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此起彼伏的燒艙試驗背后,是儲能企業的集體安全焦慮……

2025-08-03 20:03

作者 | 蔣波

此起彼伏的儲能「燒艙」實驗,蔓延到了電網企業。

近日,國網浙江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浙江能源」標準化儲能裝置首次極限燃燒測試在應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基地完成

證明國網浙江能源所測試型號的儲能櫃在全向間距內,即使無主動消防系統干預,仍能實現「單櫃控火、全向隔離」的安全目標,且周邊熱輻射數值均低於木材引燃閾值,意味着可有效隔斷火災向相鄰設備蔓延。

所謂燒艙試驗,即指通過加熱電芯使電池熱失控后起火,以此來驗證電池燃燒特性、艙體防火防爆和火災蔓延特性,在燃燒中考驗電池艙的綜合安全性能。

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公眾號hxcn3060)注意到,截至目前,國內至少有11家儲能廠商進行了燒艙試驗,其中不乏華為、比亞迪陽光電源SZ300274)等行業巨頭。

那麼,儲能廠商為何要密集的做燒艙試驗?燒艙試驗能否有效解決儲能系統的安全問題?

燒艙試驗呈三大趨勢

總體來看,儲能行業的燒艙試驗呈現三大趨勢:

一是加入的企業越來越多、試驗愈加密集。

今年7月,宣佈進行燒艙試驗或公佈試驗成果的儲能公司除了國網浙江能源,還包括「儲能黑馬」思格新能源。6月份更加密集,遠景儲能、海辰儲能、瑞浦蘭鈞(HK0666)、科陸電子SZ002121)、阿特斯SZ688472等公司相繼公佈了自家儲能產品燃燒測試的成果。

如果上更早已經完成燒艙試驗的華為、比亞迪儲能、陽光電源(SZ300274)、天合儲能等幾家企業,截至目前,至少有11公司進行了燒艙試驗。

陽光電源儲能艙

陽光電源儲能艙

大規模燃燒實測成功

二是試驗的條件越來越嚴苛。

國網浙江能源測試嚴格按照浙江省用户側工商業儲能的典型實地佈局,將兩臺220千瓦時的儲能櫃以15釐米超緊湊間距並排放置,「零干預」狀態下進行全過程監測。測試過程中,儲能設備充電至滿電狀態,物理屏蔽消防系統,充分模擬了運維場景中櫃門未完全關閉的極端安全隱患。

海辰儲能採用全球首次開門燃燒;遠景儲能測試的儲能櫃採用四櫃肩並肩、5cm超小間距極限佈置,全程關閉消防系統實現0干預」思格新能源嚴格按照真實工商業場景下的最小標準安裝距離進行佈置前后兩簇設備間距20cm,左右間距30cm

華為燒艙試驗現場

華為燒艙試驗現場

三是試驗對象正從大儲向工商儲蔓延。

儲能行業最早進行燒艙試驗的華為、陽光電源等公司,所選用的測試儲能艙均適配大儲場景,隨后跟進的遠景儲能、海辰儲能、瑞浦蘭鈞等也是如此。但是國網浙江能源和思格新能源所選用的測試儲能艙則適配工商儲場景。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隨着136號文」叫停強制配儲后,工商儲成為重要的增量市場,工商儲安全得到更多重視。

燒艙試驗為何「火爆」?

為什麼近期以來,燒艙試驗如此密集呢?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儲能火災事故頻繁發生,為全球儲能安全一次次敲響警鍾。

今年616日,韓國浦項市一座儲能電站突發嚴重火災,短短數小時內,大量電池模塊被燒燬,建築主體損毀殆盡。去年5月,美國加州一座儲能設施發生火災,持續燃燒了五天,周邊部分居民被迫撤離該儲能電站是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儲能電站。

頻發的事故暴露出儲能系統在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隱患,使得業界對儲能安全的關注度急劇上升以燃燒測試來實證自家產品的安全性成為諸多企業的共同選擇

韓國浦項儲能電站火災

韓國浦項儲能電站火災

現場

其次,國內政策對儲能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421日華東能源監管局發佈的「史上最嚴」的儲能安全新政,到57日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電化學儲能安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都彰顯了國家對儲能安全的高度重視。

