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安全合規出海,加速業務增長| 2025出海大會

2025-08-04 11:45

7月25日,由浙江省商務廳、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祕書處、杭州市商務局、錢塘區商務局指導,36氪、錢塘建設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以「匠心」至「世界」」出海大會將於杭州錢塘君瀾大飯店盛大啟幕。作為36氪全新打造的聚焦全球化與出海領域的IP盛會,大會設立主會場及分會場「投資金磚」-國別合作對接會。大會主會場將分為「不確定中確定」和「在全球做生意」兩大篇章,聚焦消費、科技、電商、金融、新能源等出海熱門領域,涵蓋10余主題演講、5場圓桌對話與East Forward 2025出海全球化創新名冊發佈環節,解碼「產品 - 技術 - 生態」協同增長的確定性邏輯,為企業穿越全球化迷霧、構建可持續出海能力提供可借鑑的全球化發展路徑。

當日,TrustDecision跨境負責人 Celia帶來「安全合規出海,加速業務增長」的主題分享。

以下為演講內容,經36氪整理編輯:

Celia:謝謝主持人,謝謝36氪的邀請。我是來自TrustDecision的跨境業務負責人Celia。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安全合規出海 促進業務增長》。我看到之前普華永道老師講合規和風險,我今天的主題更聚焦電商,尤其是做獨立站,或者在一些建站平臺有建獨立站的電商的出海客户如何面對風險以及如何應對。

簡單介紹一下TrustDecision。TrustDecision是專業的全球風險決策智能服務提供商,憑藉過硬的交易反欺詐、信貸合規以及軟件和SaaS產品,現在已經服務了超過1000多家客户。TrustDecision總部在新加坡,現在在印尼、菲律賓、馬來、阿聯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設立了當地辦事處,有我們當地的運營人員。

説到線上業務,因為我們是做出海業務,做電商繞不開支付的風險。從一些支付的數據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這是MRC今年發佈的報告。報告顯示,從支付方式來講,海外用户的支付跟咱們國內的用户支付,我相信大家如果做出海業務肯定有所瞭解。咱們在國內更多是掃碼,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在海外更多用的是信用卡、銀行轉賬或者當地錢包的支付。所以這種風險跟國內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比,其實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風險比我們在微信、支付寶支付風險高很多。從數據來看,從一方支付到卡測試以及代下單的情況,從最新的報告來看趨勢有所下降,但下降是基於前兩年的一方支付的快速增長,今年反而有所下降。但這是基於報告的調研來做的數據分析,基於調研採訪者、受訪者的數據顯示:98%的企業都遭受過欺詐風險。

而這些風險又來自於哪些國家、地區和類型?我們看右邊的數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險還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在北美地區最大的風險來自於線上實時支付的欺詐風險;歐洲是釣魚的風險,亞太或者是拉丁美洲是政策濫用或者退款風險更高。從其他的數據表現來看,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是在實時支付,因為他們中小企業剛去出去或者剛做信用卡收單線上業務的時候,他對風險把控可能不是那麼好,所以反而容易遭遇黑產的攻擊,支付的欺詐風險更高。但對於大的企業,因為他們的品牌效應在那里擺着,大家都知道這些品牌,所以反而也成為黑產攻擊的對象。所以從欺詐趨勢來講有這些數據表現。

除了欺詐數據,我們再看看監管。我們做的海外業務尤其是跨境出海的線上支付業務不僅僅是從支付的欺詐損失上有損失,其實各個支付的監管機構,無論是收單、發卡行甚至卡組織,都會對我們的線上業務的表現有監控。尤其今年開始VISA出了一個VAMP的政策,對我們整個線上欺詐風險,甚至整個拒付的風險都做了政策收緊。原來更多把這些風險把控在商户端,今年這次的政策變化反而是從收單行或者是銀行端,要求對商户進行更加嚴格的把控。所以從指標來講,我們看到數據是收緊的。從類型來看,原來把欺詐和total的這種dispute分別來看,今年今后要統一來看,這個對商户來講是風險,或者觸碰到他們紅線的概率就有可能更大一些。

剛纔説到我們會有欺詐的損失,我們還會受到一些監管機構的處罰或者監管,為什麼會有線上欺詐的問題?我們可以看看,尤其是右邊這幾個圖,其實這都是黑產作弊的工具。我們在國內的時候有可能感受最深,為什麼618或者大促的時候,我們搶不到紅包或者緊俏的商品,為什麼黑產就能搶到?一些演唱會的門票,為什麼黃牛能搶到,我們搶不到?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動化的工具,這些工具比我們人一個個去點的效率高得多。而且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哪塊業務的利潤最高,黑產就會把這些工作室租用給哪塊業務去應用。比如今年有幾場演唱會特別火,我們這些黑產一窩蜂去到演唱會上。或者哪個電商的產品,無論是國內外,賣得特別火的話,反而是黃牛追蹤的熱點。支付欺詐也是一樣,支付欺詐在整個鏈路上會從卡信息的泄露,再到買賣,再到卡測試,最后去應用變現,而這些黑產作弊反而給我們的商家帶來了風險,這些損失都要由出海商家或者是電商平臺來承擔。

