激勵的股權池,截至2024年末,尚未全部授予給具體激勵對象的不再授出,歸屬陸浩東本人,公司一次性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257.41萬元。
2024年,陸浩東以低價受讓離職員工退還的合夥份額,且無服務期,公司按照最近一次評估的公允價格與員工退出價格的差額一次性累計確認股份支付費用866.01萬元。
此外,2022年6月,寧波盈余將其持有的公司全部41%股權以471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陸浩東,陸浩東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受讓寧波盈余的合夥份額,2022年一次性確認股份支付費用3116.15萬元。
綜上,陸浩東累計獲取了公司價值5239.57萬元的股權激勵份額。
遞表前,陸浩東直接持有公司38%股份,並通過擔任寧波志聯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控制公司47.27%股份,合計控制公司85.27%的股份。
2023年-2025年,理奇智能分別實施現金分紅4515.48萬元、5395萬元、3118.31萬元,合計1.3億元。按現有持股比例粗略計算,陸浩東可落袋約1.07億元。
03
給寧王、比亞迪供貨
年入22億
理奇智能自成立以來專注於定製化、智能化物料處理成套系統裝備的研發、製造和銷售。2022年,控股專注於攪拌分散單機設備的無錫羅斯之后,進一步完善了產品佈局。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物料智能處理系統、單機設備和配件及改造,應用於鋰電製造、精細化工、複合材料等行業。
2022年-2024年,理奇智能於鋰電製造行業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98%、91.81%和93.82%,行業集中度較高。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數據,公司鋰電物料智能處理系統細分市場佔有率由2023年的27%增長至2024年的43%,均居行業首位。
分產品來看,物料智能處理系統和單機設備是主要的營業收入來源,為理奇智能貢獻95%左右的收入。
不過,單機設備收入在2024年大幅度下滑,當期為4.1億元,同比2023年的7.34億元大幅下降79.02%。
公司採用直銷的銷售模式,2022年-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18億元、17.19億元、21.73億元,呈持續上升的趨勢。
理奇智能的業績增長離不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助力。
2022年-2023年,寧德時代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向其銷售金額分別為2.88億元、10.3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55%、60.16%。
2024年,比亞迪超越寧德時代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户,銷售金額為8.19億元,佔比37.66%;寧德時代退居第二大客户,銷售金額4.04億元,佔比18.57%。
據招股書,理奇智能自成立開始就與寧德時代合作,深度參與寧德時代國內和國外的投產計劃,合作的主體有20家。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還通過長江晨道持有理奇智能1.18%的股份。
然而,2022年-2024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領域產能利用率出現波動,分別為83.40%、70.47%和76.33%。
2024年,公司對寧德時代收入的訂單主要集中在2022年至2023年承接,公司產品需根據現場環境進行安裝調試且試運行后,經驗收合格並確認收入,而由於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波動,導致公司2024年對寧德時代確認收入減少。
理奇智能公司與比亞迪的合作則始於2013年,其主要向公司採購物料智能處理系統等,2023 年度比亞迪對公司驗收較多,故其進入前五大客户。
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銷售收入分別為5.37億元、14.05億元、16.1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6.87%、81.67%、74.27%,大客户集中度較高。
04
毛利率逐年下滑
税收優惠補貼利潤
理奇智能與龍頭客户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保持穩定的合作關係,龍頭企業對供應商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其本身也有降本需求。
為維護戰略合作關係、穩固市場份額,理奇智能在項目招投標環節採取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報價策略,導致產品定價承壓、毛利率下行。
2022年-2024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剔除存貨評估增值影響)分別為41.93%、40.08%、35.97%,逐年下滑。不過,其綜合毛利率仍高於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毛利率下滑的情況下,理奇智能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2022年-2024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0.95億元、2.42億元、2.99億元,2023年-2024年同比分別增長154.26%、23.31%。
值得注意的是,税收優惠以及非經常性損益為理奇智能「補貼」了很多利潤。
報告期內,公司享受的税收優惠總額分別為2133.34 萬元、4896.78萬元和6187.89萬元;非經常性損益總額分別為6674.63萬元、1892.2萬元、148.65萬元。
税收優惠和非經常性損益金額合計佔公司各期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92.38%、28%、21.2%。
