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2 23:36
(來源:高端裝備製造及材料)
3C鑽攻機龍頭,近5年營業收入CAGR約7.3% 創世紀專注於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應用於消費電子行業的鑽銑加工中心繫列,以及應用於汽車製造、五金模具等行業的立式加工中心繫列、卧式加工中心繫列、龍門加工中心繫列等。2024年營業收入約46.05億元,同比增長31%;歸母淨利潤約2.37億元,同比增長約22%。 機牀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民企崛起;國產化、高端化、智能化大勢所趨 機牀行業空間大,增速穩。2024年全球機牀市場規模約1202億美元,預計將從2025 年的1292 億美元增至2033 年 2304.2 億美元,2025-2033年CAGR=7.5%。 短期看,機牀行業有望受益於機牀更替周期+製造業復甦。1)更新需求:機牀行業更替周期約7-10年,結合歷史數據,預計拐點將至;2)製造業復甦:2025年6月PMI 49.7%,環比上月上升0.2pct,向枯榮線靠近,製造業景氣水平改善。中長期看,機牀行業國產化、高端化、智能化大勢所趨。 消費電子新一輪創新周期將至,帶動上游相關設備需求彈性超預期 消費電子行業正處於復甦周期疊加創新周期的向上趨勢中,蘋果作為消費電子終端龍頭,競爭優勢仍強大,在新一輪創新周期中有望繼續引領行業增長,終端銷量有望超預期,或將帶來產業鏈上游相關設備在需求端的彈性超預期。 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領域0到1發展,帶動上游設備需求大幅增長 人形機器人:根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計202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佔據全球市場的32.7%;到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從「技術驗證期」向「規模化商用期」快速過渡,人形機器人領域高速發展將拉動高精度數控機牀需求。 低空經濟:2024年中國低空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達5800億元,其中低空製造(涵蓋無人機、eVTOL、通用航空器等研發製造)佔比高達88%,市場規模約5104億元。飛行器的量產需求將拉動高精度數控機牀高速增長。 公司憑藉顯著競爭優勢,受益3C周期復甦、新興領域從0到1發展 公司研發、規模優勢領跑行業,品牌信譽、直銷模式增強客户粘性。公司憑藉顯著競爭優勢,有望優先受益消費電子新一輪創新周期以及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從0至1高速發展。 盈利預測與估值 預計公司 2025-2027年的 歸 母淨利潤約 4.0 、 5.5 、 6.6 億元,同比增長 70% 、 36% 、 20% 8 月 1 日對應 PE 約 34 、 25 、 21x 。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1 )消費電子行業復甦不及預期 ; 2 )製造業復甦不及預期; 3 )新領域拓展不及預期。 |
1 公司介紹:二十載深耕智能裝備,3C鑽攻機龍頭
1.1 發展歷程:3C鑽攻機龍頭,20年深耕智能裝備
深耕20年,專注高端智能裝備與製造業務。創世紀專注於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應用於消費電子行業的鑽銑加工中心繫列,以及應用於汽車製造、五金模具等行業的立式加工中心繫列、卧式加工中心繫列、龍門加工中心繫列等。公司擁有近20年行業經驗、能夠為客户提供優質裝備及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國內同類企業中技術寬度最廣、產品寬度最全的企業之一。公司前身東莞勁勝塑料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以研究塑料、金屬結構件起家,2008年正式成立東莞勁勝精密組件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0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5年,公司收購深圳市創世紀機械有限公司100%股權,進入高端數控機牀行業。2016至2017年,公司打造消費電子產品精密結構件+高端智能裝備業務雙主業協同發展模式。2018至2019年,受下游市場變化影響,公司對虧損的精密結構件業務實施整合與剝離,並確立重點發展高端智能裝備業務的戰略。2020年,公司更名為創世紀,深化業務整合,高端智能裝備發展進入新階段。
1.2 股權結構:核心股東長期穩定,股權激勵賦能發展
股權結構整體穩定,股權激勵促進長期發展。截止2024-12-31,公司前十大股東持股佔比30.84%,公司實控人夏軍、四川港榮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及國家制造業基金等核心股東長期持股,分別佔比13.64%,、3.66%、3.41%,股權結構穩定。2025-4-1日,公司首次向50名激勵對象授予1300萬股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為4.41元/股,數量約佔公司發行在外股本總額的0.79%,激勵對象包括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核心骨干人員。
1.3 業務構成:主營業務收入回暖,國內營收佔比超95%
數控機牀等高端設備為公司主營業務,營收佔比約97%,毛利率約22.31%。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2024年公司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實現營業收入44.65億元,佔總營收比例96.95%,其他業務實現營收1.40億元,佔總營收3.05%。毛利方面,2024年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毛利9.96億元,佔公司毛利93.7%,毛利率22.31%,同比下降0.39pct。
