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豪威在擔心什麼

2025-08-02 09:30

(來源:喬令財經)

  手機行業的競爭本質上已經變成芯片和拍照的競爭,Soc芯片工藝幾乎每年迭代一次,快要捲到2nm了,拍照功能也從400萬像素搞到1億像素。

  爲了更好的賣點,手機廠商就差把單反鏡頭直接裝在手機背板上了,但真正決定拍照質量的不是那個鏡頭,而是鏡頭背后的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

  這顆芯片佔了整個攝像頭成本的52%,是手機三大BOM成本的核心關鍵部分,部分旗艦機配置的Cmos成本甚至要超過Soc。

  圖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聊起來就比較複雜,它本質上是將光子轉化為電子的轉換器,是決定光線感知和圖像質量的關鍵元器件,在像素區域需要大尺寸的彩色濾光片/微透鏡,因此不像邏輯芯片那樣需要更高的工藝製程,旗艦產品也就22nm-28nm區間。

  但是拍照技術每年也都在升級,感光能力、噪點處理以及處理速度和集成度,也在推動着行業的技術進步,CMOS的技術路徑已經從最早期的FSI到BSI再到Stacked,也就是堆疊式結構。

  Stacked堆疊式CIS就是在BSI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把像素層和信號處理電路層分開製造進行封裝,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傳感器的整體面積,同時芯片升級可以更快,更好的降低功耗。

  當年豪威就是在BSI到堆疊式封裝的發展階段被索尼趕超,之后丟掉蘋果這個大客户,最終被韋爾股份收購。

打入旗艦主攝

  芯片市場的競爭向來是老一吃肉老二喝湯老三喝西北風,同樣是3nm的工藝,臺積電的訂單爆滿,但Intel卻連一張訂單都接不到,消費電子的客户集中度很高,旗艦產品都只會採用最頂尖的工藝。

  所以索尼、三星長期佔據着CIS的高端市場,索尼一家就拿下了手機市場的一半份額,豪威在手機市場的份額也就10%左右。長期盤踞在中低端市場的海力士已經宣佈退出,安森美在汽車CIS的份額也在大幅縮水。

  在Iphone4s之前,豪威在手機市場也是輝煌過的,曾經也是蘋果的一供廠商,只是因為BSI技術升級階段落后索尼,之后淪落到替補地位。到Iphone4s時期,蘋果的主攝就已經被索尼完全替代,豪威只剩下前置攝像頭的訂單,之后市場份額一落千丈,研發能力落后,導致徹底丟單蘋果。

  其實在BSI技術升級的階段,豪威是有短板的,因為三星和索尼都是IDM廠商,兩家都有自己的晶圓廠和封裝產線,在研發和製造環節可以實現深度的協同優化,比如説有個什麼要改的方案,可能開個會半個鍾就搞定了,但豪威的方案是要和晶圓廠溝通,在製造環節和研發效率上明顯處於劣勢。

  2015年豪威被中國財團收購,2019年賣給韋爾,在這之前豪威一直都是二供廠商,但是行業畢竟在高速發展,手機攝像頭的數量從1顆到4顆這個階段即便是二線廠商也能有巨大的增量機會。

  直到OV50H和OV50K的發佈,豪威纔算是真正拿到了手機主攝的入場券,還有走性價比路線的OV60B。

  因為CIS對工藝製程的要求並沒有這麼高,國內28nm-45nm的製造工藝這幾年也相繼成熟再疊加自主替代的趨勢,這幾年豪威也陸續拿下了華為、小米、OV的主攝訂單,圖像傳感器業務到去年的收入已經干到了98億。

  整個圖像傳感器業務貢獻了豪威75%的收入,其中手機部分佔了51%,其他的是安防、醫療和新興市場,這幾個行業目前的收入規模還比較低,汽車CIS倒是增速很高,去年規模做到了59億,未來規模有可能超過手機。

二季度預期

高盛7月底給的Q2業績前瞻顯示,收入預期是77億,同比增長18%,淨利潤11億,同比增長33%,毛利率30.6%略低於Q1。

  業績層面基本沒啥問題,另外三季度一英寸大底OV50X要大規模量產,這是一顆可以對標索尼LYT-900的CIS。

  不論是業績,還是新品預期,豪威似乎都沒啥問題,但是為啥最近半年市值表現如此疲軟?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手機銷量預期太差;二是國內競爭激烈。

1.手機銷量

  根據IDC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2.95億台,同比增長1%,而中國市場手機銷量6900萬台,同比減少4%,除了三星和VIVO以外,其他幾家增速並不高,小米幾乎沒增長。

  豪威目前主要的客户是三星和蘋果以外的安卓廠商,這中包括了華為的旗艦系列,這也就意味着二季度手機CIS的增長是有壓力的,考慮到手機市場的規模基本已經見頂,行業前景預期也不算樂觀,頂多是個存量市場。

2.國內競爭

  影響最大的是思特威搞出了一英寸大底,已經應用到華為的旗艦機型,而且是全產業鏈自主製造,也就是説接下來豪威可能要損失一部分華為的市場份額,也有可能會損失更多其他廠商的份額,畢竟本土有二家技術突破,接下來價格戰難免。

花旗在6月10日的報告中就有預測,因為競爭原因,豪威2025年智能手機CIS的收入會出現雙低位數的同比下滑。

  手機CIS是豪威最核心的利潤支柱,即便汽車市場有增長,短期估計也難以填平手機市場的競爭。

  汽車CIS受益於自動駕駛的發展,單車攝像頭的數量從3顆-4顆到7顆-10顆,同時像素也從1.3MP升級到8MP,市場的增量前景是樂觀的,但畢竟思特威連1英寸大底都已經搞出來了,未來的競爭可能也會很激烈。

  其實CIS市場為啥技術很難突破,根本原因在於核心技術廠商都集中在日韓,這就不像邏輯芯片,主要廠商都在美國,有大量的人才迴歸創業,而日韓的管理模式是相對封閉的,想組建個研發團隊都難。但這個壁壘似乎要被打破了。

如何估值

半導體設計廠一般有兩種估值,一種是成熟市場的估值,一種是有待突破的估值。成熟市場對標美股基本是按消費電子來估,也就是20倍-30倍左右的PE,個別AI領域會有更高的溢價;而技術有待突破的,那估值就沒邊界了,可能100倍,1000倍,科創板甚至有2000多倍的芯片設計廠。

  豪威目前40倍左右的PE,而CIS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短期很難出顛覆式的創新,所以這40倍的估值並不算低。

  上一波豪威估值大幅擴張階段,還是芯片的漲價周期,而目前除了存儲以外,大部分芯片價格都在低位震盪,除非説再來一波全球漲價潮,否則估值很難大幅提升,而且應對接下來的激烈競爭,市場可能的反饋可能會偏負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