2022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金額較大,主要是可立即行權的股權激勵費用、合併無錫羅斯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產生的營業外收入,以及取得合營企業控制權時原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利得。
05
存貨規模、合同負債被拉高
資產負債率超70%
2022年-2024年,理奇智能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2.61億元、34.17億元、28.57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高達74.95%、73.83%、64.52%。
公司在招股書中坦率承認,存貨金額較大一方面佔用了大量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存貨發生跌價的風險,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理奇智能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其中,發出商品佔存貨的比例較大,各期分別為29.61億元、30.75億元、25.48億元,佔存貨的比例90%左右。
公司主要以定製化商品為主,發出商品主要為發貨至客户項目現場進行安裝和調試的產品,需經客户驗收合格之后,才能確認收入同時結轉成本,因此導致「已發貨未驗收」的商品金額較高。
報告期各期,理奇智能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分別為4124.66萬元、7098.66萬元、1.05億元,計提比例分別為1.25%、2.04%、3.55%,略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計提均值1.25%、2.26%、4.06%。
理奇智能表示,主要系公司存貨大部分有在手訂單支撐,且在手訂單金額絕大部分能夠覆蓋已發生和預計發生的總成本,故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較低。
不過,公司存貨周轉率只有同行的一半。報告期內,理奇智能存貨周轉率分別為0.26、0.37 和0.48,而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率均值分別為1.24、1.2、0.94。
報告期內,理奇智能存貨跌價損失分別990.24萬元、4105.37萬元、4844.95萬元,佔各期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0.39%、16.93%、16.21%。
理奇智能因安裝、調試、驗收等環節而拉長的銷售周期,影響的不僅是公司存貨金額,還有合同負債規模。
公司主要產品一般採用「預收款—發貨款—驗收款—質保金」銷售結算模式,通常在合同簽訂時要求客户預付部分貨款,在發貨前或者發貨后驗收前要求客户再支付部分貨款,在產品驗收並確認收入前,公司向客户收取的貨款計入合同負債科目。
2022年-2024年,公司合同負債分別為27.47億元、29.23億元、28.14億元,佔流動負債的比例分別為74.77%、74.9%、79.54%。
截至2024年末,公司合同負債前五名為遠景集團、大眾集團、寧德時代、LG 新能源和比亞迪。
較高的合同負債為未來收入奠定基礎,但同時也拉高了資產負債率,報告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2.26%、79.49%、74.41%。2024年,公司資產負債率比同行均值高出了超10個百分點。
06
多次受行政處罰
超1300萬元訴訟案件未決
理奇智能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公司及其子公司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均已足額繳納了罰款。
2024年9月25日,因公司作為進口貨物的境內收貨人、消費使用單位,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貨物過程中,向海關申報進口貨物的税號與實際不符,構成申報不實違規,被無錫海關作出罰款4.5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5年1月27日,因公司以一般貿易監管方式申報出口貨物的過程中,向海關申報出口的部分貨物的商品編號與實際不符,構成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行為,被洋山海關罰款0.18萬元。
2024年10月2日,紐約州工人補償委員會合規局因美國理奇未向其員工提供殘疾和帶薪探親假福利而向美國理奇發出了513.83美元的罰單。
除此以外,理奇智能還存在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仲裁案件。
具體來看,2024年12月16日,因設備採購合同履約糾紛,公司供應商無錫中鼎將理奇智能告上法庭,請求判令理奇智能支付其貨款1153萬元,並支付逾期付款損失。
隨后,2025年3月3日,公司向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法院提起反訴,因無錫中鼎逾期履行部分合同的義務、未履行部分合同的義務,請求判令無錫中鼎向公司返還貨款7萬元及逾期利息,並向公司支付違約金1146萬元。
此外,2025年3月17日,因承攬合同履約糾紛,供應商江蘇路爻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理奇智能向其支付合同價款204.03萬元及資金佔用期間利息。
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上述兩樁案件均正在審理過程中。
附:理奇智能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保薦人、主承銷商: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人律師: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
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評估機構: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