國內營收佔比超95%,隨着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海外營收佔比有望提升。2024年公司國內營收43.98億元,同比增長29.97%,營收佔比約95.49%;海外營收2.07億元,同比增長42.61%,營收佔比約4.51%。2024 年公司積極開拓越南、印尼、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市場,推進海外營銷網絡和生產基地的運營工作。隨着公司持續加大海外市場開拓,考慮到海外的廣闊市場空間及公司產品的優勢,公司海外營收佔比有望持續提升。同時,由於海外訂單具有高毛利的特點,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1.4 財務分析:整體營收承壓淨利高增,費用下降負債結構優化
2020-2024年公司業績呈現周期性, 2024年公司收入回暖。公司營業收入由2020年的34.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52.62億元,隨后回落至2023年的35.29億元。2024年公司業績呈現回暖趨勢,營業收入回升至46.05億元,同比增長30.49%,主要系:1)2024年3C行業復甦明顯,MR為代表的智能穿戴市場高速發展,公司運用在3C業務領域的優勢,把握行業復甦契機和客户訂單需求,3C型鑽銑加工中心年銷售收入19.26億元,同比增長197.43%;2)2024 年公司五軸數控機牀和大型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機牀的研發、銷售取得了實質進展,2024年全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同比增長39.09 %;3)公司海外市場拓展取得積極成效,海外訂單需求同比增加。
2020-2024年歸母淨利潤呈現大幅波動,2024年公司利潤回暖。公司歸母淨利潤由2020年的-6.95億元增長至2021年5.0億元,同比扭虧為盈。隨后回落至2023年的1.94億元。2024年歸母淨利潤實現2.37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2020年歸母淨利潤-6.95億元,主要系公司加快整合精密結構件業務、處置相關資產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導致精密結構件業務分部虧損金額較大,致使公司整體出現虧損。
2020-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相對穩定,銷售淨利率波動較大。2020-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保持約19%-30%之間水平,維持相對穩定,主要隨3C消費電子景氣周期波動。2020-2024年公司銷售淨利率波動較大,銷售淨利率從2020年的-20.02%提升至2021年的9.44%,再回落至2024年的5.38%。2020年公司銷售淨利潤出現負值,主要系精密結構件業務發生經營性虧損,同時公司對結構件業務相關資產計提減值及處置部分資產從而形成較大損失。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23.08%,同比下降0.17pct;銷售淨利率5.38%,同比下降0.41pct。
費用下降顯著,研發投入集中度提升。2021-2024年,公司期間費用由9.85億降至5.37億,其中,財務費用由1.52億下降到0.22億,2024年同比下降48.94%,主要系計期收到政府利息補貼以及分期收款銷售業務產生的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所致。同時,公司研發投入集中度提升,由2021年的2.21億波動下降至2024年的1.24億,主要系:1)研發方向轉向高端項目,基礎性的研發項目投入減少;2)公司結合研發需求,聚焦重點項目和重點方向,相對上期研發投入增加所致。2024年公司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6.12%,其中,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分別下降2.63%、1.50%、1.25%、0.74%。
2020-2024年公司資產負債率逐步下降,ROE隨消費電子景氣周期波動。2020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由72.68%下降至2024年的51.8%,呈現下滑態勢。2024年公司資產負債率51.80%,同比上升9.90pct。負債部分中,公司短期借款比重增加2.81pct,長期借款增加4.05 pct,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增長5.83 pct和2.40 pct。原因可能系:1)2024年末存貨同比增加70.71%,賬面價值佔淨資產比例達43.65%。公司存貨主要為發出商品,隨着下游景氣度復甦,公司訂單增長,備貨和發出商品增加,短期佔用資金;2)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和高端的五軸數控機牀業務,需要持續投入資金。2024年公司ROE(攤薄)為4.68%,同比上升0.69pct,原因可能系:1)得益於下游需求增長和合理的費用管理,公司實現淨利潤上升和期間費用的下降;2)公司資產周轉和存貨周轉效率改善。
2 更新周期需求促機牀行業回暖,新興領域有望獻增量
2.1 機牀行業空間大,增速穩,2024年全球機牀市場規模約1202億美元
數控機牀是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是基礎製造能力構成的核心。數控機牀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牀,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程序並將其譯碼,控制機牀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一個國家的機牀行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是衡量其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數控機牀上游主要由結構件、數控系統、傳送系統、驅動系統、刀具以及其他關鍵零部件組成,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包括汽車製造、航空航天設備製造、船舶製造、模具製造、發電設備製造、冶金設備製造和通信設備製造等。數控機牀可以按照工藝用途、運動方式和控制方式進行分類。
