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警惕美國人送來的算力鴉片

2025-08-04 19:59

(來源:華山穹劍)

我們都被黃仁勛給騙了!

讀過7月23日公眾號文章《美國解禁H20芯片,中國芯片戰是贏是輸?》的都知道,文章對美國解禁H20對華出口是持樂觀態度的,認為H20芯片解禁對中國芯片產業的影響不大。

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黃仁勛在美國和中國已經多次表態,説H20芯片生產線不會重啟,這一批庫存芯片賣完了也就完了。

4月禁令出臺到7月解禁,頂多也就三個月。

那麼按照臺積電的產能,H20庫存總共可能也就五六十萬片,相比2025年中國計算卡接近200萬片的總需求量來説,影響不是特別大。

但萬萬沒想到,黃仁勛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在7月29日突然宣佈,向臺積電追加30萬塊H20芯片訂單!

雖然黃仁勛解釋説這是因為中國市場需求超預期,但我們仍然能從這場出爾反爾的遊戲中,嗅到一股陰謀的味道。

果然,7月3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針對H20漏洞后門安全風險,約談英偉達公司。

那麼,這到底是咋回事?英偉達又有什麼陰謀呢?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H20芯片在4月份被禁售,但三個月后就解禁了?

同樣的芯片,4月出口就是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到了7月就不影響了?那美國的安全也太兒戲了吧?

有人覺得解禁可能是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起了作用,也有人覺得是黃仁勛上下奔走遊說,以及向特朗普輸送利益的結果,但請大家想一想:

如果黃仁勛的遊說真的有用的話,為什麼不解禁H20上一版AI芯片H800呢?H800也是閹割芯片啊!而且H800芯片的利潤率,可比H20要高多了!

所以請大家明確一點:

在反華已經成為美國上下共識的情況下,美國在政策上,絕對不會出台對華有利的政策的。

也就是説,如果H20真的對中國有幫助,美國不會解禁的。那麼現在解禁,本身也是因為美國已經做了判斷,H20並不能給中國帶來什麼特別好處

為什麼?這要從H20的特殊設計説起了。

2024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在最新管控文件中,正式提出了「性能密度」這一概念,每平方毫米性能密度達到370GFLOPS,或者總算力達到300TFLOPS,這兩條只要符合一條,就不能出口。

這樣一來,算力1979TFLOPS的H100芯片,以及算力580TFLOPS的H800芯片,肯定是超標了,沒法賣了

但黃仁勛又不想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所以,把算力限制到296TFLOPS的H20芯片應運而生。

説實話,單説算力的話,這H20也不國產的昇騰910B強多少,跟2560 TFLOPS的昇騰920更是沒法比。

但為啥中國企業還要買H20呢?

因為黃仁勛在閹割的時候,H20保留了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高速、大容量的HBM3e顯存,足足96GB!H10080GB顯存還大!

不僅僅如此,在2025年的新款H20中,顯存竟然升級到了141GB!

黃仁勛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明知美國限制高科技出口的情況下,還要對中國特供版的H20進行升級?但只升級顯存?

這和當前AI芯片應用的兩大方向有很大關係。

目前,中國AI芯片需求主要有兩塊,一塊是訓練,一塊是推理。

雖然二者都需要巨大算力,但其實需求的方向是不一樣的。

訓練,又被稱為學習,是指通過大數據訓練出一個複雜的神經網絡模型,通過大量數據的訓練確定網絡中權重和偏置的值,使其能夠適應特定的功能。

而推理呢?又被稱為判斷,是指利用訓練好的模型,使用新數據推理出各種結論。

爲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假設,你對一個女神一見鍾情,想約她出來約會,但又怕拒絕,怎麼辦呢?

爲了提高成功率,你去打聽了女神的各種信息,比如性格、愛好、工作、家庭,喜歡去的地方,喜歡吃的東西,什麼時候心情好,什麼時候來親戚等等,統統收集起來(數據集的採集和標註),然后把這些信息統統用算法進行量化,形成一個公式,作為追女神的參考。

這個過程,就是訓練,這個公式,就是訓練出的大模型。

那麼,你這個公式到底有沒有用呢?

