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5 07:1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申萬宏源宏觀,作者:趙偉、屠強
摘要
通脹:反內卷引發市場通脹升溫的預期,但價格表現或仍弱,預計7月PPI、CPI分別-3.1%、0%。
7月政策主線聚焦「反內卷」,多部門針對市場「內卷」現象發力。7月1日,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部署指明方向,會議提及「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等。后續多部門針對市場「內卷」現象發力,7月底政治局會議再度強調「反內卷」,聚焦「企業無序競爭」、「重點行業產能治理」、「地方招商引資行為」三方面。
「反內卷」政策加碼下,供給收縮的預期升溫提振大宗商品價格,但中下游供給過剩或約束上游漲價對中下游的傳導。7月,大宗價格上漲,PMI分項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3.1pct至51.5%)和出廠價格指數(+2.1pct至48.3%)雙雙回升。但與2016年上游漲價向下遊傳導不同的是,本輪供給過剩更多在中下游,導致上游漲價向下遊傳導受阻,預計7月PPI回升幅度有限(-3.1%)。
核心商品CPI可能受下游PPI壓制表現偏弱,加之農產品價格回落,預計7月CPI維持弱勢。下游PPI會沿着「工業產能過剩-核心商品PPI回落-核心商品CPI走低」的鏈條傳導至核心商品CPI,導致7月核心商品CPI漲價幅度有限。此外,前期生豬存欄持續恢復,豬肉價格繼續回落;鮮果(-5.2%)價格環比跌幅超出季節性,鮮菜(0.7%)價格環漲、但幅度有限,預計7月CPI同比在0%附近。
供給:供給並未大幅收縮,工業生產保持韌性,出口鏈生產仍在回升,預計工業增加值在6.4%附近。
7月供需表現「反直覺」,生產整體表現好於需求,並未出現市場預期的供給實質性收縮。價格「雙漲」意味着企業盈利提升,對生產有較大帶動;7月PMI生產指數雖較前月回落0.5個百分點至50.5%,但仍在擴張區間,顯示供給未有實質性收縮。相對來看,新訂單指數再度下行至收縮區間(-0.8pct至49.4%),降幅明顯超過季節性(-0.1pct)。
漲價相對強勢的領域增產幅度更大,其中冶金鍊的生產景氣或高於石化鏈、消費製造鏈。7月PMI生產指數仍在榮枯線以上,結構上通用設備(+16.4pct至62.1%)、黑色壓延(+8.4pct至51.9%)等行業生產指數漲幅明顯。相對來看,石化鏈、消費製造鏈生產可能偏弱,譬如石油加工(-15.9pct至49.8%)、化學制品(-10.7pct至37.9%)、紡織服裝(-4.8pct至33.5%)等行業生產指數降幅較大。
高頻指標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維持韌性,出口鏈生產也在回升。高頻指標化繁為簡后,高爐、PTA開工等能更有效跟蹤工業生產。7月表徵石化鏈、消費鏈生產的PTA、汽車半鋼胎開工同比分別回落3.1、3.7pct;但映射冶金鍊生產的高爐開工同比維持1%附近,預計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或6.4%。剔除內需后的出口生產指標與實際出口較為一致,前者同比回升0.5pct,反映出口或延續改善。
需求:需求結構分化,商品需求偏弱、而服務需求較強,預計7月實際GDP同比小幅回落至4.9%。
出口:「搶出口」余溫疊加低基數效應,7月出口可能再超預期,但需警惕9月「搶出口」結束后出口讀數的下行風險。前期美自華集裝箱預定量飆升,部分訂單結轉至7月,對美搶出口有望接續。領先指標中,6月加工貿易進口、7月外貿貨運量均有上行,預計7月出口或回升至6.8%。此外冶金鍊、消費鏈的訂單領先出口約1個季度,近兩月其新出口訂單均有下行,三季度末出口可能回落。
消費:「以舊換新」資金空窗期,商品消費可能回落;而服務消費在居民出行熱度高漲下或迎來改善。7月底第三批以舊換新資金下達、但時間較晚,令7月實際上處於補貼「空窗期」,相關商品消費或有回落,如全國汽車零售同比較6月回落9pct。而居民出行熱度較高,全國遷徙指數衝高至20%;電影市場也有回暖,線下餐飲和文旅消費或迎來改善,預計7月社零同比在4.8%左右。
投資:投資表現分化,結構上地產、製造業投資可能下滑,但基建、服務業投資或有改善。專項債發行提速下,基建投資或明顯回升,瀝青開工率同比+0.9pct至5.9%。7月服務消費走強、疊加監管對民營經濟約束放松,服務業民間投資提速或支撐整體服務業投資。相比之下,設備更新需求臨近尾聲,製造業投資面臨下行壓力;受早期地產新開工項目回落的影響,地產投資或延續走弱。