機牀行業分類多,數控切削機牀為重要細分領域。根據國家制定的機牀型號編制方法,機牀分為11大類:車牀,鑽牀,鏜牀,磨牀,齒輪加工機牀,螺紋加工機牀,銑牀,刨插牀,拉牀,鋸牀和其他機牀。在每一類機牀中,又按工藝範圍,佈局型式和結構性能分為若干組,每一組又分為若干個系列。
供給端:1)根據德國機牀製造商協會數據,2024年全球機牀行業產值約785億歐元(約RMB6609億元),2004-2024年CAGR 約4%。2)2024年我國機牀產值約266億歐元(約RMB2239億元),佔全球約34%,2004-2024年CAGR約11%。
需求端:1)根據Straits Research調研顯示,2024年全球機牀市場規模大約為1201.9 億美元,預計將從2025 年的 1292 億美元增至2033 年的 2304.2 億美元,預測期內(2025-2033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7.50 % 。2)根據德國機牀製造商協會數據, 2024年我國機牀消費額約241億歐元(約RMB2025億元),佔全球約30%。
國產替代進程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2019-2022年機牀市場需求回暖。根據中國機牀工具工業協會數據,2000年至2011年,我國機牀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金屬切削機牀產量年均複合增速達到15.6%,2011年達到歷史頂點86萬台, 2011-2014年產量均在高位; 2015年之后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疊加機牀下游前期超前投資,后續幾年金屬切削機牀產量進入下行調整通道,2019年達到最低點的42萬台產量;2020年后,受益於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加速、機牀行業更新替代需求託底以及國產替代等多重有利條件,我國機牀行業開始回暖,2019-2022年機牀工具行業營收從9440億元提升至12234億元,CAGR=6.70%;金屬切削機牀消費額從977億元提升至1240億元,CAGR=6.15%。
2023年機牀工具行業年初曾恢復增長,但是受國際環境及下游裝備投資乏力等因素影響,二季度開始持續下滑,全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有所下降。2023年我國機牀工具行業完成營業收入10,974億元,同比下降10.3%;金屬加工機牀生產額為1,935億元,同比增長1.1%;消費額為1,816億元,同比下降6.2%。其中,金屬切削機牀生產額同比下降6.7%,消費額同比下降15%,完成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2%。
2024年,隨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政策組合效應持續發揮,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2024年10-12月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設備更新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對機牀工具行業產生了明顯的拉動效應,主機產品的產需兩端都呈現增長。2024年我國機牀工具行業完成營業收入10,407億元,同比下降5.2%;金屬加工機牀完成生產額為2,050億元,同比增長5.1%;消費額為1,856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金屬切削機牀生產額同比增長6.4%,消費額同比增長4.1%,完成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
2025年,國家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利地擴大機牀工具市場需求。同時,得益於近些年來我國機牀工具行業的技術進步,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穩定性明顯提升,在出口逐年增長的同時,進口替代步伐也在加快。
高端產品仍以外資主導,民企逐漸崛起。世界範圍看,2019年全球前十數控機牀企業均為外資企業。其中以日本、德國、美國為主導,按營收額統計,2019年前10機牀廠商營收總額約276億美元,佔比2019年全球機牀市場規模(消費額)約34%。
國內機牀行業大致可分為三大梯隊,其中:
第一梯隊: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主營業務是高端數控機牀,如日本山崎馬紮克,德國通快,德馬吉森精機,美國馬格等。目前大多數都已在中國投資或合資建廠。
第二梯隊:國內最先起步,並具有一定技術實力,資金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民企和國企。從最早的國營企業「十八羅漢」,到現在如海天精工,創世紀,紐威數控等新主力軍民營企業
第三梯隊:規模較小,技術含量較低的主營低端數控機牀的小型民營企業。產品價格便宜,產品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主要應用於一般民用產品,汽車零部件粗加工等領域。
2.2 通用機牀:機牀替換周期約7-10年,或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
機牀產量周期:覆盤歷史,以金屬切削機牀為例,我國金屬切削機牀每隔一定年份產量發生一次跳變,以跳變年份作為周期起點統計,從1989年開始,我國機牀行業大約經歷4輪周期,周期間隔約7-10年。
