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穩定幣新紀元:中國香港率先立規,全球產業鏈加速成型

2025-08-04 21:50

  文章來源:中國智庫

  隨着金融市場不斷發展,穩定幣(Stablecoin)已從最初的加密資產支付工具,演化為覆蓋交易、支付、融資、資產管理等多個領域的核心基礎設施。截至2025年6月中旬,全球穩定幣市場規模已超2500億美元,交易額高達37萬億美元,遠超同期比特幣的19萬億美元,佔加密資產市場的8%以上,展現出強大的產業潛力和技術生命力。

  一、香港率先出手,穩定幣步入監管新時代

  2024年以來,穩定幣的合規化成為國際熱點。2025年5月30日,中國香港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成為全球首個為法幣掛鉤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條例》於8月1日正式生效。香港金管局明確表示,將加快推進穩定幣牌照審批,鼓勵持牌主體在合規框架下開展業務。

  此舉引發頭部科技企業積極響應:6月12日,螞蟻集團旗下螞蟻數科和螞蟻國際分別在香港、新加坡申請穩定幣牌照,標誌着中國資本與技術力量正積極參與穩定幣國際化競爭。

  二、穩定幣是什麼?與數字人民幣有何不同?

  穩定幣是以法幣(如美元)、黃金或一籃子資產為錨定物,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字代幣,目的在於保持價格穩定。主要類型有法幣抵押型(如USDT、USDC)、加密貨幣抵押型(如DAI)等。

  與數字人民幣不同,穩定幣通常由私人機構發行,並非國家法定貨幣,缺乏法償性。但相較於比特幣等原生加密資產,穩定幣具備價格穩定、交易低成本、合規性逐漸加強等優勢。

  三、穩定幣產業鏈圖譜:多方參與、全鏈協同

  穩定幣的發展正在形成完整產業鏈,涵蓋上游技術支持、中游發行與流通、下游場景應用三大環節。

  (1)上游:提供技術基礎設施

  主要參與主體包括區塊鏈技術公司、智能合約開發商、安全審計機構等。區塊鏈技術提供商為各主體的穩定幣系統提供核心技術支撐。智能合約作為核心組件,支持自動執行、不可篡改和高透明度交易,是實現無中介可信交易的關鍵,也是重要的技術服務提供內容。

  (2)中游:發行與交易

  中游參與者既有傳統金融巨頭,也包括科技企業,如渣打銀行、螞蟻數科、京東幣鏈等。

  發幣機構負責穩定幣發行與託管資產管理,通過法幣兑換手續費、利息收益等盈利;交易所承擔穩定幣流通功能,提供兑換、撮合與清算服務。例如:OSL、HashKey、Coinbase等平臺支持主流穩定幣(如USDT、USDC)交易。他們正在推動合規穩定幣生態系統的建立。

  (3)下游:多樣化金融與實體應用場景

  穩定幣已廣泛應用於金融業務與實體產業,主要參與者有金融機構、企業與消費者。典型場景有四大方向。

  跨境支付:無需SWIFT、T+3結算,手續費大幅降低至0.1%以內。企業發薪也可使用穩定幣,企業可以使用穩定幣支付薪資,避免國際電匯的延迟和高額費用。穩定幣薪資為個人提供了抗通脹的更多途徑,員工可以獲得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

  供應鏈金融:通過區塊鏈+穩定幣實現應收賬款秒級結算。全球製造業公司通過穩定幣進行供應鏈付款,將結算時間從3天縮短到5分鍾,每筆節省約1.2%的費用。

  現實資產代幣化(RWA):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 of Assets)是指通過區塊鏈或分佈式賬本技術,將傳統資產以數字代幣的形式進行表示、發行、交易和管理的過程。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產、黃金等實物資產、企業資產上鍊將加速形成金融代幣化生態。

  整理/耿晉梅  國研智庫數字資產與穩定幣研究小組 )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