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3D打印企業TOP15出爐,鉑力特、華曙高科等企業將亮相TCT3D打印展

2025-08-04 11:08

 2025年7月31日,市場研究機構VoxelMatters發佈的《2025年增材製造市場報告》顯示:全球增材製造市場2024年規模達123億美元,核心涵蓋硬件(55億美元)、服務(43億美元)、材料(24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增長至108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24.4%。市場結構呈現分散性,前10公司僅佔27%營收,前50公司佔54%,近半市場由中小企業(SMEs)構成,它們雖少受關注卻集體推動創新與行業拓展。3DSystems、EOS、Stratasys等領軍企業憑藉SLA、LPBF、FDM等技術在航空、醫療等領域佈局,部分企業2024年業績出現波動。其中拓竹科技、鉑力特華曙高科和聯泰科技4家中國企業入選。

  以下小編將按隨機順序介紹這15家代表性企業,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深入瞭解當前全球3D打印產業的發展格局與技術路線。值得一提的是TOP15榜單中的10家巨頭,即將在TCT展會揭開神祕面紗!這可不是普通的碰面——在這里,你能親手觸摸最前沿的3D打印硬件,見證航空航天、醫療健康等尖端領域的突破性應用,還能和行業領軍者坐下來,聊聊技術瓶頸的破解之道、未來市場的佈局玄機。

  3DSystems(將出展2025年TCT深圳展以及2026TCT亞洲展)

  背景:1986年成立,是增材製造行業的先驅,1988年推出首款商用立體光刻(SLA)打印機SL-1,目前按營收排名是第二大增材製造公司,但近年財務表現下滑。

  技術與業務:技術佈局廣泛,既有自主研發的材料噴射(MJP)、高速DLP平臺Figure4等,也通過收購獲得了粘結劑噴射、顆粒擠出等技術;2013年收購PhenixSystems后涉足金屬激光粉末牀熔融系統,近年收購TitanRobotics(顆粒擠出)、dppolar(旋轉增材製造)、Wematter(桌面SLS)進一步豐富了工業增材製造產品組合。同時也是重要的材料供應商,2017年收購NextDent后提供專有光聚合物、SLS粉末和牙科樹脂。

  業績與應用:2024年營收4.4億美元!

  BambuLab拓竹科技(將出展2026TCT亞洲展)

  背景:2020年成立,憑藉桌面FFF打印機X1迅速獲得關注,該產品在Kickstarter平臺一個月內募資超700萬美元。

  技術與產品:以快速打印速度、自校準功能和多材料處理能力為特色,后續推出了P1、X1C、A1、A1Mini及2025年帶激光雕刻功能的H2D等型號。構建了集成平臺,包括自有切片軟件BambuStudio、filament生產,以及3D模型下載中心MakerWorld,還在開發生成式設計工具簡化模型創建。

  市場與競爭:在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中擁有大量擁躉,與PrusaResearch、Creality、Elegoo等主要桌面FFF品牌直接競爭,共同塑造了消費級和專業級3D打印市場格局。

  BLT鉑力特(將出展2026TCT亞洲展)

  地位與業務:中國最大的金屬增材製造系統生產商,在全球擁有重要地位,生產激光粉末牀熔融(L-PBF)機器,同時提供金屬粉末、工程及生產服務,擁有龐大的設施和數百台工業系統。

  業績:2024年營收1.714億美元,同比增長1.5%,較2023年34%的增長率有下降;服務於航空航天、汽車、模具等行業,全球約有2800家客户。

  Carbon(將演講於2025TCT深圳展)

  技術核心:總部位於硅谷,通過數字光合成(DLS)技術變革光聚合物3D打印,該技術結合數字光投影與透氧膜,快速生產各向同性、高強度的聚合物零件;由化學家JosephDeSimone聯合創立,其創新在於開發兼具熱固性材料耐久性和UV聚合物快速固化特性的反應性樹脂,可高效生產終端零件。

  應用與發展:平臺在多個行業有獨特應用,與Adidas合作生產高性能中底、與Riddell合作開發頭盔內襯、與Specialized合作製造自行車座,近期還涉足足球手套等防護裝備;儘管面臨競爭對手的追趕,仍在高通量、生產級DLP系統領域保持領先,專注於實際性能和可擴展性。

  Farsoon華曙高科(中國的EOS)(將出展2026TCT亞洲展)

  技術特色:全球少數專注於聚合物和金屬激光粉末牀熔融(LPBF)的公司之一,以開放平臺模式在國內外脫穎而出,在大尺寸金屬3D打印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中,已在全球安裝超150台「米級」金屬PBF系統,FS1521M系列(最多32×500W激光器,構建體積1530×1530×1650mm)被Falcontech等客户用於鈦和銅合金的大批量生產。

  業績與挑戰:2024年營收6800萬美元,同比下降19%,利潤下降49%;與西方老牌企業類似,面臨Kings3D、Sooner等中國新興企業的壓力,其先發優勢被削弱,但仍在持續投資,在長沙開設14萬平方米的增材製造園區,並引入光束整形等功能提升吞吐量和質量。