機牀產量:根據中國機牀協會數據,金屬切削機牀2024年產量累計約69萬台,同比增長約10.5%;2025年H1產量累計約40萬台,同比增長約20.93%。結合機牀自身行業更替周期約7-10年,我們認為更替周期疊加製造業景氣度回升,機牀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向上周期。
PMI逐步回升,製造業景氣度向好。2025年4月PMI為49%;5月PMI為49.5%,環比上月上升0.5pct;6月PMI為49.7%,環比上月上升0.2pct,連續向枯榮線靠近,製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預計2025年下半年製造業景氣有望改善。
2.3 3C新一輪創新周期將至,新興領域拓展打開成長空間
2.3.1 3C領域: AI手機為代表的新一輪創新周期或正在啟動,消費電子有望復甦
全球消費電子市場收入穩中有增,2013-2022年CAGR=1.40%。2013-2022年全球電子消費品市場收入穩定增長,2021年后增速放緩,預計2026年將達11357.2億美元,回暖趨勢明顯。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數據,2024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為8151.6億美元。預計在2025年到2032年,全球電子消費市場規模將從8647.3億美元增長到14679.4億美元,預測期內CAGR=7.85%。
中國消費電子市場持續增長,2018-2023年CAGR=2.97%。2018-2023年,中國電子消費品增長明顯,2023年市場規模達19201億元人民幣。近年來,中國消費電子市場温和復甦,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回暖疊加AI 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消費電子市場提供發展新契機,進一步刺激市場規模增長。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復甦,2024年增長7%。根據Canalys發佈的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下滑后,2024 年出貨量達到 12.2 億部,同比增長7% ,主要系智能手機更新換代以及渠道補庫貢獻。分廠商來看,2024年,iPhone出貨量下降1%至2.259億部,蘋果憑藉新興市場的增長以及北美和歐洲的穩定表現,成功彌補其在中國市場的挑戰,連續第二年穩守市場榜首。三星緊隨其后,出貨量同樣下降1%至2.229億部,小米穩居第三,成為2024年行業出貨量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受中國市場的強勁勢頭以及在新興市場的持續戰略擴張推動,小米出貨量增長15%,達到1.686億部。
全球PC市場小幅回暖並回歸傳統季節性,全年出貨量增長3.8%。2024年,全球PC市場趨於穩定,並於2025年全盤復甦,進入商用市場更新周期。根據Canalys數據,PC市場在第四季度實現連續5個季度的增長,臺式電腦、筆記本和工作站的總出貨量達到6,740萬台,增長4.6%。PC市場總體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趨勢,商家利用「先買后付」服務推動PC等大件商品的消費;在中國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政府通過提供消費補貼來刺激筆記本電腦的消費。Canalys預計,2025年考慮到微軟終止Windows 10的系統支持,PC用户的設備更新將進一步加速市場增長。在AI PC方面,鑑於CPU和PC廠商的產品路線圖開始在各類別、各價格區間和各地區中應用端側AI,Canalys預計2025年AI PC將佔全球出貨量的35%。
2.3.2 新興領域: 航空航天、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高增速,為機牀市場提供增量需求
1、航天航空
航空航天持續增長,「低空經濟」加速起飛。2018-2023年中國航空裝備市場規模由845億元增長至1390億元, CAGR=10.47%,2024年預計增長至1535億元,同比增長10.43%。民用方面,在我國客、貨、郵航空運輸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民航運力的投入不斷加大,民航機隊存量、增量均呈持續提升態勢。根據《2022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數據,我國民航機隊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運輸機隊規模從2006年的998架增長至2022年的4165架,複合增長率達到9.34%。軍用方面,近年來我國軍用飛機數量在不斷增加,2023年,我國空軍機隊規模達到3304架。但與美俄等軍事大國相比,我國的軍用飛機總量仍有較大差距。截至2023年,美國軍機總量佔全球的25%,其次是俄羅斯佔比8%、中國佔比6%。在自主可控背景下,我國航空航天行業持續發展將為上游機牀裝備帶來增量需求。
2、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相關政策的出臺進一步為航空裝備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2021 年 2 月,低空經濟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中被首次提及;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 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低空經濟首 次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2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增設低空經濟發展司。截至2025年3月,已有30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余個省市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專項基金,總規模超千億元。整體上,低空經濟表現出繁榮發展趨勢。