你精心選擇了一個日子,這一天女神沒有工作,心情不錯而且沒來親戚,然后你安排了女神喜歡的電影和飯菜,把這些變量都代入公式,得到了一個結論:以這種形式邀約女神,成功率90%!

這個用公式計算的過程,就是推理。

然后你根據這個推理出的結果,給女神發了個信息,女神果然答應了!那麼就説明你的大模型是成功的!

如果你把這個公式分享出來,讓其他人也可以用這個公式追這個女神,這就叫做模型開源。

如果有人把這個公式用在了追其他女神身上,而且也成功了,那就説明你的這個模型「通用性和泛化性」比較好。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你設計公式(訓練)的時候花的精力多?還是用公式(推理)的時候花的精力多?

顯然是設計公式的時候花的精力(算力)多嘛!

問題在於,在推理階段,你光有精力就不夠了

你需要根據女神的各種情況不斷代入公式進行計算,數據量非常大,還可能要具備處理多個女神信息(併發數據)的能力,那麼光有精力就不夠了,還需要一個能高速處理多個任務的大腦(顯存)。

而這,就是H100和H20的最大區別。

H100算力強大,專注於訓練,是構建大模型的絕佳幫手。

H20呢?閹割了算力,指望它去設計一個追女神的公式基本沒有可能,不過呢?它的腦子(顯存)大,利用別人訓練出來的模型去推理結果,追不同的女神,那效率就比H100大多了。

所以簡單來説,H20就是英偉達針對中國百模大戰之后,應用市場蓬勃發展帶來的推理需要,而推出的一款「推理專用機」。畢竟對大語言模型來説,速度瓶頸往往是內存容量和帶寬,而非純粹的算力。

不過,雖然看起來H20芯片的確解決了中國AI企業的燃眉之急,但問題在於,從長遠來看,H20又是毒死中國AI產業的一顆毒藥。

比如,現在隨着Deepseek問世帶來的AI熱潮,大量資本投向了AI產業。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做訓練業務,還是做推理業務

——如果做訓練,在國外頂尖芯片受限的情況下,需要投入真金白銀去買國產高算力芯片,但因為國產AI芯片起步晚,算力芯片還基本處於美國2022年的水平,也就導致中國的訓練效率遠遠低於美國。

再加上CUDA生態的限制,數據遷移、代碼重構起碼要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也都是時間成本。

就算你訓練成功了,模型水平能不能達到美國同級水平?這些模型能不能部署於英偉達芯片上?美國會不會因為你模型的中國血統而禁止你的海外市場?都是未知數。

是巨大風險,而資本,又是非常討厭風險的。

——如果做推理,雖然只能用別人訓練好的模型,但好處在於H20可以隨便買,硬件上不存在問題。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搭建好訓練中心,看到自己AI服務產品上市,無論是生成文字、生成圖片、生成PPT,它都能很快支撐你的業務,幫你賺到錢

如果你是企業,你怎麼選?毫無疑問,是后者。

這就形成了一個導向性的趨勢,大量投入AI領域的資金,都湧入了AI的推理應用領域,反而是訓練領域沒錢了。

很多人並不瞭解的是,相比推理,訓練要費錢多了。

一般來説,大模型越聰明,需要的數據集就越大,模型所形成的參數就越大,就需要更大算力的算力集羣

這就是燒錢的開始,首先就是買AI計算卡,一個集羣動輒就是幾千張,光硬件成本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再加上大型訓練集羣的功耗可以達到十幾兆瓦甚至幾十兆瓦,24小時的不停運轉,一訓練就是幾個月,需要耗多少電?此外還有強大的電力冗余系統、精密的冷卻設備、幾十到幾程序員工資獎金等等等等,這加起來需要多少錢?

一般來説,超大規模全能型模型(如GPT-4)訓練成本,要花掉1億美元,而根據「量級分層」的原理,GPT-5的訓練成本,預估達5億美元。

如果中國AI領域的錢都投到推理端了,誰來給中國大模型的訓練投錢?