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儲能公司開展燒艙試驗也是順應政策導向,滿足政策要求的必要舉措。

再次,近期以來,儲能招標對安全要求有所提升。如今年1月,中國電建SH601669)的年度儲能系統框採項目,明確要求投標企業要保證三年內沒有火災事故發生。

儘管目前並未有招標方強制要求儲能企業進行大規模燒艙測試,但在招標過程中,是否通過燒艙測試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加分項。

最后,海外安全標準嚴,火燒測試是走向海外「船票」。

加速全球化大規模拓展海外市場成為眾多中國儲能企業的重要戰略方向。然而,海外市場對儲能產品的安全標準極為嚴格。以北美認證體系為例,2024年以來,NFPA855CSAC-800UL9540A等章程、認證測試標準多次更新,火燒測試逐漸從「可選」變為「強制」標準。

如在2024美國紐約州明確,超過600千瓦時的儲能項目必須通過UL9540A等標準的大規模燃燒測試,確保單個電池起火不會擴散,並提交安全報告。加州新規明確要求儲能系統必須通過極端火災測試(LSFT)。

這意味着,中國儲能企業如果不進行燒艙試驗將來恐怕難以進入一些重要的海外市場,拓展國際業務。

提升儲能本質安全是關鍵

縱觀國內儲能廠商給出的燒艙試驗,每場試驗的結論都是成功的,這一方面說明了這些企業儲能產品的安全度確實很高,給下游客户吃下了「定心丸」,另外一方面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試驗畢竟是試驗,會有人為的設定和干預,與現實場景中發生的火災、爆炸事故不能等同而論引發儲能電站事故的原因多種多樣,現場環境複雜多變,燒艙試驗無法涵蓋全部的突發情況。

另外,所有的燒艙試驗都可以看做是儲能電站發生火災的「事后處置」演練,與根本上解決起火問題是兩回事,燒艙試驗成功不代表絕對不會有火災發生。

那麼,如何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火災發生、解決客户的安全焦慮?

當前,儲能行業預防系統發生火災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主動安全策略,一種是被動安全策略。採用具有本徵安全的儲能電芯,屬於被動安全策略的一種。採用早期預警、精準滅火的方式,則屬於主動安全策略。

爲了尋找本徵安全的儲能電芯,儲能企業頗費苦心,研發了各種各樣的電池技術路線,鋰離子電池之外更有鈉電池、礬液流電池等等。不過,雖然實驗數據顯示這些電池在安全係數上提升明顯,但仍不能保證100%不發生火災,且受着環境條件限制。

當前,最被行業寄予厚望的當屬固態電池。從原理上,沒有了電解液的流動就不會產生漏液現象,固態電池的安全性能應該很高。但是,幾乎無解的枝晶問題仍會導致固態電池發生短路等問題,也不能保證100%不燃燒。

在主動安全策略方面,目前也存在很多缺陷。

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注意到,不久前美國電力研究院發佈白皮書,對2011年以來記錄的80多起儲能電站故障事件進行分析。白皮書顯示,儲能系統發生火災的原因,只有11%來自儲能電芯,46%來自控制系統,43%來自系統平衡BOS。這里的控制系統主要包括BMSEMS等,BOS則包括消防抑制系統、暖通空調或液體冷卻系統等。

市場情報公司Clean Energy AssociatesCEA)通過總結2024年最常見的電池儲能系統製造缺陷情況,編寫了電池儲能系統質量風險報告。報告稱,在檢查過的電池儲能系統單元中,有28%存在火災抑制系統的缺陷,15%存在熱管理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在預警方面至關重要的BMS,目前在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面對大型儲能系統,特別是在高電流、大容量電池場景下,BMS算法的複雜性和計算量顯著增加,可能存在測量精度不足的問題,影響對電池狀態的準確判斷。

由此可見,無論是主動安全策略、被動安全策略,還是燒艙試驗,都還不能徹底解決人們對儲能安全的焦慮。預計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安全仍將是業內最關注的焦點,儲能行業仍需在材料、技術上加快創新,尋找到真正本質安全的最優方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