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將顯著拉動機牀行業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在飛行器製造、零部件加工及產業鏈配套領域。根據2024年數據,中國低空經濟核心產業規模達5800億元,其中低空製造(涵蓋無人機、eVTOL、通用航空器等研發製造)佔比高達88%,市場規模約5104億元。飛行器的量產需求將直接帶動機牀行業訂單增長,尤其是高精度數控機牀。 全球市場同步增長 ,2024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2.32萬億元,北美佔40%,中國則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快速追趕,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增速達16%。國際競爭加速技術升級,倒逼高端機牀產能擴張。 此外,低空飛行器製造對機牀的核心需求高,如五軸聯動數控機牀用於加工複雜曲面零件(如無人機機翼、eVTOL螺旋槳葉片),精度需達±0.08mm,表面粗糙度Ra≤0.8µm;複合材料加工設備如熱壓罐(碳纖維固化)、水刀切割機(避免分層),用於機身框架製造;3D打印設備用於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用於拓撲優化結構件,縮短研發周期(如鉑力特設備用於無人機零件)。
「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公司積極把握低空經濟賽道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潛力,持續加強技術和產品佈局,積極維護並進一步挖掘現有客户的訂單潛力,同時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新的客户,抓住產業發展新機遇。公司核心產品中高端數控機牀,有多款產品可用於直升機、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各類相關產品多種零部件的加工。隨着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數控機牀需求的成長空間有望持續打開。公司已向億航智能供貨產品包括立加、車牀、龍門等。億航智能官網雲浮生產基地相關報道中的台羣加工中心為公司產品。台羣是公司高端智能裝備業務的主打品牌,主要產品有鑽銑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等系列產品,產品定位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高性價比。 后續隨着低空經濟行業快速發展,如億航智能等龍頭企業開啟無人駕駛載人eVTOL量產爬坡階段,公司相關業務有望受益。
3、人形機器人
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39億元,佔全球約50%。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約為34億美元,同比增長57.41%。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約27.6億元,較上年增長53.33%。根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到202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佔據全球市場的32.7%;到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根據《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 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從「技術驗證期」向「規模化商用期」快速過渡。隨着成本下探與生態完善,產業有望複製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
人形機器人產業從0到1快速發展,有望拉動高精度數控機牀需求增加。為滿足人形機器人領域相關的關節部件、外框與骨架、靈巧手部件等結構件的精密加工,公司對現有鑽銑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數控車牀、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產品進行了個性化改進和升級,並推出多款定製化產品。公司目前已與機器人領域部分客户及其零部件加工廠商有合作關係,相關產品收入已實現快速增長。后續公司相關產品有望受益機器人行業爆發。
4、新能源汽車
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86.6萬輛,2020-2024年CAGR=75.14%。2013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迅猛。2012-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從2012年的1.28萬輛增長至2024年的1286.6萬輛。其中,2015年同比增速達342.65%,近年來有所回落,但剔除突發情況影響后,整體仍保持在30%以上,發展勢頭強勁。