這種導向的最終結果就是,美國通過AI芯片有選擇的管控,可以輕易封殺中國在算力領域的技術發展,扼殺中國自研大模型的能力,讓中國永遠困在產業鏈中低端,像原來一樣等着美國賞飯吃。

美國什麼時候高興了,就賞一點不高興了,就讓中國捱餓。

這就好比一個地主和農夫,地主需要農夫給他干活,但又不願讓農夫反抗,於是地主吃牛肉,只給農夫喝稀粥,農夫喝了稀粥永遠打不過地主,只能一輩子給地主打工,就這麼簡單。

所以,美國解禁H20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它閹割得非常「成功」,算力砍了,你沒法拿它去訓練頂尖模型,不會影響美國在AI領域的地位。

與此同時,它超強的推理能力和顯存,又讓企業想拒絕也拒絕不了,只能一邊罵一邊買。

看完上面大家也就明白了,H20的解禁,根本不是什麼特朗普大發善心,也不是中美談判的結果,更不是黃仁勛以「血脈情感」遊說而來的結果。

歸根結底H20的閹割和解禁,本身就是美國策劃、英偉達配合執行的一個陽謀。

為什麼説是陽謀?因為人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早就把這個陽謀都說出來了。

7月15日,盧特尼克在CNBC採訪中直言不諱地説,「英偉達希望向中國出售的是第四等級的芯片,其性能低於美企當前使用的頂級產品。」「我們就是想讓中國繼續用這款芯片。中國完全有能力自行研發,所以我們必須始終領先一步,讓他們的開發者對美國技術上癮,持續購買我們的芯片。

那麼,如果中國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大批購入H20,造成對美國的技術依賴,會有什麼結果呢?

——首先,會給中國剛剛起步的AI芯片產業迎頭一棒。

高科技產業最怕的不是封鎖,是傾銷。

封鎖雖然難受,但也倒逼自主創新。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上一次特朗普的芯片戰,把很多市場拱手讓給了中國芯片企業,那麼中國芯片產業有沒有如今的發展?

雖然中國現在最好的算力芯片昇騰920也只不過達到了H100的水平,但放眼世界,中國已經妥妥的是第一梯隊了。

更關鍵的在於,中國不僅有昇騰920,在市場前景的刺激下,有大量的資本投入到了AI計算卡的賽道,在去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國產算力芯片企業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燧原科技、國科微、無問芯穹、天數智芯等等紛紛展示了自己的產品線,算力不亞於H20的芯片比比皆是。

可以説,隨着Deepseek的問世,國產大模型和國產算力芯片,正在軟件和硬件系統上分別撐起中國AI產業的一片天!

而這,也是中國敢於和美國掰手腕的底氣所在。

但問題在於,一旦面臨H20的傾銷,黃仁勛再搞個低價大甩賣的話,中國的企業,還能否保持對中國芯片的忠誠度?

也許大廠還能爲了去風險化,選擇繼續投資國產芯片和購買H20兩條腿走路,那小廠呢?本身資金就不足,綜合精算一下硬件成本、生態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風險成本,出於現實利益考慮,投奔英偉達陣營,是大概率的事情。

畢竟,沒人會嫌自己錢太多的

但這樣一來,國產AI芯片企業投入巨資研發生產的AI芯片,就會面臨「生產出來了但賣不出去」的窘境,搞到最后可能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更別提產生利潤反哺研發、實現企業的可持續運營了。

更關鍵的是,目前國產AI芯片企業大部分都處於燒錢階段,運營全靠融資撐着。如果隨着H20的湧入導致市場前景暗淡,資本投入會猶豫和審慎,讓一些初出茅廬的AI芯片企業陷入融資難的困境,很可能會給芯片企業帶來一次整體性的滅頂之災。

——其次,H20芯片后門風險

7月3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針對H20漏洞后門安全風險,約談英偉達公司。

這是咋回事呢?

這要從5月份美國眾議院八名兩黨議員搞出的《美國芯片安全法案》(Chip Security Act)説起,法案要求美國商務部強制美國芯片企業在受出口管制的芯片中加入位置驗證模塊。

這個法案的初衷,其實並不是針對H20的,而是針對英偉達的高端芯片(比如H100、A100以及GB系列等)的。

而搞出這個法案的原因,主要是美國國會發現,2024年英偉達財報中,一個小小的新加坡,就購買了英偉達芯片的28%!

