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朱克力:用户增長商家發展 拼多多「千億扶持」創建生態正循環

2025-08-04 09:02

步入2025年,電商行業在歷經多年高速增長后,正站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近日,知名經濟學家、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新京報貝殼財經舉辦的「2025電商破局:穿越流量紅海,構建共贏生態會客廳」上,深入剖析了2025年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指出消費變革與技術革新正推動電商從「流量爭奪」轉向「價值深耕」。

他談到,「千億扶持」計劃通過減免技術服務費、提供廣告補貼等方式,直接降低商家運營成本。實踐表明,通過降低商家運營成本、提升其盈利能力,平臺能實現用户增長與商家留存的雙重提升,最終構建「商家成長-商品豐富-用户留存」的正向循環。

電商迎來趨勢性變革,平臺構建生態閉環

朱克力認為,2025年電商的核心趨勢體現在消費場景的深度重構與技術應用的範式突破。在消費端,用户需求已從「功能滿足」轉變為「意義消費」,情緒價值成為驅動購買的關鍵因素。年輕羣體對虛擬偶像周邊、沉浸式體驗的付費意願顯著增強,健康消費也從單一產品需求轉向生活方式消費,智能穿戴設備與低糖食品的關聯銷售成為新增長點,平臺算法通過分析用户運動數據,能自動推薦適配的健身裝備與營養補劑,形成「數據-服務-消費」的閉環。

他談到,2025年,價值運營成為核心,平臺需通過規則優化、服務升級與技術賦能構建生態閉環。在規則層面,平臺降低佣金率、縮短結算周期是關鍵。例如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通過減免技術服務費、提供廣告補貼等方式,直接降低商家運營成本。服裝商家在參與計劃后,單月物流與營銷成本降低,得以將資金投入新品研發,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國潮系列,銷量顯著增長。這種「讓利」策略不僅提升商家盈利能力,也通過豐富商品供給增強用户黏性。

朱克力表示,價值運營的本質是「生態共贏」。平臺需從「裁判」轉型為「教練」,通過數據中臺開放用户畫像、市場趨勢等資源,幫助商家精準選品。這種轉型要求平臺平衡短期收益與長期生態健康,避免「殺雞取卵」式的流量收割。實踐表明,通過降低商家運營成本、提升其盈利能力,平臺能實現用户增長與商家留存的雙重提升,最終構建「商家成長-商品豐富-用户留存」的正向循環。

多維度賦能商家,破解成本壓力與品牌升級難題

「商家成本壓力源於物流、資金與數據三重瓶頸。」朱克力表示,平臺通過「基礎設施共享」降低運營成本,例如整合多家快遞公司資源推出共配模式,壓縮縣域商家單票配送成本。家電商家在參與平臺共配項目后,物流成本降低,得以將資金投入產品研發,推出符合縣域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銷量顯著增長。

產業鏈整合層面,平臺將分散農户與城市消費者直接連接,省去中間商環節提升農民收入。拼多多通過「農户+合作社+電商」模式,幫助山區果農將水果直接銷往全國,果農收入大幅提升。同時,平臺推動加工企業向產地聚集,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堅果品牌在產地建廠后,帶動周邊村莊共同致富。

他還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電商西進戰略成效顯著。通過培養本地主播銷售非遺產品,既傳承文化又促進就業。西部省份的平臺孵化基地,已培養數千名鄉村主播,帶動當地手工藝品、特色農產品銷售,形成「電商+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縣域市場開拓中,平臺助力傳統手工藝品轉化為電商爆款,縣陶瓷品牌通過直播推廣,年銷售額大幅增長,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據朱克力介紹,電商平臺在西南地區建立的「低空物流+電商」網絡,不僅解決農產品出山難題,還通過無人機運輸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遊客乘坐觀光直升機俯瞰梯田時,可通過機載設備掃碼購買限定款農產品,將空中視野與即時消費結合,形成「觀景即購物」的沉浸式體驗。這種創新模式使地理劣勢轉化為生態特色,推動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

朱克力強調,電商高質量發展需兼顧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通過技術普惠與生態共建,實現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良性互動。從低空物流到首發經濟,從縣域市場到循環經濟,電商正以創新姿態重塑中國經濟格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付春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