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07:51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仇兆燕 朱艷霞
時隔十年再度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這成為城市發展新的邏輯起點,與之相配套的金融供給和金融支持邏輯也發生轉變。在此背景下,金融業如何服務城市高質量發展?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傳統模式依賴土地抵押和政府隱性擔保,資金主要流向房地產開發,而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強調項目自身現金流和市場化增信,資金配置更加均衡,涵蓋新基建、民生工程和產業升級等。同時,融資方式從銀行信貸主導轉向多層次資本市場聯動,資金期限結構也更匹配長周期項目需求。
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多家機構也表示,將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以實際行動把黨中央關於城市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金融供給發生根本性轉變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爲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未來金融將加大對智慧城市、綠色低碳設施、城市更新等更具可持續性領域的支持力度。金融支持將更加註重市場化運作,通過項目自身現金流和多元化融資工具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提升城市競爭力,通過高效的融資渠道,培育更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城市,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認為,與過去相比,融資渠道建設將更加註重可持續性與效率,確保資源精準投向城市公共服務;產品和服務供給也將從單一融資向「融資+制度+可持續」的綜合方案轉變,體現出向更綠色、更韌性的城市金融戰略轉型。
融資渠道建設、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也將與現在有所變化。葉銀丹介紹,在融資渠道建設方面,未來將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地方政府專項債將重點支持收益可覆蓋的公益性項目,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試點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覆蓋保障性住房、市政設施等領域。政策性銀行將擴大專項貸款規模支持城市更新,同時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等創新金融工具將得到更廣泛應用。在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方面,未來的趨勢是全鏈條、數字化和區域差異化。金融機構將提供從前端規劃諮詢到中期開發貸、併購貸,再到后期資產證券化的全周期服務。不同城市將採取差異化支持策略,超大特大城市側重存量更新融資工具和創新型金融工具,而縣域城鎮化則開發普惠型基建金融產品。
城市更新需發揮耐心資本作用
會議提出「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作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下半場的主戰場,毋庸置疑,城市更新行動將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巨大需求,然而城市更新回報周期長,需要多元資金和靈活政策的支持也是避不開的現狀。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以城市更新為抓手,就需要從傳統的增量市場做信貸調整到從存量市場做信貸,持續調整信貸結構和投放重點。
同時,城市更新更離不開耐心資本的支持。嚴躍進認為,對於保險資金來説,要發揮好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的作用,一是要關注本輪城市發展的新特徵,即資產價值低估的情況。二是要持續關注城市運行中的安全需求,預計后續關於為城市建設和運營中的各類風險提供保險保障的需求會增加,如工程建設保險、財產保險、責任保險等。保險資金通過介入此類領域,本身就是其主業的重要體現,也有助於降低企業和居民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損失,增強城市的風險抵禦能力。
陳輝也認為,在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保險業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韌性提升,通過巨災保險、氣候保險和基礎設施保險,幫助城市抵禦自然災害衝擊,實現公共服務的快速恢復與持續運行。另一方面可以提供長期資本供給,利用規模大、期限長的保險資金,通過基建債券、綠色項目融資或PPP模式,投資於交通、可再生能源和保障性住房等長期項目。此外,保險業還可提供項目增信與可行性支持,通過履約保證保險、建安工程一切險等產品,降低金融機構風險感知,減少融資成本,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參與城市更新。
這也給銀行業和保險業帶來了新機遇。葉銀丹認為,在推動城市更新的過程中,銀行業可以提供全周期的融資支持,包括政策性銀行的專項貸款、商業銀行的創新金融產品以及REITs配套融資等。保險資金可以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等方式參與重大基建項目,同時開發專項保險產品來覆蓋城市更新、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風險。此外,保險業還能通過巨災保險、氣候風險保險等創新產品,增強城市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為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協同合作將進一步放大金融支持的效果。通過「貸款+保險」組合工具等方式,兩大行業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嚴躍進認為,金融機構可重點關注三方面。一是持續關注城市更新與改造的工作。二是要關注產業升級與創新。本輪城市發展正處於中國內循環發展的關鍵期,所有城市工作都需要和內循環的工作目標進行結合。三是要密切關注城市的高品質發展需求。
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后,各家金融機構也深入學習相關精神,緊抓發展機遇。
建設銀行表示,將充分發揮建設銀行「因建而生、因建而興」的特色傳統優勢,緊密結合城市發展需要,深刻把握「五個轉變」「五個更加」重要原則,不斷加大對民生改善、城市更新、產業升級、綠色治理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推動城市發展邁上新臺階。在落地方面,將有效發揮建設銀行在基礎設施建設、住房金融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紮實做好城市更新金融支持,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信貸支持力度,為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等項目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郵儲銀行表示,將深入踐行城市更新行動要求,緊密圍繞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等核心任務,創新整合房地產行業金融服務產品體系,打造「外延式發展+精準化深耕」雙輪驅動模式。從支持老舊小區翻新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到助力歷史街區重煥光彩,賡續城市文脈;再到推動基礎設施功能完善,守護城市運行「生命線」,為城市系統性煥新注入金融動能。
中國人保強調,要積極作為,堅守「人民保險 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立足保險風險保障和資金融通的性質功能,服務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服務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切實把握保險服務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作用。
中國人壽表示,將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更好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不斷優化金融產品供給,進一步健全完善養老、健康服務體系;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助力城市防災減損,強化風險減量管理,為城市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險保障;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優勢,抓住城市內涵式發展新機遇,主動參與城市更新、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等重點項目,切實發揮行業頭雁作用,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作出應有貢獻。
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嚴躍進表示,銀行業保險業要聚焦城市發展的新特徵,把握好新目標和任務,持續有力做好支持工作。「過去一輪城市發展伴隨着房地產的大規模擴張,對於購房按揭貸款等業務產生了非常直接的影響,也顯著影響了銀行業的信貸結構和規模。當前房地產市場和城市發展進入相對成熟期,適當調整信貸投放,尤其是研究城市發展中新的信貸需求很關鍵。」嚴躍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