尤其是我們現在剛一做出海的企業做線上業務,我們要進行最基本的風險管理。但是這些風險管理的話,有些老闆意識稍微薄弱一些的,對風控會有天然的抵觸,認為風控是成本中心。無論是要做一些技術手段,還是我要採購一些數據,或者是用人工來看,無論怎麼樣都是成本。還有人會認為風控是對我的業務進行了阻攔,我好不容易投流廣告拉來了用户,你一風控,block掉了,或者是這筆交易退款了,我前期的努力全都沒有了。但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其實好的風控反而會促進業務的增長。首先你的風控是干什麼?風控就是要幫助企業降低欺詐風險,減少資損,所以這個肯定是要幫助企業獲利的;再有,好的風控能夠帶來好的客户、好的客户體驗,以及上下游供應商或者你的合作伙伴認為咱們有一個很好的風險管理措施,也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生意。

這些概念比較寬泛,我舉兩個例子,給大家看一下風控怎麼能夠幫助企業做降本增效。

這是一個電商平臺,當時他們出海全球業務的過程中,因為他要拓展海外業務,勢必就要有更多的買家能夠投流獲得買家,然后讓買家在平臺註冊、購買、交易支付。做了很多營銷活動、投了很多營銷費用,這種營銷的玩法也是五花八門。原來咱們無論在618、雙11,或者國內電商的營銷活動的玩法,其實是五花八門的。在海外來講,感覺還不是那麼花哨,有可能老外的計算沒有咱們這麼靈活。或者沒有他們這麼多玩法,比如電商平臺新註冊領紅包。我們這個客户在新人註冊、裂變拉新甚至老用户的留存,還是做了一系列的營銷動作,但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些營銷費用投出去之后,都被黑產薅了羊毛。就是我每天投入營銷費用,但帶來不了真正的客户轉化。

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就要從用户畫像給他做定位。比如我這個營銷活動只是在北美地區投放,你別的地區的用户就不能薅這個羊毛;還有一個,我們通過終端設備來做風險的判斷。什麼叫終端設備?我們剛纔看黑產作弊工具的時候,我們發現黑產會在手機里面安裝很多作弊軟件,這個時候他一個手機偽裝成很多用户,或者偽裝各種身份,繞過我們的風險監控。所以我們就要從終端的風險來給它做判斷;再有一個,這些機器人的操作行為跟我們正常用户的操作行為不一樣,且關聯賬户的活動行為模式也有根本上的區別,所以我們根據各種維度的判斷,結合用户行為和設備環境,來識別異常交易與虛假註冊等行為。

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短周期內,平均一個欺詐團隊可以衍生出30倍的欺詐賬號。可以看到周邊的地圖,越大的圈,欺詐的團伙就越大。所以我們通過好風控,幫助企業在做營銷活動的時候能更好獲客、更好做轉化。這是一個營銷的案例。

支付的案例。我估計我們在做線上業務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做海外業務,很多是通過郵箱政策。這跟國內不一樣,國內拿手機號註冊接收驗證碼就可以了,但是郵箱註冊在海外非常普遍。這個客户是出海中東的一家跨境電商,當時剛一做就發現有大量的虛假郵箱,這個郵箱長得都差不多。這些黑產註冊用户以后,他在用被盜的信用卡買賣,買完了以后在這些平臺上操作,就會造成大量的真正的持卡人發起拒付。為什麼我説咱們的海外買家跟國內用户不一樣?海外買家付完款以后,180天左右的時間都可以把錢撤回去。所以他用假卡付完款以后,就把這些錢撤走,給這些平臺造成大量的損失。這個時候我們風控上場了,我們通過用户行為的分析、支付鏈路的優化,以及結合卡組織的3DS驗證,我們最后的風控效果從最初的欺詐比例0.8%降低到0.2%。同時,支付成功率從原來87%上升到95%。我們也可以算一下,比如咱們用自己平臺的GMV來算,如果你通過支付成功率提升1%能帶來多少GMV的收入,這個通過ROI是可以算出來的。

通過這兩個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到如果現在出海企業遇到了一系列的風險,我們該怎麼辦?第一個就是Gap掃描,就是風險排查。以我們現在的行業最佳風險,我們判斷現在都有哪些風險、有哪些漏洞可以儘快彌補;再一個,通過程序化、標準化的內部系統建設、文檔生成以及運營政策的處理,不斷優化平臺整體的管理風險措施;最后,在企業內部形成風險管理的企業文化,讓風險管理都當成企業的紅線,無論是前臺還是中后臺都有一個意識的話,整個風險管理就建立起來了。

説到風控,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我們依據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我們把這個風控叫作樂高式的管理。我們不要等到風險發生以后,事后進行處理,因為這個時候風險已經發生了,所以我們儘量做實時風險管控。所以實時的決策以及準實時的回撈風險,是幫助企業及時止損的最好助手。最后要結合企業的運營,運營要及時把這些風險加入黑名單,防止它再次來,再做一些預警,這樣的話整體風險管理就建立起來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果大家在出海過程當中遇到賬號營銷的風險,歡迎大家與我們聯繫,我們可以做一對一的診斷,看企業現在需要的功能或者產品,去解決企業遇到的出海支付和營銷的風險問題。

謝謝大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