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新觀察丨三地創新釋放「裂變效應」

2025-08-04 07:45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都芃 劉恕 薛巖 龍躍梅 羅雲鵬 洪敬譜 孫明源

在環山抱水的北京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發出世界最亮的光;在安徽合肥的汽車生產線上,機械臂上下翻飛,1分鍾便有一輛國產汽車走下產線;在橫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上,創新要素往返穿梭,一條科創走廊激發大灣區創新活力。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實地探訪北京、廣東、安徽三省市。從前沿科技突破,到產業科技賦能,再到區域協同創新,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帶來的「裂變效應」,正成為三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態勢。

「從0到1」的突破,前沿創新澎湃發展「原動力」

一束光能有多亮?

「它發出的光,亮度可以達到太陽的一萬億倍,能幫我們‘看清’物質內部納米級的微觀結構。」在北京懷柔科學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總指揮潘衞民走在一座形似「放大鏡」的建築里介紹,這是我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也是亞洲第一臺第四代光源。經過5年多建設,全部光束線站接收到了「第一束光」並開展了相關的實驗,實驗結果也顯示了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卓越性能。

我們為什麼需要世界最亮的光?

潘衞民回答,我國同步輻射光源已發展近40年,每一代光源亮度的提升都帶來了創新成果的激增。藉助HEPS,我國科學家可以進一步精細解析病毒分子結構、捕捉物質作用的瞬間、追蹤電池中鋰離子遷移軌跡,為更多原始創新照亮前進道路。

目前,懷柔科學城共佈局37個科技設施,已累計產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項,推動北京成為全球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

不僅要比太陽更亮,還要比太陽更熱。

在安徽合肥市區西北角的科學島上,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今年年初刷新世界紀錄,首次完成1億攝氏度1000秒「高質量燃燒」,為人類加快實現聚變發電作出了中國貢獻。

「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這要求科技創新不能只是亦步亦趨,跟在別人后面做研究,必須要敢闖‘無人區’,尤其是要錨定原始性、顛覆性創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韓軍徽認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原始創新則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原動力」。

作為全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安徽合肥目前已集中佈局建設大科學裝置13個,並建立起「沿途下蛋」機制,鼓勵在探索科技前沿的同時,對科研成果進行應用轉化。例如,科研團隊基於EAST實驗中發展出的超導磁體、射頻、離子源等技術,自主研發出超導質子治療系統,可精確高效治療人體腫瘤。目前該系統已完成調試,計劃今年啟動臨牀試驗。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每一個創新策源地的加速崛起,都離不開對頂尖人才的吸引、珍視。

在懷柔科學城,青年科學家走進食堂,迎面遇到的可能是諾貝爾獎得主傑哈·阿爾貝特·穆魯,創新的火花或許就在不經意間碰撞。「在這里,從不缺乏科研靈感。」來自意大利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塞爾吉奧·切科蒂是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研究員,他説,這里不僅有頂尖的設施、自由的學術氛圍,還有配套完善的生活環境,吸引匯聚全球高水平人才,是真正的「創新家園」。

「我們要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營造寬容、包容、高效的創新生態,深挖人才潛能,激勵他們勇闖科研‘無人區’。」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肖尤丹説。

「從1到100」的躍升,科技產業融合壯大發展新動能

剛靠近位於深圳龍崗的一家無人機試驗場,一陣嗡鳴聲就從頭頂傳來。記者抬頭看去,一臺搭載60升水箱的農用植保無人機正平穩懸停,對下方草坪執行噴灑作業。

「我們始終把技術創新視作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深圳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曉亮告訴記者,這臺大載重的農用植保無人機只是公司眾多無人機產品中的一個。「我們無人機採用的旋翼驅動技術為自主研發,已在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取得專利。」李曉亮介紹,多年來,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擁有多項核心技術,截至目前,已成功申請專利超600項,並在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了知識產權戰略佈局。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騰飛。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低空經濟規模超千億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佔全國95%,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份額佔全國54%,均居全國第一。

「我們這個工廠里配備了超過1800台智能機器人,實現衝、焊、塗、總全流程自動化與數字化。」在安徽江淮汽車與華為攜手打造的尊界超級工廠,負責人魏大衞告訴記者,通過應用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其生產線多個製造環節的精度控制已達到毫米級,為國產新能源汽車邁向高端智造保駕護航。截至今年5月底,安徽省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如今,科技與產業已成為一體兩面、同頻共振的發展孿生體。科技創新為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產業創新則為技術迭代提供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兩者深度融合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7月2日,微元合成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生產的阿洛酮糖正式獲批。這種甜味接近蔗糖,但熱量極低的健康代糖,有望為我國健康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全球首創的‘一步發酵法’,能夠以葡萄糖為原料直接發酵生產阿洛酮糖,相比傳統生產方式大幅降低了成本。」該公司首席運營官李響告訴記者,新工藝生產的阿洛酮糖在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很快就獲得了市場通行證,讓新技術、新產品能夠快速轉化為產業發展推動力。

目前,微元合成正聯合全國多地開展傳統生物製造產能改造,激活閒置產能,推動國內生物製造產業轉型升級。位於華北的6萬噸級產能改造項目將於今年10月投產,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阿洛酮糖生產基地之一。

「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科技、產業、資本、人才‘四鏈融合’改革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不斷完善創新、轉化、應用等全周期服務,加快培育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肖尤丹説,北京正將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產業發展的「最大增量」,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注入動能。

「從100到100n」的跨越,區域協同倍增發展效能

走進位於北京順義區的理想汽車北京智能製造基地,塗裝完成的白車身正在總裝生產線上緩緩移動,三千多個零件將按照既定工序裝配上車。

「別看車載麥克風不起眼,我們每個月都向理想汽車供貨二三十萬只。」在距離順義30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初光汽車董事長鄭現傑忙着生產現有產品的同時,還在為理想汽車研發一款新的主動降噪傳感器。該產品未來將應用於高端車型,成為公司發展新的增長點。

目前,天津、河北已有300多家關鍵零部件企業進入北京整車供應鏈。2024年,京津冀地區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量67.6萬輛,同比增長154%。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羣已成功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

「京津冀共造一輛車」是區域產業集羣化發展的縮影。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優質要素的跨區域協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藉助一系列優勢互補、開放共享的合作模式,京津冀、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創新集羣不斷涌現,創新發展由點到面,實現倍增效應。

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的XbotPark機器人基地,眾多記者對着一款兩足機器人不停按下快門,腳踩「風火輪」的它可在有限空間內轉圈、爬坡、跳躍,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

該基地由香港與內地科學家共同發起成立,是按照「政府支持、企業化運作」模式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該基地搭建起完整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成為面向內地、香港乃至全球的機器人和智能硬件創業平臺。目前,XbotPark體系共孵化出超140家硬科技企業,其中6家成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瞄準區域協同創新,大灣區已構建起「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等創新空間格局,實現多地創新資源高效流動與共享。大灣區內部,「前端研發—中端轉化—后端製造」的創新閉環已頗具規模。

「近年來,大灣區科技創新進入活躍期,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推進,初步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認為,大灣區正加快實現從跟蹤追趕向局部領先、從集成創新向原始創新、從協同創新向創新集羣的轉變。

從實驗室創新火花迸發,到生產線上技術迭代升級,再到區域協同推動集羣突破,科技創新的火苗正點燃新質生產力的熊熊火炬,映照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