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4 16:33
(本文作者孫文華,上海市長三角科創產業金融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在各大城市競逐數字內容高地的背景下,上海近期推出的《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滬九條」)引發廣泛關注。該政策並非簡單跟隨,而是立足城市稟賦,以國際化視野、生態化思維,着力構建「講好中國故事」的上海範式。
一、戰略定位:國際化生態閉環
構建國際化內容生態圈:「滬九條」的核心在於打造「創作,孵化,傳播,出海」的全鏈條、國際化生態。其依託黃浦(小紅書)、楊浦(B站)兩大本土頭部平臺構建全球影響力集聚區,政策覆蓋空間載體、品牌活動、創作激勵、金融支撐、人才發展、場景開放、內容出海等全要素,其國際化屬性(全球活動、外籍簽證便利)和生態完整性顯著。
二、平臺效應:總部經濟驅動生態聚合
「滬九條」的核心支點是激活本土平臺巨頭的生態引領力,集聚區建設緊扣平臺總部。選擇黃浦、楊浦並非偶然。黃浦區依託小紅書總部效應及金融、時尚資源,吸引相關領域創作者(注意,是創作者,不是網紅);楊浦區則借力B站的知識、二次元生態與高校氛圍,形成特色創作集羣,政策旨在放大這種「平臺總部的產業鏈集聚」效應。
與單純政府主導不同,「滬九條」鼓勵平臺企業、行業協會在集聚區內舉辦全球創作者大會等高規格品牌活動,並給予資金支持。支持B站、小紅書制定專屬支持舉措,為優質創作者提供權益保護、合規指導、榮譽申請等「星光計劃」「盾牌行動」服務。平臺不僅是政策受益者,更是生態共建者。
流量已經是資本的籌碼,「滬九條」明確了流量與資源向生態傾斜,為創作者提供了公平的發展環境。政策明確鼓勵平臺企業圍繞集聚區建設,提供流量扶持、資金獎勵及配套服務,共同建強產業鏈。這旨在形成「平臺賦能創作者,生態反哺平臺」的良性循環,將平臺流量優勢轉化為優質內容生產力。
三、出海傳播:打造中國文化IP的「上海艦隊」
「滬九條」將「內容出海」提升至戰略高度,系統性構建國際傳播能力。
上海依託國家級「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專項和本土「銀鴿獎」評選,搭建官方背書的內容出海平臺,鼓勵創作者參與城市形象國際宣介。這為「上海故事」「中國故事」提供了權威的出海跳板。「滬九條」也激勵本土IP國際化。政策核心是支持創作者在海外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國文化IP」,對成功者提供創作資源、傳播渠道和服務保障。這超越了簡單的翻譯輸出,旨在孵化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原生文化符號。
「滬九條」也有匯聚全球創作力量的戰略定位。上海極具前瞻性地提出為外籍創作者提供簽證便利,並鼓勵平臺企業、MCN機構簽約境外優質創作者。這種「引進來」策略,既豐富了本地創作生態的多元性,也為中國內容融入國際語境、精準觸達海外受眾提供了「橋樑」。
「滬九條」彰顯了開放場景塑造國際形象,文件還提出推動全市地標景區、文博場館、重大國際節展向創作者開放,鼓勵創作展現上海開放、創新、包容形象的優質內容。這些國際化場景本身就是「上海故事」的最佳素材,也是吸引全球觀眾的內容磁石。
四、鍛造城市好聲音
上海的「滬九條」是在深刻理解全球數字內容競爭格局與自身優勢后,繪就的一張清晰藍圖。上海選擇了一條更富包容性與戰略縱深的道路:
1. 平臺驅動生態化:深度綁定小紅書、B站等本土巨頭,構建以集聚區為物理載體、以平臺資源為紐帶的創作生態圈,實現資源高效聚合與價值倍增。
2. 國際視野謀出海:將內容出海視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核心,通過機制化平臺、激勵本土IP、吸引國際人才、開放城市場景,系統性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國敍事」上海艦隊。
3. 全要素支撐「好聲音」:從金融支持、人才發展、場景開放到權益保護,政策覆蓋創作者全生命周期痛點,旨在讓「講好上海故事、中國故事」的優質創作安心紮根、茁壯成長。
上海的目標明確——依託平臺經濟的強大勢能,借力國際化大都市的開放基因,構建一個既能孕育本土精品,又能揚帆遠航、傳遞中國「好聲音」的全球互聯網內容創新樞紐。這不僅關乎產業繁榮,更是塑造城市軟實力、參與全球文化對話的關鍵落子。其成效如何,在於政策「組合拳」能否持續激發平臺、創作者與城市資源的深層共振,真正讓上海成為優質互聯網內容的「夢工廠」和「出海口」。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協創中心城鄉產業金融研究所助理楊笑顏,對本文亦有貢獻)
第一財經一財號獨家首發,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