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安一工業園被指設「連環套」,四家民企3000萬土地款蒸發,11年里多次討要,公司兩手一攤「沒錢!」,多方迴應

2025-08-05 13:05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象新聞」

招商引資不按合同辦事,投資商資金到賬不兑現承諾,近日,四家民企向大象新聞·大象幫反映,他們到西安渭北工業區臨潼現代工業組團投資建廠,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承接招商與管理的西安遠秦工業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違背承諾,導致項目被迫終止,四家企業前期累積投入近3000萬元土地款也拖欠至今未還。

接到報料后,記者來到了陝西西安進行實地走訪。

從招商引資到「踢皮球」

西安一民企11年討要土地款無果

7月31日,陝西靈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靈特公司」)法人代表陳萬武再次來到西安市經開區遠秦高端裝備協同創新產業園建設項目工地門口,這已經是他11年時間里不知多少次找到臨潼區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原西安渭北工業區臨潼現代工業組團管委會)和西安遠秦工業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討要1100余萬元土地款,但是得到的答覆依然是兩個字:「沒錢。」

「靈特公司是1996年成立的。」陳萬武説,公司主要生產一次性輸液器及其他醫用塑料產品。2014年,因為城市建設,原本的廠房需要拆遷,他就準備另選新址建廠。

「當時西安渭北(臨潼)現代工業新城管委會(以下簡稱臨潼組團管委會)發佈招商引資公告。」陳萬武説,當時分為若干個二級園區,靈特公司被安排在了高新技術裝備產業園,管委會把他介紹給了負責園區承接招商與管理的平臺公司——西安渭北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渭北置業」)。

「2014年3月26日,臨潼組團管委會作為監證方,靈特公司與渭北置業簽訂項目入區協議書。」陳萬武説,有管委會背書,他對於這次投資很放心。「我們以每畝22.5 萬元的價格購買70畝土地興建廠房。」協議中約定,渭北置業於2014年12月31 日前完成土地掛牌出讓的各項準備工作,協助靈特公司依法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

當年4月10日,按照協議約定,靈特公司將700萬元認購土地款匯入管委會與渭北置業開設的共管賬户后,對方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

「找了各種理由,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就是不給我們辦理土地轉讓手續。」陳萬武説,沒有手續,新的廠房無法動工建設,公司也就無法生產。

從「轉機」到「新坑」 千萬土地款仍「打水漂」

2018年5月,事情似乎出現了「轉機」:渭北置業突然退出,新的政府平臺公司——西安遠秦工業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秦公司」)整體接收高新技術裝備產業園項目,並將名稱更改為遠秦智能製造綜合產業聚集園。

「管委會讓我們和遠秦公司重新籤合同。」陳萬武説,出於對政府部門的信任,2018年5月28日,靈特公司和臨潼組團管委會、遠秦公司簽訂了項目投資合同,但是,原本説好的70畝土地縮水成了37.35 畝,同時,由於土地價格上漲,土地轉讓金也由 2014 年的每畝 22.5 萬元增加到了30萬元。

「僅僅是地價上漲因素,我們公司就虧了將近50萬,此外,還白白浪費了3年多的時間。」陳萬武説,考慮到之后的長期合作,他們咬咬牙還是同意了,可怎麼也沒有想到,這竟跳進了另一個「坑」。

按照合同約定,遠秦公司已取得該項目所在地塊的《不動產權證書》,負責對靈特公司實際佔地面積做土地分割,並和臨潼組團管委會一起協助靈特公司獲得本合同項下地塊的土地使用權。靈特公司則需要向遠秦公司支付剩余的尾款和配套設施費。

三方投資合同簽訂后,靈特公司先后分4次向遠秦公司支付了土地轉讓金尾款420.5萬元,配套設施費186.75 萬元。

「結果遠秦公司也是收錢不辦事,土地手續還是迟迟不予辦理。」陳萬武説,從2014年至2020年,靈特公司支付超過1307.25萬元。至今11年過去了,工廠仍然沒有建成。

多家民企控訴遠秦公司「連環套路」

涉及總金額近3000萬元

在無數次的交涉中,陳萬武發現,這個園區不止他一家公司被「套路」了。

「我們是2014年被招商引資過來的,當時向管委會與渭北置業開設的共管賬户交付土地價款200萬元。合同簽訂后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2018年遠秦公司整體接手,9月我們又交了土地價尾款384萬元。」西安吉瑞電氣有限公司(下稱「吉瑞電氣」)項目負責人魏兆林説,之后的遭遇就和靈特公司如出一轍。

西安聚能儀器有限公司(下稱「聚能儀器」)和西安保力強液壓傳動有限公司(下稱「保力強液壓」)是2018年的招商引資企業,負責園區招商和管理的已經是遠秦公司,他們分別投入了375萬元和670萬。

