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外賣滿減 1元錢里的雙贏

2025-08-05 14:58

晚上十點的你,躺在牀上盯着手機屏幕,瀏覽着各大外賣軟件,發現想吃的美食差1元才能達到滿減,你選購了額外的東西,達到了滿減條件,節約了一筆錢,看似是你「佔便宜」,實則不一定。

縱觀各大外賣平臺,滿減活動似乎已經成為線上外賣商家的標配。外賣平臺上「差1元湊滿減」的消費場景引發廣泛討論,消費者在結算時頻繁遇到的「小額差額」,看似是偶然的價格差,實則是餐飲商家精細化計算出的增收策略。

通過設置1元小食、0.9元配菜等低價湊單品,商家不僅有效提升了訂單轉化率,更在滿足消費者「優惠心理」的同時實現了營收增長,形成獨特的「雙贏」模式。

低價撬動高客單

湊單品在餐飲外賣的運營中,正成為調節訂單轉化的關鍵「流量閥門」,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金額,撬動着客單價的顯著提升。

小張打開三米粥鋪外賣頁面,選了一份14元的蝦仁玉米粥,正要結算時,頁面底下提示差1元就能滿15減5,於是他點進推薦區,看見1元特價的茶葉蛋,果斷加購。

商家往往會針對不同的滿減門檻,精準設計低價湊單品。比如在接近14元、24元等常見滿減檔位的訂單中,設置1元左右的小食、飲品或配菜,這些商品的出現,能有效解決訂單因只差1元而無法滿減的問題。

原本可能卡在門檻下的訂單,通過加購一份低價湊單品,就能順利跨過滿減線,不僅避免了顧客因優惠落空而放棄訂單的情況,還讓客單價得到實質性提升。

更重要的是,這些1元左右的湊單品,利潤空間普遍高於其他產品。它們大多是成本較低的種類,比如小份配菜、飲品等,卻能在不增加消費者過多負擔的前提下,為商家帶來額外收益。

這種看似簡單的搭配,實則是用低成本投入,實現了訂單轉化率和營收的雙重增長,成為撬動客單價的高效槓桿。

而這種靠低價湊單品撬動消費心理的巧思,不僅讓單次訂單的客單價悄然提升,更在一次次「佔便宜」的愉悦體驗中,為復購率的持續增長鋪好了路。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假設你點一份24元的麻辣燙,店鋪滿25減8,此時加購一份1元的小酥肉,總價25元,減去滿減后實付17元,比不湊單更划算。這種「花小錢享優惠」的體驗,會讓你對商家更有好感,下次大概率還會選擇這家店,形成復購。

當訂單金額距離滿減門檻僅差1元時,消費者的核心關注點往往是「如何不錯過優惠」,而非糾結於「是否要多花這1元」。

此時,低價湊單品的出現,恰好滿足了他們對優惠的強烈訴求——只需付出小額成本,就能順利享受滿減,這種「為優惠加購」的行為會極大強化消費者的「獲得感」。

從心理層面來看,這種操作會弱化人們對小額支出的敏感度,讓消費者更關注「享受到滿減」帶來的滿足感,而非額外支出的1元錢。

這種正向的消費體驗會加深對商家的好感,進而帶動復購行為的增加。同時,因成功享受優惠而產生的愉悦感,也會讓消費者對訂單的認可度更高,形成良性的消費循環。

小差額帶來的大變化

差1塊滿減的設置,看似是商家做的微小調整,實際是商家藉助大數據通過精準匹配消費者的滿減需求,從而帶動訂單量、客單價提升,用小差額帶來大變化。

有位網友在外賣平臺下單了一盒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看見店鋪有活動:提前花1元買張優惠券,滿90元就能抵10元用,而且滿90還能減30。爲了湊滿90元,網友又買了兩盒口服液,然后發現滿128元可以用1元換購洗衣液、餐巾紙或者金銀花噴霧,最后他花128元得到了三盒口服液、一瓶皮康王和十包餐巾紙。

原本只是一單幾十元的小生意,就因為幾元、幾十元的差額優惠,硬生生變成了遠超預期的訂單——既讓網友覺得「佔了便宜」,也讓店鋪的客單價翻了幾番,這就是小差額帶來的大變化。

茶百道的「1元湊單小料」策略顯著提升了經營效益,根據美團《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該策略有效解決了18%—25%的訂單因差1—3元未達滿減導致的訂單流失問題,使訂單完成率提升12%—20%。

具體來看,消費者在14元訂單基礎上加購1元小料后,客單價提升7.1%至15元,同時滿減后實付10元更划算;商家方面,會增加更多利潤,以成本0.3元、毛利率70%的椰果為例,每單可額外貢獻0.7元毛利,按單店月均400單計算,單靠1元的椰果小料,月增毛利即達280元。

實際運營數據顯示,採用該策略的門店外賣月銷量增長10%—15%,小料加購率達20%—30%,其中60%為湊單需求,40%是因低價主動選擇,充分驗證了這一策略在提升銷量和利潤方面的雙重價值。

若直接降低某些商品價格讓訂單達成滿減,商家每單利潤則會減少;而設置1元湊單品帶動訂單達標,既能讓消費者享受優惠,又能通過湊單品額外盈利,減少純降價帶來的損失。

據瞭解,茶百道旗下的馬蹄爆爆珠曾因名稱讓不少顧客望而卻步,奶凍則因消費者對其瞭解有限而少人問津,兩款小料長期處於"被冷落"狀態。直到把這些設為1元湊單品,情況才徹底反轉。

記者從茶百道店員那里瞭解到,現在馬蹄爆爆珠成了訂單常客。1塊錢的試錯成本太低,顧客順手加購后,不少人被其獨特口感圈粉,以至於增加了該小料的復購率。奶凍更誇張,原本每天賣二十幾份,現在靠湊單就能出七八十份,主動加購的人也多了近一半。

用極低成本讓顧客嘗試冷門小料,對商家而言,這不僅提升了小料銷量,更激活了產品矩陣。有老闆分享,店里1元小西米本是「邊角料」,靠湊單不僅提升了銷量,還帶火了許多原本帶有小西米的飲品。

這些冷門小料,像藏在菜單里的調味密碼,借湊單被更多人發現,既豐富了奶茶口感,也為商家開闢了新的盈利點。

「小心機」的本質是雙贏

其實商家這些圍繞「差1元」動的心思,看似是精打細算的「小心機」,本質上更像一場默契的「雙贏」。

它從不是讓顧客多花錢的套路。對消費者來説,花一點點錢加購一份湊單品,就能順利享受到滿減優惠,實際支付金額反而比不湊單時更低。

對於消費者來説,花費更少,卻能多得到一份小食、小料或是之前沒試過的冷門單品,那種「花小錢佔大便宜」的滿足感,是實實在在的消費愉悦。

對商家而言,這「1元錢」的湊單品更是一舉多得。用極低的成本留住了那些因差一點金額而猶豫的顧客,避免了眼看就要成交的訂單白白流失。

同時,客單價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原本可能停留在某個檔位的消費,因為這小小的加購實現了突破;更意外的是,那些原本躺在菜單角落的冷門單品,藉着湊單的機會被更多人嘗試,甚至慢慢積累出穩定的客源,帶動了額外的銷量增長。

説到底,這「1元錢」就像個巧妙的連接點,一邊連着消費者對優惠的期待,一邊連着商家對經營的用心。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和新鮮感,商家收穫了訂單和利潤,雙方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注:文/蔡艷玲,文章來源:商界雜誌,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