沒聽説新加坡有什麼牛X的AI企業啊?

顯然,新加坡是用不了這麼多芯片的,這里只是箇中轉站,最終目的地是中國。

說白了,這是一部分中國公司想買高算力芯片但又買不到,而採取的一種鑽空子手段罷了,俗稱走私。

所以國會老爺就提要求了,英偉達的芯片賣到哪,就必須在哪用!一旦英偉達發現使用地和購買地不符,就必須遠程鎖死!

你看,這不就是技術后門麼?

技術后門通常指繞過正常的安全檢查機制,獲取對程序或系統訪問權的方法。擁有后門的人,可以輕易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訪問系統、獲取敏感信息甚至設備的控制權

在過去,西方國家出口設備里面加后門,屬於業內潛規則,賣家知道,買家也知道,大家心照不宣。

但現在一旦法案通過,那不就相當於把加后門這種潛規則公開化了嗎?

更關鍵的在於,如果你只加了一個定位模塊,我可以勉強接受。

但以美國人搞了幾十年棱鏡門的德性,你能相信美國人加的「位置驗證模塊」只是一個位置驗證模塊嗎?有沒有其他功能?

7月21日,國家安全部剛剛發佈了文章,提醒中國企業警惕「隱形竊密通道」,披露了一些國家利用技術后門進行攻擊和竊密的手段。

比如通過后門,設備廠商可以通過特定信號對設備進行遠程操控,比如鎖死、降頻等等

比如通過遠程訪問,可以窺視竊取敏感信息數據

最厲害的還是供應鏈投毒,這樣一來你的構建環境、開發工具、數字簽名、第三方庫、維護升級等各個環節都成為攻擊目標,實在是防不勝防。

所以,如果中國企業大購買黃仁勛的H20芯片,H20芯片為基礎構建起中國AI產業體系的話,那就相當於拱手把中國AI產業的所有機密,毫無防備地送到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

想象一下:

你是一個AI創業者,你真金白銀買了芯片,但芯片能不能用,還是美國說了算,一旦美國不開心了,發送一個命令,你花幾千萬上億買的芯片,一秒鍾之內就能變成磚頭

你是一個算法工程師,你辛辛苦苦研究算法推出的原創大模型,剛訓練出來,就被美國那邊的企業搶先發布了,而且註冊了專利,你崩潰不崩潰?

更可怕的是,在一些重大的項目上,美國想破壞你的訓練進度,也輕而易舉

比如通過后門向訓練數據中混入錯誤或惡意樣本,哪怕只要污染0.01%的關鍵數據集,就能使AI學習到錯誤數據,從而導致你的大模型功虧一簣

這一招,俗稱大模型投毒,國內某大廠已經中過一次招了。

這樣一來,從硬件到數據再到大模型,中國AI產業就完全置於美國掌控之下,再無出頭之日。無論是對普通人還是AI創業者,這樣的結果,誰能接受?

雖然《美國芯片安全法案》現在還沒通過,黃仁勛現在賣的H20也大概率是4月份庫存那一批,似乎不受法案影響。

但法案的起草者之一——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眾議員比爾•福斯特卻透露,其實相關位置驗證技術已經內置於英偉達的芯片中。

如何驗證位置?必然要產生芯片與廠商之間的數據通信。

那麼,一旦這個口子開了,誰知道傳遞的到底是位置信息,還是其他信息?

或者我們更底線思維一點,H20這一款只對中國銷售的芯片,誰敢保證在設計和生產的時候,就一定沒有后門呢?

現在知道為什麼H20解禁的消息出來后,騰訊、字節跳動卻反常地否認自己購買H20了吧?

畢竟是大廠,還是有風險預判能力啊!