展望7月,經濟運行的主邏輯圍繞「漲價」,但供給端在增產、需求側表現偏弱,漲價的持續性相對偏弱,后續需關注「反內卷」的進度。供給側,高頻指標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維持韌性。而需求表現偏弱,一是內需不及外需;二是服務消費較難對衝商品消費回落幅度;三是地產、製造業投資可能下滑幅度較大。同時,7月價格維持弱勢表現。綜合來看,預計7月實際GDP同比4.9%。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經濟轉型面臨短期約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居民收入增長不及預期。
7月政策主線聚焦「反內卷」,多部門針對市場「內卷」現象發力。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策部署指明方向。會議還提及「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等,或進一步明確反內卷政策路徑。后續多部門針對市場「內卷」現象發力,譬如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研究起草了價格法修正草案,主要涉及完善政府定價相關內容,進一步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健全價格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等;國家能源局覈查煤礦超產;農業農村部調控生豬產業,嚴控新增產能。月底政治局會議,再度強調「反內卷」聚焦「企業無序競爭」、「重點行業產能治理」、「地方招商引資行為」三方面。
「反內卷」政策加碼下,供給收縮的預期升溫提振大宗商品價格。7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PMI分項中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3.1pct至51.5%)和出廠價格指數(+2.1pct至48.3%)雙雙回升,前者自今年3月來首次升至臨界點以上。拆分具體行業看,黑色壓延業出廠價格指數漲幅顯著,較前月大幅提升80.1個百分點至88.9%;有色壓延、非金屬礦物出廠價格指數也分別上行14.4、12.7個百分點。中觀數據也有印證,7月鋼材、煤炭分別上漲5.6%、4.6%。
與2016年上游漲價向下遊傳導不同的是,本輪供給過剩更多在中下游,或約束上游漲價對中下游的傳導幅度。2016年供給側改革期間,上游漲價向下遊傳導順暢,主因產能利用率較低的領域在上游(70%-75%)、而下游(80%)供給偏緊。但本輪中游(74%)、下游(74.7%)產能利用率明顯低於上游(76.7%),導致上游漲價向下遊傳導受阻。目前下游主動降價現象突出,如石化鏈下游PPI跌幅大於上游價格理論傳導幅度;機械設備、消費下游亦有類似特徵。綜合來看,7月雖然大宗價格回升,但中下游供給過剩的拖累仍較大,預計PPI回升幅度有限(-3.1%)。
核心商品CPI可能受下游PPI壓制表現偏弱,加之農產品價格回落,預計7月CPI維持弱勢。下游PPI會沿着「工業產能過剩-核心商品PPI回落-核心商品CPI走低」的鏈條傳導至核心商品CPI,導致7月核心商品CPI的漲價幅度有限;其中汽車折扣率7月保持在25%高位。此外,從高頻來看,前期生豬存欄持續恢復,豬肉價格繼續回落0.5%;鮮果(-4.7%)價格環比跌幅超出季節性,鮮菜(1.9%)價格環漲、但幅度有限。綜合來看,預計7月CPI同比維持低位、在0%附近。
7月供需表現「反直覺」,生產整體表現好於需求,並未出現市場預期的供給實質性收縮。價格「雙漲」意味着企業盈利提升,對生產有較大帶動;7月PMI生產指數雖較前月回落0.5pct至50.5%,但仍在擴張區間,顯示供給未有明顯收縮。相對來看,新訂單指數再度下行至收縮區間(-0.8pct至49.4%),降幅明顯超過季節性(-0.1pct)。
漲價相對強勢的領域增產幅度更大,其中冶金鍊的生產景氣或高於石化鏈、消費製造鏈。根據產業鏈上下游關係,工業可劃分成煤炭冶金鍊、石油化工鏈及消費製造鏈。7月PMI生產指數仍在榮枯線以上,結構上金屬製品(+25pct至65.1%)、通用設備(+16.4pct至62.1%)、黑色壓延(+8.4pct至51.9%)等行業生產指數漲幅明顯。相對來看,石化鏈、消費製造鏈生產可能偏弱,譬如石油加工(-15.9pct至49.8%)、化學制品(-10.7pct至37.9%)、化學纖維(-6.4pct至53.6%)、紡織服裝(-4.8pct至33.5%)等行業PMI生產指數降幅較大。
