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4 10:08
原標題:阿里狠人,迴歸釘釘的120天
「無招在迴歸釘釘前一個月,在日本東京購置一棟樓,用來辦公。」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告訴我們,該建築的用途尚不明確,很可能與釘釘在日本市場的佈局相關。
釘釘7月面向日本市場,推出首 個海外版AI軟件7Ding,支持實時溝通、任務分配與進度跟蹤,延續釘釘原有的高效協作能力。據該人士稱,無招目前已經派人進駐日本市場。
這是無招今年3月底迴歸釘釘后的重大動作之一,也被視作釘釘AI的「出海前哨」,既是對無招早年日本工作十年的資源調用,也是對飛書全球化佈局的截殺。
無招是陳航在阿里的花名,取自《笑傲江湖》中劍術宗師風清揚的武學境界——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無招在釘釘上的頭像,據說是一位喜歡雙刀背胯的日本武士宮本武藏,這人戰術上追求快準,強調給人心理脅迫,不拘規則。
我們4月寫過一篇對釘釘的觀察《釘釘迴歸創業狀態》,迴歸后的無招,率先在內部進行作風整頓,嚴抓考勤、加班加點、佈置代碼量,如此擰緊員工工作的狀態,也帶來很多怨氣。這是一次罕見的老派職場人士,和Z世代年輕人工作方式的強烈對撞。
時隔三個月,我們再次回顧時發現,無招從7月開始陸續向外展示強悍進攻的一面,幾乎同時宣佈用AI重新改造升級的多維表格和海外版本。其中僅多維表格,兩個月改版迭代了5次。
多位接近釘釘的人士告訴我們,這兩個項目都是無招回歸后的押寶項目。迴歸阿里后,無招的任務非常明確,就是帶領釘釘幫助阿里在AI大戰略上破局。
當初阿里實施雲釘一體戰略,因為不認同阿里大戰略,無招被迫出走,拿着阿里高層的投資,遠赴日本創業。創業三年,尚未穩定根基,轉而接回阿里授命,外界很難知曉,這背后無招和阿里高層是否達成協議。
曾和無招有過深度合作的前阿里人廖凡(化名)告訴我們,若論誰能給阿里帶來奇蹟,除了蔣凡,另一位便是無招。不過,他也認為,破局需要時間,無招需要尋找手感。
從結果上論,二人境遇目前大為不同。被視為阿里未來接班人的蔣凡,已經通過整合淘寶、餓了麼在外賣大戰上取得一次久違的勝利,而常以「向死而生」自勉的無招,關鍵戰役的勝利尚未到來。
01
今年3月底無招正式迴歸釘釘后,釘釘的動作明顯加快,他從組織管理、產品、商業化上全方位調整,這三板斧式的整頓觸及多方利益。
第 一板斧砍向員工。4月初,無招進行作風整頓,從考勤、晨會以及超 強加班時長、代碼量上對員工提高要求,同時削減員工福利。
第二板斧,砍向產品。4月下旬開始,無招明確要求商業化為產品體驗讓路,讓產品團隊模擬企業從入駐到深度使用的全流程,識別所有的付費節點,並與競品對照,陸續砍掉冗余的「付費牆」。
第三板斧砍向服務商。6月底,取消服務商在客户續費三年后的提成,這也意味着,服務商為釘釘引入的客户,續費三年后的再次續費收入,將全部歸屬釘釘。
產品和商業化上的整頓,對當下的釘釘而言,是一次由內到外的重塑。
「過多的付費牆,一定程度損害了老客户體驗,也導致部分客户的流失。」一位釘釘的服務商向我們透露。過去4年,釘釘揹負沉重的商業化目標,在服務客户的同時,逐年增設付費牆項目,影響了客户的體驗。
砍掉這些項目,意味着釘釘在商業化節奏上的放緩。但也迴歸了以客户價值為核心的戰略,長遠看,更有利於釘釘真正的商業化進展。
相比在產品和商業上的去蕪存菁,無招在組織管理上的作風整頓,似乎就沒那麼受歡迎了。以「工作狂」著稱的無招,在工作中追求極 致,他期望團隊也能和他一樣,將工作置於絕 對位置。
跟他共事過的廖凡印象深刻,無招能「超長待機」,即使跑一天市場調研后,晚上10點還能召集大家開會,部署工作,連續數小時保持亢奮狀態。
在廖凡看來,長期跟隨無招的人,才能夠get到他的處事方式。「工作未達預期時,他會嚴厲批評,但核心是對事不對人。他需要的是具備極強自驅力的員工。」
但更崇尚工作和生活平衡的Z世代年輕人,對無招的工作理念往往難以認同。一位釘釘在職員工非常困惑:「每天工作時長從8小時延長到12小時,是因為出現什麼新的市場機會了嗎?還是公司的服從性測試,抑或降本增效?」
他生出一種無意義感,既看不到清晰的大戰略提振士氣,也對「重回創業狀態」的口號感到不適。在擁有約2000名員工的釘釘,持有類似心態的員工可能並非少數。