  Formlabs(將出展2025年TCT深圳展以及2026TCT亞洲展)

  發展與產品:源自MIT,已發展爲專業級SLA系統的領先供應商,自成立以來銷量超13萬台;通過價格親民、用户友好的SLA系統(Form1、Form2、Form3,2024年推出Form4)變革桌面光聚合技術,這些系統精度高、表面光潔度好,並配有FormWash、FormCure及自動化后處理工具等集成工作流。

  業務擴展:2021年進入SLS市場,2024年收購專注於讓粉末牀熔融系統更易獲取的初創公司Micronics,目前提供全面的聚合物增材製造生態系統,包括材料、軟件和自動化工具;通過樹脂和粉末銷售獲得可觀的經常性收入,應用於牙科、珠寶、原型製作和小批量生產。

  HP惠普(將出展2026TCT亞洲展)

  技術與發展:2016年憑藉MultiJetFusion(MJF)平臺進入增材製造領域,拓展至工業聚合物生產,該平臺利用其在噴墨技術和數字製造方面的優勢,設計為短run和過渡生產的高通量解決方案;此后推出多代MJF系統(最新為5400和5600系列),以及不斷擴展的工作流自動化工具、粉末處理系統和后處理設備,還採用服務導向模式,提供包含自動化材料補充、維護和使用分析的3D-as-a-Service(3DaaS)套餐。

  市場與挑戰:為支持MJF的生產級應用,推出數字製造網絡(全球認證服務提供商聯盟,利用MJF生產終端零件);但近期應用增速放緩,原因包括高擁有成本,2023年其最大增材製造客户SmileDirectClub破產也影響了發展勢頭;儘管如此,在工業聚合物增材製造領域仍為重要參與者,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合約製造商中)的應用不斷增加;金屬粘結劑噴射領域的MetalJet平臺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持續的研發和製造合作使其有望在聚合物和金屬3D打印領域實現長期增長。

  UnionTech聯泰科技(將出展2026TCT亞洲展)

  業務與規模:總部位於上海的領先工業SLA3D打印公司,全球已售出超2萬台系統,為航空航天、醫療、footwear等行業提供先進3D打印解決方案及完整技術生態系統,包括專有硬件、Polydevs和UnionfabONE等軟件,以及通過研發部門和子公司Synthestic開發的材料。

  服務臂Unionfab:運營着全球最大的生產用3D打印機隊,擁有近800台工業機器(含540多臺UnionTechSLA系統),設施涵蓋SLS、SLM、FDM、MJF、DLP、PolyJet和金屬粘結劑噴射等多種技術,可實現靈活、大批量製造;每年為174個國家的8萬+客户生產超200萬個零件,其全數字化超級工廠及與ForwardAM(現屬Stratasys)、Evonik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使其成為按需製造領域的巨頭,提供從原型製作到大規模生產的服務,周轉快且覆蓋全球。

  Materialise瑪瑞斯(將出展2025年TCT深圳展以及2026TCT亞洲展)

  業務核心:總部位於比利時,融合數十年增材製造經驗與強大的軟件組合,是少數主要專注於增材製造服務和軟件而非硬件的企業,2014年上市。

  業績與業務:2024年總營收2.668億歐元,同比增長4.2%,主要由醫療部門強勁增長推動;工業增材製造業務整合至MaterialiseManufacturing部門,2024年營收1.065億歐元(約1.1億美元),同比下降3.4%,提供FFF、SLA、SLS、PolyJet、MJF等打印服務,涉及航空航天、汽車、消費品等行業;在快速增長的3D打印眼鏡市場尤為活躍,提供包括設計自動化工具、面部掃描集成和可擴展鏡框打印工作流在內的全面定製解決方案;其廣泛使用的軟件套件(含Magics和Mimics)雖為收入重要來源,但未納入本市場研究。

  Stratasys(將出展2026TCT亞洲展)

  背景:1989年由FDM發明者ScottCrump創立,在工業聚合物3D打印領域保持重要地位;2012年與ObjetGeometries合併,將PolyJet材料噴射技術納入其技術組合,擴大了在醫療、牙科和原型製作領域的市場份額。

  業績與技術:2024年營收5.725億美元,專注於聚合物的最多元化增材製造供應商之一;提供多種技術,包括FDM、PolyJet、SAF(選擇性吸收融合)、SLA和高速DLP;也是重要的材料供應商,2023年收購Covestro的增材製造部門后,新增60多種用於擠出、光聚合物和粉末牀平臺的高性能材料;近期收購Nexa3D的資產,整合高速DLP和擠出技術以增強其Origin平臺,此舉與Stratasys在FDM和光聚合物工作流中更開放的材料策略相符。

  NanoDimension

  業績與策略:2024年營收5780萬美元,同比增長2.6%;在領先增材製造公司中脫穎而出,主要得益於激進的收購策略,收購了DesktopMetal、Markforged、ExOne、ETEC、Fabrica、Admatec/Formatec等公司。

