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4 20: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當國內支付市場陷入"存量困局",一場圍繞全球牌照、本地化能力與合規壁壘的出海競賽,正在上演。
8月3日,移卡宣佈日本子公司獲得日本支付機構資質,可在當地開展線上線下掃碼收單業務,這也是該公司在海外支付佈局的又一突破。自2021年開始探索海外市場以來,移卡便積極申請各地牌照,先后獲得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國MSB、美國MTL等支付牌照和相關資質,加速佈局海外支付牌照。
事實上,出海是支付業近年來佈局的重點。包括PingPong、連連等頭部玩家,早已加入海外牌照競速場,這場出海之戰,在白熱化的競爭趨勢中,正從"資質爭奪"演變為"生存能力"的全方位較量。
移卡獲得日本支付機構資質
支付行業海外佈局消息不斷。8月3日,香港上市公司移卡發佈公告稱,旗下日本全資子公司YeahPayJapan獲日本經濟產業省批覆,取得相關AOC合規證書,具備在日本開展線上線下掃碼收單業務的資格。
這是移卡2025年繼獲美國MoneyTransmitterLicense牌照后,在海外支付領域的又一突破,標誌着移卡全球支付版圖的進一步擴張。
根據日本政府公佈的2024年度支付數據,2024年日本非現金支付比例達到42.8%,在各支付工具中,信用卡支付仍然佔據最大份額,為79.3%;掃碼支付作為日本增速最快的支付工具,2024年同比增長26%,佔整體支付的比例為13.2%。
移卡相關負責人迴應北京商報記者,此次通過"信用卡號碼等合同締結業務者"註冊以及取得AOC合規證書,體現了日本監管部門對移卡產品服務、數據合規、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對公司綜合實力的認可,同時也為移卡在日本開展支付業務奠定了合規基礎。
業務開展上,公告披露,移卡基於現有業務基礎,與投資企業深圳市富匙科技有限公司在日本已建立本地化銷售和產品團隊,將幫助品牌客户在小紅書和大眾點評海外版等國際平臺,推進本地生活和到店電商服務的業務經驗,逐步拓展更多支付及增值服務場景。
自2021年探索海外市場以來,移卡已先后獲得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國MSB、美國MTL等支付牌照和相關資質,全球支付版圖逐步成型。
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移卡海外業務全年交易量超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5倍,移卡相關負責人透露,后續還將通過提升不同業務線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當地的商業化能力,為更多國家以至跨地區的商户,提供數字化商業賦能解決方案。
支付出海白熱化
各家動作頻頻,支付業已然開啟了一場出海競速。
近年來,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漸趨飽和,競爭激烈程度不斷攀升,支付費率持續下滑,利潤空間遭到大幅壓縮。在此背景下,眾多支付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試圖開闢新的增長空間。
從行業整體來看,其他支付機構也在加速海外佈局。例如,截至2025年6月,PingPong已獲得60+全球支付牌照和許可,持牌範圍涵蓋中國、美國、歐盟、英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核心貿易往來區域。
在歐美市場,PingPong仍在持續突破。最新的消息是,8月4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8月,PingPong成為首批支持Wero(歐洲支付倡議組織)交易的亞洲支付機構,"待Wero企業端服務於10月上線后,PingPong將為出海企業提供統一、即時的泛歐支付解決方案,觸達2.5億歐洲用户,助力企業高效拓展歐洲市場"。
另一玩家連連數字,同樣建立了由65項支付牌照及相關資質組成的全球支付牌照佈局,覆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多個市場,在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提供服務,並支持使用超過130種貨幣進行交易。截至2024年底,連連數字全球支付業務總支付額達到人民幣2815億元,同比增長63.1%;全球支付業務總收入8.08億元,同比增長23.1%。
"在業務方面,貿易數字化趨勢下,不光只是B2C,還包括B2B、服務貿易都有巨大的市場和空間。因此,接下來在B2C的基礎上,連連數字也會加大對B2B、服務貿易等業務的佈局。"針對下一步出海擴張目標,連連數字相關負責人透露了三步走拓展戰略,一是先出海,二是佈局東南亞,第三步則是對中東、拉丁美洲、非洲等市場進行深度輻射。
"我們也在圍繞出海企業多元佈局的需求,加快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佈局。"PingPong相關負責人同樣説道。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支付機構密集出海,在拿牌方面動作頻頻,表明支付機構的國際化戰略正穩步推進,背后由國內支付競爭日趨激烈、跨境支付毛利率優於國內等因素共同推動。
從支付出海路徑來看,"先拿牌照、再拓市場"的策略被支付機構廣泛認可,主要是因為牌照業務能夠有效緩釋當地監管的不確定性風險。
"這一策略可能會成為許多支付企業的首選,以確保合規性和降低運營風險,不過也並非唯一決定性因素,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準入條件和監管環境差異較大。"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説道。
從牌照獲取到"生態博弈"
支付機構積極出海,背后是跨境電商等行業蓬勃發展帶來的巨大支付需求。
然而,業內普遍認為,海外業務發展並非坦途。在眾多難點中,合規問題首當其衝,另在海外落地本土化業務同樣挑戰重重。
此外,目前還有不少支付機構也在觀望海外業務,隨着大量企業湧入海外支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和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支付機構需要在價格、服務質量、創新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才能脫穎而出。
"個人認為從去年開始再出海已經晚了,錯過了最佳時機,最大的需求市場是跨境出口電商,市場已經被頭部機構佔據,商户已經形成使用黏性。"王蓬博直言,支付機構謀求出海,一方面尚需時間進行合規,比如牌照等方面的積累,另一方面需要開發新的市場,難度更大。這一點從一些后來者佈局海外的數據也能看出,和國內業務相比,出海的體量和利潤都很小。
事實上,因為各地對支付牌照的監管要求、數據保護標準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存在差異,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合規挑戰。此外,各地文化差異、用户習慣也不盡相同,都會增加其在當地運營的難度。
"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支付機構加強與當地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入理解目標市場的法律法規,並靈活調整產品和服務以貼合當地市場需求。"王蓬博認為,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牌照並進入海外市場,競爭肯定更加激烈,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註重服務質量、技術創新和生態構建等方面的變化。
蘇筱芮也提到,國內支付機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拓展業務,既會面對當地已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也需要不斷深入瞭解當地支付習慣與偏好差異,還需要建立強大的本土管理團隊與地推團隊。隨着第三方支付機構出海步伐加快,海外市場的競爭會比之前更加激烈。建議機構密切關注當地政策,依託自身的優勢資源稟賦,圍繞不同海外市場的商户特徵、客羣需求等,打造與當地相適配的支付服務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劉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