——第三,徹底淪為CUDA生態的奴隸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英偉達最厲害的技術護城河,其實並不是芯片設計和製程,而是黃仁勛在20年前創造的CUDA生態。

經過英偉達20多年的免費推廣,發展到現在,幾乎所有涉及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程序員,都要在CUDA生態基礎上進行編程。也幾乎所有的大模型,都是在CUDA生態上訓練出來的,離開了CUDA,恐怕大部分程序員都不知道如何在GPU的硬件平臺上進行開發。

所以一些企業在換用國產AI芯片平臺的時候,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它不僅僅是換個芯片的問題,而是你的算法從底層架構到核心代碼的整體重塑的問題。

所以除了大廠,很少有企業有這個魄力去另起爐灶。

但問題在於,越依賴CUDA,我們就越依賴美國。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依賴了windows生態,到現在美國一紙禁令,華為筆記本就不能再安裝windows。我們依賴了安卓生態,現在谷歌即將對硬件公司收取每台設備最多40美元的安卓系統授權使用費,也就是説,我們以后買手機,每台都要貴上幾百塊錢。

如果中國繼續依賴CUDA,結果會如何?

對中國CUDA用户收費那都是小事情,誰知道哪天美國哪個議員發瘋,會不會推動美國政府禁止中國使用CUDA啊!真有那麼一天,中國所有AI公司可能面臨全面停擺?一切前期投資,全部血本無歸!

所以,在中美對抗是大趨勢的環境下,中國怎麼能把關乎國運命脈的生態,主動交到美國手上?中國還應該重複在windows和安卓上面的錯誤麼?

更何況,現在中國也不是沒有類似CUDA的生態,比如華為的CANN,它向上對接主流的AI開發框架,向下打通芯片指令集,是國產生態中最有希望替代CUDA的。

當然,在生態成熟度上,CAAN肯定是比不上CUDA的,但我們中國人必須用,連中國都不用,那誰還會用?中美之間生態的差距就會永遠存在。

只有堅持咬咬牙堅持用,發現問題不斷修改完善,CAAN才能慢慢成熟。

所以,國家層面有必要對搶購H20的中國企業發出提醒了大義上感召,行為上勸説,監管上也要利用新的能耗標準,H20的傾銷進行一定限制,促使中國企業投入中國AI芯片硬件和生態中去。

只有這樣,中國的AI——這一關乎中國國運的產業,纔有未來。

掉了一顆釘子,壞了一個馬掌;

壞了一個馬掌,毀了一匹戰馬;

毀了一匹戰馬,輸掉一場戰役;

輸掉一場戰役,毀滅了一個王國。

這個故事是歐洲諺語,也是剛剛被炸了核設施的伊朗,最真實的寫照。

其實伊朗的核計劃,原本沒有這麼慢的,早在2015年之前,就可以搞出濃縮鈾。

但在2010年,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研發了震網病毒,這個病毒充分利用了windows的后門,注入了伊朗離心機的工控機上。

結果,震網病毒突然更改離心機中的發動機轉速,導致離心機超負荷旋轉,最終大面積燒燬。

伊朗數千萬人的夢想,僅僅是因為一個微軟系統漏洞,而功虧一簣。

如今,中國正在進行的安可替代工程,就是爲了防止西方國家的這種利用技術霸權而開展的無賴攻擊。

目前,中國擁有比美國多得多的AI應用場景和落地場景,未來,AI領域也將成為中美競爭的核心環節。未來大國角力之核心,已然錨定於這小小的芯片之上。

所以,中國也必須抱有高度警惕,警惕美國突然「發善心」送來的算力鴉片。

鴉片雖可用醫,但一旦上癮,后患無窮。一絲麻痺輕信,便是萬劫不復的開端。

在這場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博弈中,誰能以最清醒的意識,最堅定的意志識破偽裝的「捷徑」,拒絕沉淪於美國精心佈置的鴉片陷阱,誰就能成為中國未來AI產業的脊樑。

是堅持自主創新,還是擁抱英偉達,已經不是一個商業選擇的問題了,而是關乎國運的問題了。

何去何從,還請每一箇中國AI產業創業者,三思后行。

如果仍然被眼前的H20所誘惑,請想一想,當年以福壽膏為名進入中國的鴉片,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算力鴉片,蝕骨焚心。

國運之重器,豈可假手於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