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09:04
2025年的資本市場上半場,創新葯板塊以破竹之勢摘下「最閃亮賽道」的桂冠。
告別前幾年的「牛夫人」時代,化身資金熱捧的「小甜甜」——截至8月4日,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年內漲幅達97.01%,刷新2018年以來半年漲幅紀錄。交銀證券對此斷言:2025年正成為醫藥行業從「估值修復」邁向「價值重估」的關鍵轉折之年。
在此浪潮中,百奧賽圖以一場「自我造血」的蜕變率先突圍。繼2024年首度實現全年盈利后,2025年上半年業績快報再傳捷報:營收突破6億元大關,同比激增超50%;淨利潤約為人民幣4.27千萬元至人民幣5.27千萬元,連續兩期業績驗證盈利模型。
更引人矚目的是其股價表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收盤,公司年內累計漲幅高達209.88%,不僅跑贏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與恆指,更在18A生物科技企業中表現亮眼。
當政策層面持續強調"真創新",這家定位為全球新葯研發"軍火商"的企業,究竟如何構建起穿越行業周期的核心競爭力?
圖表一:公司今年以來股價走勢圖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數據截至8月4日
藍線:百奧賽圖 黃線:恆生醫療保健指數 橙線:恆生指數
業績三維解碼:雙核引擎驅動盈利飛輪
從這份中期業績快報中,可以清晰捕捉到三大戰略轉型信號:
首先,公司收入結構發生質變,從"服務輸血"到"產品造血"的範式跨越。
2025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約為人民幣6.160億元至人民幣6.260億元(同比增長超50%)。底層創新技術轉向增長動能全面釋放的高價值產品端,這一結構轉變不僅驗證了技術產品化的商業可行性,更預示着企業已突破研發服務商的定位天花板。
其次,公司全球化佈局顯效,"Born Global"基因釋放稀缺價值。
當國內藥企加速出海時,公司早已完成全球化能力建設,不僅通過擴建波士頓實驗室強化本土化服務能力,更是接連在歐洲海德堡,美國舊金山、聖地亞哥等積極佈局,成功打通歐美藥企信任鏈,獲得全球TOP10跨國藥企的持續合作背書,構築起同業難以複製的渠道壁壘,實現真正意義的出海,持續驗證其"生而全球化"的戰略優勢。
最后,公司精益運營突破,研發投入與效能提升的飛輪效應。
在支出端呈現"戰略性擴張+結構性優化"的成熟企業特徵:研發費用投入約為人民幣2.061億元至人民幣2.161億元(同比增加約30%),資金精準投向公司重點研發方向,千鼠萬抗計劃將突破億級全人抗體序列容量,持續為國內外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質量研發產品和服務,在保持業務競爭力的同時推動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管理端通過組織架構扁平化與生產流程數字化改造,推動人均效能大幅提升,管理費用率呈持續下降態勢。
這種雙軌並行策略帶來盈利轉化效率的顯著提升。根據業績快報顯示,2025上半年公司實現淨利潤約為人民幣4.27千萬元至人民幣5.27千萬元,同比扭虧為盈,連續兩個報告期保持盈利,宣告"研發投入→產品收入→利潤沉澱"的商業飛輪正式成型。
那麼,后續應當怎麼來看待百奧賽圖?
從政策端來看,在創新葯產業升級的關鍵期,政策春風正為源頭創新注入強勁動能。
2025年7月,國家醫保局與衞健委聯合發佈《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研發激勵、醫保準入、臨牀轉化到支付體系構建全鏈條支持框架,推出16項具體舉措。這份政策組合拳為百奧賽圖等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源頭創新葯企,構築了兼具包容性與前瞻性的發展生態。
交銀國際研判,在"全鏈條支持創新葯"政策與支付改革深化雙重驅動下,2025年下半年有望迎來更多細則落地,進一步催化行業投資情緒與基本面預期的共振修復。
從資本面上來看,業績驅動估值重構,價值迴歸進行時。
經過行業調整期,資本市場對創新葯企的評估邏輯已發生根本性轉變。交銀國際指出,2025-2026年將迎來頭部生物科技企業的盈虧平衡關鍵節點,這一轉折將顯著增強市場對創新葯企盈利能力的信心,推動估值體系從"故事驅動"向"業績驅動"轉型。該機構建議,重點關注具備短期催化劑與長期成長空間的標的,尤其關注盈虧平衡等戰略時間窗口。
就百奧賽圖而言,儘管2025上半年股價已部分反映市場對Biotech板塊盈利能力的重新校準,但其當前估值仍未充分體現技術平臺價值與全球化佈局潛力。
從全球化視野角度來看,公司技術輸出正在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當前,中國創新葯資產正成為跨國藥企(MNC)管線補充的重要來源,國內企業已躍居全球Top MNC第二大項目合作方。以ADC(抗體偶聯藥物)領域為例,License-out交易爆發式增長背后,是國內企業在連接子技術、偶聯工藝、載荷優化等環節的原創性突破,雙抗ADC與ADC+PD1聯合療法更引發國際關注。其中,百奧賽圖憑藉差異化全人抗體技術平臺和創新抗體及雙抗ADC等資產,躋身出海交易數量Top3行列(數據來源:浦銀國際,數據截止2024年底)。
展望未來,公司獨創的全人源抗體發現平臺、千鼠萬抗計劃等技術體系,不僅有望成為全球藥企的"新葯發源地",更可能進化為創新葯研發的"技術軍火商",持續輸出經過驗證的研發工具與解決方案。
東吳證券研判,隨着公司抗體開發業務進入訂單轉化創收期,疊加海外業務持續高增長,依託技術平臺的稀缺性與全球化佈局的先發優勢,百奧賽圖有望走出"雙增長曲線"的高成長路徑,未來或成長為中國版的"再生元"式創新標杆。
在創新葯行業從「仿製跟進」邁向「全球原創」的轉折點上,百奧賽圖已展現出源頭創新企業的爆發潛力。
當政策暖風遇到技術厚積,這家以「成為全球新葯發源地」為願景的公司,正迎來從「上岸」到「領航」的關鍵跨越。其上半年的盈利突破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在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版圖向中國傾斜的浪潮中,手握核心技術的平臺型玩家,有望開啟新一輪價值重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