高頻指標顯示,7月工業生產或維持韌性、但結構分化明顯。高頻指標化繁為簡后,高爐、PTA開工、公路貨運量等指標能更有效跟蹤工業生產。具體來看,高爐開工能較好匹配冶金鍊生產,7月同比下行0.6pct至1%。與石化產業鏈生產相對匹配的PTA開工率受裝置檢修的影響、同比較前月回落3.1pct至0.7%。消費製造鏈中,汽車半鋼胎開工率同比-3.7pct至-5.3%,滌綸長絲開工率在7月中下旬也明顯走弱。綜合來看,預計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6.4%。
短期來看,需求整體表現偏弱,也令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搶出口」余溫尚在,7月外需或階段性好於內需;但后續出口面臨需求透支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壓制價格。內需方面,7月以舊換新資金出現空窗期,設備更新投資或也達最高點,商品需求可能相對偏弱,對價格端構成較大拖累。此外,服務需求雖在回升,但服務業有效供給也在恢復,也可能會對通脹產生一定壓制。
出口:「搶出口」余溫疊加低基數效應,7月出口可能再超預期,但需警惕9月「搶出口」結束后出口讀數的下行風險。受5月下旬美自華集裝箱預定量飆升影響,6月我國出口或尚未完全出盡,部分訂單結轉至7月,使7月我國對美「搶出口」有望接續。領先指標中,6月加工貿易進口、7月港口外貿吞吐量分別回升3.3、8.9pct至5.7%、7.7%;有效類出口生產指標同比上行0.5pct至2.3%,均顯示出口或延續改善。綜上,7月出口或回升至6.8%左右。此外冶金鍊、消費鏈的新訂單領先出口約1個季度,前期其出口表現相對強勢,近兩月新出口PMI下行,或意味着三季度末出口可能回落。
消費:「以舊換新」資金空窗期,商品消費可能回落;而服務消費在居民出行熱度高漲下或迎來改善。7月底,財政部表示下達第三批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690億元。下達時間較晚令7月實際上處於補貼「空窗期」,考慮到前期相關「以舊換新」商品消費的「前置」,7月相關商品消費或仍有所回落,如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9%,較6月同比回落9個百分點。而居民出行熱度較高,全國遷徙指數衝高至20%;電影市場在暑期檔帶動下邊際回暖,線下餐飲消費和文旅消費或迎來改善。總結來看,預計餐飲等服務消費或對衝商品消費回落,7月社零同比或在4.8%左右。
投資:投資表現分化,結構上地產、製造業投資可能下滑,但基建、服務業投資需求或有改善。截至7月13日,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為50.6%、高於去年同期;專項債發行提速對於基建投資的支撐已有體現,瀝青開工率同比延續上行(+0.9pct至5.9%)。7月服務消費走強、疊加今年以來監管對民營經濟的約束明顯放松,服務業民間投資提速或對整體服務業投資構成支撐。而設備更新需求臨近尾聲,或對投資形成一定拖累;目前製造業投資增速和固定資產增速的差值(反映設備更新投資)已達最高點,后續面臨下行壓力。此外,受早期新開工項目回落的影響,地產投資可能延續走弱;7月全國粉磨開工率、螺紋鋼表現消費同比分別-1pct至-3.9%、-2pct至6.4%。
展望7月,經濟運行的主邏輯圍繞「漲價」,但供給端在增產、需求側表現偏弱,漲價的持續性相對偏弱,后續需關注「反內卷」的進度。供給側,高頻指標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維持韌性。但需求表現偏弱,一是佔比更大的內需不及外需;二是服務消費或有改善,但較難完全對衝商品消費的回落幅度;三是基建、服務業投資表現較好,但地產、製造業投資可能下滑幅度更大。同時7月PPI可能温和回升,CPI維持弱勢表現。綜合來看,預計7月名義GDP同比3.9%、實際GDP同比4.9%。
風險提示
1)經濟轉型面臨短期約束。海內外形勢變化使內需修復偏慢、通脹水平偏低。
2)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反內卷」等政策落地較慢。
3)居民收入增長不及預期。居民收入增長不及預期,消費傾向持續回落。
內容節選自申萬宏源宏觀研究報告:《7月經濟:漲價的「悖論」?—— 「月度前瞻」系列專題之一》,證券分析師:趙偉、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