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甜橙融租」簽約背后:用户手機月租變貸款,運營商貸款推廣引質疑

2025-08-04 20:04

(來源:大魚財經工作室)

近日,有博主發文稱,接到自稱中國電信工作人員的來電,以身份實名認證過期重新認證為由上門,使用博主的身份證進行掃描、拍照等,最終要求博主在一份抬頭為「甜橙融租」的頁面上簽字。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然而,簽完后博主卻發現,博主本按月繳納的手機月租費用,變成了在未來三年內每月向甜橙融租償還的貸款。

該博主瞭解情況后,致電上門工作人員要求撤銷合同,對方向其承諾次日處理。截止目前,該事件暫未公佈最新進展。

多名用户遭遇 「被貸款」 套路,運營商推廣藏隱患

新黃河·大魚財經記者查詢后發現,用户辦理話費、寬帶等電信業務時,出現「被貸款」的情況不在少數,在社交平臺上有多名網友表示曾遭遇類似的情況。

一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在辦理聯通寬帶套餐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沃錢包貸款,最終該用户需要在未來36期每期支付92.25元。

圖片來源:某網友上傳至社交平臺

圖片來源:某網友上傳至社交平臺

還有一名網友表示,移動公司業務員上門虛假宣傳,稱「免費送xx手機」「無附加條件」,導致其父親在未了解貸款業務實質的情況下,被辦理了貸款購機業務。

運營商推出類似的「寬帶優惠」「優惠購機」等活動,用户在支付很少費用甚至免費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手機、寬帶等產品,前提要求是用户在網時長24個月或以上,每個月消費套餐滿足一定額度。

在此過程中,運營商同時為用户辦理貸款業務,當用户未按時繳費,貸款業務便會逾期,從而影響用户個人徵信。

對於運營商來説,這類活動可以通過金融業務來綁定用户,一方面既能穩定用户的在網期限,另一方面其分期業務也獲得了特定的場景渠道。

但在營業員推廣業務的過程中,不盡責告知消費者貸款的金融業務本質,屬於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的行為,而這樣的行為則易產生較大的客訴壓力。

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平臺顯示,多名消費者對運營商在推廣業務時,未明確告知甚至隱瞞貸款性質、誘導辦理分期等行為進行投訴。

2023年,新華社《半月談》就曾點名報道一名消費者在中國電信辦理套餐時遭遇的情況。消費者吳先生本想辦理低月租手機套餐,卻在業務員引導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贈送老年機的橙分期金融合約產品,為防止違約,吳先生的余額寶還被一家名為世紀銀通公司凍結部分資金。合約顯示,相關服務由甜橙融租及翼支付平臺等提供。

背靠電信,與16家機構合作「合約購機產品」

天眼查顯示,甜橙融租全稱為「甜橙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唯一股東為天翼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本文稱「天翼支付科技」),天翼支付科技為中國電信旗下翼支付APP的運營方。

翼支付APP內,與貸款相關的產品包括甜橙借錢、甜橙白條、橙分期等等。

甜橙借錢為翼支付的助貸產品,據甜橙借錢頁面介紹,其累計合作的銀行和持牌機構100+,5年累計放款量為1000+億元。此外個人信息授權書顯示,目前,甜橙借錢合作機構包括東初智能科技(商丘)有限公司、上海拿粒智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衞盈聯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新疆萬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眾邦銀行、上海哈囉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曉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興業消費金融等。

圖片來源:甜橙借錢個人信息授權書截圖

圖片來源:甜橙借錢個人信息授權書截圖

甜橙白條為消費分期產品,開通后可在支付寶微信上使用;橙分期為中國電信推出的合約購機產品,由甜橙融租等公司提供服務。個人信息授權書顯示,橙分期的合作機構包括天翼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廣州賢能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樂超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公司。

圖片來源:橙分期個人信息授權書截圖

圖片來源:橙分期個人信息授權書截圖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電信為三大運營商中佈局金融業務較早的一家。

2010年年底,中國電信集團提出設立天翼電子商務,翼支付成立;2011年中國電信集團支付業務整合完成,同年翼支付獲得支付牌照,並在之后成為全牌照支付公司。2013年,天翼電子商務佈局互金業務,推出理財產品添益寶2014年,中國電信成立了天翼徵信有限公司。

2015年,翼支付開始嘗試信用購機業務,但當時主要客羣為政府企業團購訂單,信用購機業務隨后衍生出橙分期品牌;2018年,甜橙借錢正式上線。

截至目前,中國電信目前旗下已有支付、徵信、保理、保險代理、融擔、融租等多個金融牌照。

去年在退金令政策指引下,20247月,中國電信旗下天翼電子商務接連掛牌出售旗下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甜橙保險代理公司三家公司股權。

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愈發受重視的今天,運營商也應當更加註重業務合規性,尤其在金融業務方面,在金融產品的流程設計、宣傳等方面保持審慎,充分考慮到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