  業務聚焦:經過重大內部重組后,專注於兩個戰略領域——核心的增材製造電子(AME)技術,以及通過多次收購獲得的擴展后的聚合物、金屬和複合材料系統組合;AME平臺以DragonFlyIV系統為核心,使用專有導電和介電墨水支持電子元件的多材料打印;運營NaNoS(AME零件合約製造服務),近期推出可與多種DLP平臺兼容的UV固化低粘度樹脂Ataru。

  NikonSLMSolutions

  背景:最初屬於MCPToolingTechnologies,2011年起以SLMSolutions為名運營,2022年被尼康公司收購,現歸入尼康先進製造部門,開發大尺寸、多激光激光粉末牀熔融(LPBF)系統用於工業金屬增材製造。

  業績與產品:2024年營收1.5億歐元,同比增長36%,全球安裝系統超1000台;旗艦系統NXGXII600配備12個激光器和可更換構建缸,用於鈦、因科鎳合金、鋁合金等材料的複雜零件生產。

  應用與擴展:平臺被SafranLandingSystems、Bosch、LockheedMartin、RocketLab、ATI等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廣泛使用,ATI選用Z高度1.5米的NXG600E用於海軍推進和高超音速應用;2025年與ArianeGroup合作開發用於航天發射系統的體積超1立方米的金屬部件;被收購后,尼康擴展了SLM的製造和支持能力,包括在美國生產NXG系統,在加利福尼亞和日本設立新技術中心;原Morf3D更名為NikonAMSynergy,作為尼康美國的安全航空航天和國防增材製造項目中心,2024年重組后專注於部署激光粉末牀熔融(LPBF)和定向能量沉積(DED)技術,輔以內部冶金、認證和計量專業知識。

  ColibriumAdditive(原GEAdditive)

  背景:2016年GE收購兩家成熟金屬增材製造公司ConceptLaser(L-PBF)和Arcam(EB-PBF)后成立,2024年GE重組為三家上市公司后,該部門歸入GEAerospace並更名為ColibriumAdditive;雖過去幾年面臨諸多挑戰,但GE在增材製造領域的投資恰逢三家上市公司股市表現強勁且持續至今。

  技術與應用:提供多種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包括激光粉末牀熔融、電子束熔化和金屬粘結劑噴射,ConceptLaser品牌已停用,所有產品以Colibrium名義銷售;與GE自身生產緊密結合,其平臺廣泛用於航空航天終端零件生產,例如GEAerospace利用金屬L-PBF技術生產數萬個燃油噴嘴,並將150多個部件整合為單個渦輪中心框架外殼;2024年推出SpectraM電子束粉末牀熔融系統,H3金屬粘結劑噴射系統仍處於早期應用階段。

  材料業務:旗下AP&C是航空級金屬粉末(如鈦和鎳超合金)的主要供應商。

  DMGMORI

  技術與佈局:作為全球CNC機牀領導者,通過LASERTEC系列定向能量沉積(DED)和混合(DED+CNC)系統在金屬增材製造領域確立地位,這些機器將增材和減材工藝整合到單一平臺,吸引需要幾何複雜性和高精度的航空航天、模具製造等行業。

  發展歷程:2016年收購德國金屬增材製造先驅Realizer50.1%的股份,涉足激光粉末牀熔融(LPBF)領域,Realizer源自MCPToolingTechnologies,也是SLMSolutions和Renishaw增材製造部門的起源,是商用SLM系統的早期開發者之一;2017年合作推出LASERTEC30SLM,目前繼續推進DED和LPBF技術,依託全球龐大的CNC客户羣,成為工業金屬增材製造系統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EOS

  背景:總部位於德國,是增材製造領域最知名的公司之一,在聚合物和金屬激光粉末牀熔融(LPBF)領域均處於領先地位;由HansJ.Langer博士和HansSteinbichler博士創立,1994年推出歐洲首款選擇性激光燒結(SLS)系統,全球已安裝超5000台聚合物和金屬LPBF機器。

  技術與應用:聚合物增材製造方面,其SLS技術廣泛用於高性能應用和定製製造,YOUMAWO、Breezm、Dior(通過Thelios)等眼鏡品牌利用EOSSLS系統用PA2200生產定製鏡框,弗勞恩霍夫EMI與YOUMAWO的聯合研究顯示,這些鏡框比傳統醋酸纖維鏡框減少80%浪費和58%排放;金屬增材製造方面,其直接金屬激光燒結(DMLS)系統(尤其是EOSM400系列)被主要航空航天公司用於原型製作和認證生產,如MTUAeroEngines為空中客車平臺製造關鍵發動機部件,RelativitySpace用於早期火箭開發。

  子公司與擴展:2009年收購的ALM(AdvancedLaserMaterials)開發高性能複合選擇性激光燒結粉末(含碳纖維和阻燃尼龍),用於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定製機器部門AMCM生產大尺寸、多激光DMLS系統(如M4K和M8K),為Launcher、ArianeGroup等航天公司製造銅合金燃燒室。

  提前預約不僅能節省現場排隊時間,還能第一時間接收展會動態、同期活動及新品信息推送。2025年9月10-12日,TCT深圳展期待與您共赴這場3D打印與增材製造的行業盛宴,一同見證中國3D打印增材製造行業的蓬勃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