更深層的心理因素或在於,許多員工未能感受到無招對員工關懷的重視。他們傾向認為,無招的價值排序中,永遠是客户第 一,公司第二,而員工始終處於末位。
02
複雜的情緒正困擾着釘釘人,這也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外界對無招回歸后變革氣象的體感認知。多位受訪者向我們表示,目前尚未明顯感受到,無招給釘釘帶來的新氣象。
當然,客觀原因是釘釘仍處於深度整頓階段,無招的重心聚焦於內部改革和糾偏。過去幾年,過度側重商業化的策略偏離了用户體驗,無招需要讓釘釘重回客户價值範疇。
完成初步整頓后,釘釘展現出進攻的態勢。首戰便指向多維表格。一位釘釘人士告訴我們,無招非常重視AI表格,分派了很多人員,花了很多精力在上面。
我們發現,釘釘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已迭代升級了5次,從增加表格AI生圖、音視頻以及AI字段模版,到支持更靈活的數據管理與分析。
無招還讓員工深入客户,和客户去聊,主動發現需求。「釘釘多維表格里的文檔功能,就是員工和用户聊天時發現,並迅速推動的。」這位釘釘人士説。這一功能在今年7月8日,釘釘發佈全新AI表格時,也被作為重要的功能點展示出來。
除了在細節上打磨產品,釘釘的戰術也更激進。比如選擇發佈AI表格的時間點很微妙,選在了2025年飛書未來無限大會的前一天。
這種「奇襲」屬於商戰上的經典策略:當競爭對手即將發佈重大動作時,己方必須有所迴應。
實際上,釘釘的AI表格就是多維表格的升級。釘釘的多維表格早在2022年末推出內測版本,比飛書晚了兩年,也一直沒有作為主推產品。這次借AI技術全新發布,至少提醒了市場:釘釘也有自己的多維表格,填補了此前飛書在多維表格上對釘釘的壓倒性優勢。
「釘釘的AI表格,回擊的就是飛書」上述服務商説。在過去的一年,飛書利用多維表格切走了不少釘釘的中小客户。
在產品的核心功能定義上,二者也高度相似。無論釘釘還是飛書,都強調已經將AI能力融入到表格的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個單元格,為千行百業搭建業務智能系統。
即使在「表格即文檔」的新概念上,釘釘稱實現了非結構化文檔與標準化表格的融合以提升管理效率。但飛書多維表格的數據庫能力,同樣能夠達成類似的效果。
2024年5月,飛書為日本一家擁有9000家連鎖店的永旺超市,定製化多維表格項目,實現百萬行數據操作。到今年,這一數據迭代能力攀升了10倍。
釘釘緊跟飛書貼臉比拼的方式,也引起飛書的反擊。
在接受晚點的採訪中,飛書CEO謝欣頗為犀利地指出,飛書的多維表格要比釘釘先進12個月。這位同樣務實而作風強悍的北大才子,聲稱要打破微軟office數十年辦公軟件的壟斷,他還透露,未來會推出獨立的多維表格app,以滿足不想使用飛書全家桶的用户需求。
言外之意,主打定製化且價格較高的飛書,將推出輕量化的獨立應用,可能會蠶食掉釘釘的部分用户羣體。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無招回歸后,釘釘會押寶多維表格。
除了對標飛書,釘釘目的更在於和阿里的大戰略AI方向對齊。作為企業沉澱的歷史數據,通過數據庫表格的方式,用AI重新激活,是當前相比智能體、智能問答等方式,更容易落地、給企業賦能最快的領域。
「之前的多維表格更像是Excel的變體,但有了AI 后,完全不一樣了,這也是兩家在多維表格上角逐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釘釘內部人也告訴我們。多維數據表格已經成為企業的知識庫。
03
除了多維表格,無招回歸后的另一重要動作,是帶領團隊祕密研發的新產品——一款面向日本的獨立AI應用7Ding。這個深度融合AI技術的產品,擁有釘釘原有的辦公協作能力,還具備電商採購功能,為海外企業用户提供一站式商務解決方案。
聚焦電商和AI,可謂是阿里的雙重命題。阿里巴巴2024年財報顯示,電商貢獻了收入的7成以上。
2024年阿里一直在剝離非核心資產,出售高鑫零售、銀泰百貨,清倉麗人麗粧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清理虧損業務和為管理減負。取捨之間,資源已經逐漸聚焦核心區域。阿里當前幾大重要板塊,分別是電商、AI和雲業務。7Ding的推出也自然脱離不開阿里的大戰略。
從地點上看,日本是馬雲和無招都非常熟悉的地方。