「一開始遠秦公司要求各家企業各自設計統一報建。」保力強液壓負責人劉建民説,但是設計完成之后,遠秦公司就説風格不統一,不符合標準。這幾家公司就找了同一家設計院二次進行設計,但遠秦公司還是不通過。

聚能儀器負責人朱青民接着説:「后來遠秦公司提出,要用他們找的設計公司設計,由他們整體打包建設廠房,之后以市場價格再賣給我們。」

「遠秦公司所謂的市場價3000-4000元/㎡,而我們自己建的話,才600元/㎡左右。」劉建民説,他們不同意,遠秦公司就一直拖着不辦理相關土地手續。

管委會機構變更

民企被單方面解除合同

據瞭解,2023年3月28日,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面接管渭北工業區臨潼現代工業組團,原臨潼組團管委會更名為西安市臨潼區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遠秦公司負責的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再次更名為西安經開區遠秦科技園。

「2023年7月28日,遠秦公司給我們發函,單方面解除了合同。」陳萬武説,遠秦公司的理由是,經開區全面管理渭北新城,臨潼組團管委會職能已發生改變,導致其已無法履行供地等義務。

「這個時候,渭北新城的地價已經漲到了30多萬元一畝。」劉建民説,按照當初簽訂的合同,作為招商引資項目,管委會要按照項目進度支付企業項目進度獎勵。

「我嚴重懷疑,遠秦公司一直拖着不辦理土地手續,就是看到地價上漲,不願意按照合同約定,減免我們的土地出讓金。」劉建民説。

被清退的民企討要退款

遠秦公司兩手一攤「沒錢!」

接到遠秦公司單方面解除合同的要求后,已經對這里的投資環境失望的四家企業被迫同意退出園區。

經過多次交涉,2023年9月到10月期間,遠秦公司先后與靈特公司、聚能儀器、保力強液壓、吉瑞電氣簽署了退款協議書,按照約定分五次退款,前四次退還本金,第五次退還資金佔用費,最終退款在2024年底前完成。

「結果遠秦公司再次違約,只退還了第一筆資金,之后再去找他們,就是兩手一攤‘沒錢’」劉建民説。

靈特公司和吉瑞電氣曾經向管委會與渭北置業開設的共管賬户分別支付700萬和200萬兩筆款項,遠秦公司更是以自己「沒有收錢」為由,讓兩家公司去找管委會討要。

「我們找到臨潼組團管委會,此時已經更名為西安市臨潼區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他們説,臨潼現代工業組團已經由西安市經開區全面接管,讓我們找經開區,經開區説錢沒有交到他們那里,讓我們找臨潼區,就這樣互相踢皮球。」無奈之下,陳萬武向西安市臨潼區法院提起訴訟,2024年9月5日,法院判決,西安市臨潼區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需在判決生效10日內返還700萬土地款。

「到期還是一分錢不還,法院説對方賬户上沒錢,無法執行,只能將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的法人列為失信人。」陳萬武説,無論是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還是遠秦公司,都承認欠錢,但就是不還。

「不僅是渭北新城發展服務中心賬户上沒錢,遠秦公司因為負債過多,也只留了一個個空賬户,執行的也是一個個空殼。」劉建民説。

原本應該壯大的公司瀕臨倒閉

民企:不給我們留活路

打贏了官司還是要不回錢,看到陳萬武的遭遇,其他幾家公司也打消了通過訴訟討回欠款的想法,他們多次向西安市12345熱線、西安市紀委、陝西省紀委反映,結果都無濟於事。

「西安市12345熱線回覆,説遠秦公司已經和我們溝通,我們表示滿意。完全是胡說,我們一點都不滿意。」更讓劉建民難理解的是,陝西省紀委的回覆説「該單位為中央駐陝單位,請您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其上級單位提交」。

「遠秦公司明明是西安市國資委的下屬公司,什麼時候變成中央駐陝單位了?」劉建民説,「這麼處理簡直不給我們民企留一點活路。」

「11年時間白白地浪費掉了,1300多萬元資金得不到返還,原本應該壯大的公司現在幾乎是瀕臨倒閉。」陳萬武説。

就在記者採訪期間,7月30日下午,遠秦公司負責人找到了西安聚能儀器有限公司,就返還欠款一事進行協商。

在協商中,遠秦公司承認欠錢,提出「通過三年時間,通過各種方式把欠企業的錢退回來」。這位負責人解釋説,四家企業的欠款被他們用於建設廠房了,但是由於手續不齊,目前廠房無法售出,一旦成功售出,他們會優先償還四家公司的欠款。

「類似的話這幾年我們已經聽了無數回,沒有一次兑現過。」劉建民説。

「我現在只希望把錢要回來。」陳萬武説。

 | 大象新聞記者 原創報道

制 | 李金鋒 

主編 | 彭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