無招1999年大學一畢業就遠赴日本學習工作,2010年從日本回到阿里,在內部屢屢創業失敗,最終靠釘釘逆風翻盤。一直到2020年左右,雲釘一體化戰略下他被迫出走,再次遠赴日本二次創業,創辦了兩氫一氧。
廖凡説,阿里內部對日本興趣濃厚的是馬雲。疫情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馬雲隱遁在日本,按照廖凡的説法,馬雲一直想在日本開拓電商業務。
和馬雲關係非常深厚的無招,在創辦兩氫一氧時,業務線除了公開報道的「耳機」產品外,另一條主業務線就是電商平臺7S Goods。
這次釘釘在日本推出7Ding,從logo命名方式上看,和無招創業的新項目7S Goods 頗為相近。如果説飛書在日本瞄準的是辦公協同軟件,用多維表格吸引客户,釘釘似乎更聚焦的是依託前期的生態,打出細分領域的差異化,也就是電商採購平臺+辦公協同的軟件。
釘釘從創辦到成長,一直承載着集團的重要任務。在早期創辦時,承擔着阿里在TO C上制衡微信的使命,無意中養成服務中小企業的TO B超級應用;2019年阿里雲釘一體化戰略下,釘釘失去單打獨鬥的機會,利用自身服務的企業資源和規模用户,服務阿里雲。釘釘成為阿里雲業務和辦公協同業務的「結合部」。
這一次也不例外,作為擁有7億用户規模,服務過超 2500萬家企業及組織的釘釘,成為阿里AI戰略TO B 上的重要入口。釘釘的AI 使命是要從「辦公協同工具」進化成「企業智能中樞」。
今年以來,釘釘除了在知識庫、問答、多維表格場景上的AI化,還抽派人馬,協助垂類行業訓練模型,聯合行業定製智能體等,為它們提供基本交互能力和算法支持,打造AI 應用矩陣。
飛書的CEO謝欣,對釘釘和飛書的本質區別界定很準。他認為,釘釘的任務是承載阿里TO B的超級應用,追求規模和用户量,而飛書一直想做的只是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成為新一代的office。
相比之下,飛書的野心更為輕盈靈活,而釘釘的任務似乎更為沉重,要揹負生態整合的重任。
這也會對更擅長服務中小企業的無招提出更多要求。無招需要通盤考慮當下和未來的戰局,在和用户共創的同時,既要用AI塑造產品力,真正為企業賦能提升商業ROI的投入產出比,同時還要考慮阿里的生態扶持。
用好生態位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殺手鐗,也可能是束縛。在產品力上更加叫好的飛書,沒有那麼大的包袱,唯 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人效比,儘快實現盈利。
早期的飛書和釘釘,尚能在不同客户羣體基礎上各自佔山為王。如今AI時代的到來,二者同時打出用AI賦能千行百業的牌,使得它們在目標客户羣體上掀起混戰。
這一點從謝欣在採訪中的反思也可看出跡象。他説,早年的打法錯了,以為先聚焦於新興公司,然后相信他們會取代傳統企業成為主流,但實際上,過去十年,老牌公司佔據全球GDP的收入比例是非常大的。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飛書會切入釘釘客户最多的製造業、零售行業等傳統領域。
在日本市場上,飛書似乎已經利用AI和多維表格撬動大客户,也擺脫了媒體對其在日本運作三年,僅僅只是聊天工具的質疑。去年5月,飛書拿下日本零售巨頭永旺集團,今年6月,飛書罕見地將其作為經典案例做了官方宣傳。
飛書表示,永旺超市用飛書多維表格替代1億日元定製系統,實現百萬行數據秒級處理。
媒體廣泛報道的是,雙方在客户上的挖角大戰已經劍拔弩張。飛書從釘釘那里搶走伊芙麗、insta360、好想來等零售品牌,百世快遞、利爾達、微脈等品牌也從飛書遷往釘釘。客户遷移到飛書的原因是對飛書產品力的認可,而釘釘挖角客户的原因則被稱之為依靠降價。
釘釘的用户規模超飛書數倍,擁有更大的用户基數,而市場普遍認為,飛書的強勁勢頭開始爆發。
無招回歸后釘釘,和飛書勢必迎來一次硬戰。他和飛書的謝欣,兩位都是協同辦公軟件里江湖地位很高的人,也都有着務實又強悍的作風。雖然成長路徑不同,今天的課題非常相似。他們都要儘快用AI技術,幫助客户真正提升人效比,迅速鎖住用户基數,突破協同辦公領域的商業化瓶頸,找到新的盈利方式。
戰役纔剛剛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