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23.1千億,2020-2025年CAGR=46.70%,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從2017年到2024年逐年上升,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為11.5千億元,同比增長16.2%,2025年有望達到23.1千億元。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可選車型豐富,產品具備較強吸引力,需求支撐強勁,市場規模的高增長有望持續。滲透率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31.6%,較2022年大幅上升,2024年進一步提升突破47.6%。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新能源汽車銷量居前,西北地區銷量相對冷淡,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增長,有望拉動高精度數控機牀需求增加。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車行業佈局了立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數控車牀等多款產品。目前公司產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客户普遍認可,市佔率逐年提高。以五軸產品為代表的高精尖應用市場是公司積極培育的領域。為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加速進口替代實現自主可控,公司持續投入五軸高端數控機牀的研發,目前已向市場推出多款五軸高端數控機牀,並已實現批量交付。
3 核心競爭優勢顯著,3C周期復甦、新興領域拓展促增長
3.1 研發、規模優勢領跑行業,品牌信譽、直銷模式增強客户粘性
1、技術研發優勢:
公司不斷推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技術研發,依託「一站一室兩中心」(深圳市院士工作站、智能精密加工關鍵技術工程實驗室、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四個高端研發創新平臺,並在深圳、蘇州、西安設有研發中心,圍繞客户當下需求定製化開發、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性價比、降低產品綜合成本以及基於未來需求的前瞻性開發等五個方向,積極投入資源、持續研發,同時加快突破高端機牀平臺和核心零部件相關技術,實現自主化、國產化替代。
研發團隊是企業得以發展和成長的基礎。公司擁有一支規模相當的專業研發團隊,具備行業領先的自主研發能力,為公司業務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技術保障,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2、規模優勢
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在華南、華東、西南地區分別佈局東莞、蘇州、湖州、宜賓四個大型的自有產業基地,產能規模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區位上全面覆蓋了國內最核心的製造業產業聚集地。
數控機牀下游主要應用領域如消費電子、通信、汽車製造、軌道交通等行業集中度普遍較高,客户生產規模較大,要求上游設備供應商必須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和快速交付能力。公司領先的產能佈局構築了「規模壁壘」優勢,同時兼顧了供應鏈、生產、市場、客户、人才等公司發展最核心的資源需求。
3、產品優勢
公司目前產品類別較多,包括 3C 系列機型和通用系列機型等。鑽銑加工中心繫公司的核心主導產品,主要大批量應用於消費電子行業,在技術水平、產銷規模、服務能力等方面可與全球領先企業(日本發那科、日本兄弟公司)競爭,獲得了比亞迪電子、長盈精密等全球知名消費電子結構件製造商的高度認可。目前公司產銷量、市場知名度、質量穩定性等綜合能力居國內領先地位。
4、品牌優勢
公司始終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先后榮獲公司始終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先后榮獲「廣東省製造業500強」「深圳市市長質量獎」「深圳質量百強企業深圳質量百強企業」「深圳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深圳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項質量與品質殊榮。公司核心商標「台羣Taikan」「宇德Yuken」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品牌,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品牌美譽度。
目前公司的數控機牀產品與服務獲得了諸多一線客户高度認可,比亞迪電子、富士康、立訊精密、領益智造、長盈精密、中國中車、上汽通用、中航工業等已成為公司重要客户。
5、銷售渠道優勢
公司以市場特點和客户需求為導向,通過完善營銷培訓機制,持續提升團隊的專業性與競爭力。在銷售模式上,公司實施直銷與經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直銷主要覆蓋國內製造業高度集中的華東、華南地區,憑藉快速響應的本地化服務建立了較高的競爭壁壘;經銷方面,通過與多家優質經銷商展開良好合作,在覆蓋國內外主要客户的同時,有望通過經銷商進一步切入國產機牀薄弱的領域。
在客户合作與市場佈局方面,公司在與主要戰略客户合作基礎之上,繼續開拓新的大客户,不斷提升客户結構多元化程度。一方面,公司在繼續鞏固現有國內市場優勢區域的基礎上,加強國外渠道的開發,進一步優化公司營銷網絡;另一方面,為客户提供本地化售后服務,及時響應各類售后需求。
3.2 鑽攻機趨勢向好,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打開成長空間
3C領域一直是公司的優勢領域,公司的拳頭產品鑽攻機可用於手機、平板、PC、Watch等3C產品相關金屬及非金屬結構件的精密加工,在技術水平、產銷規模、服務能力等方面可與國際領先企業(日本 FANUC、日本兄弟公司)競爭,獲得富士康、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等國內消費電子金屬結構件龍頭企業高度認可,市佔率領跑行業。
受益消費電子行業的持續復甦,公司訂單狀況良好,2024年公司 3C 型鑽銑加工中心實現銷售收入 19.26 億元,同比增長197.43%。未來發展前景主要體現在:1)鈦合金手機中框滲透率的持續提升,這種材質及加工工藝創新為公司鑽攻機帶來嶄新市場機遇;2)消費電子行業周期復甦,存量鑽攻機設備更新市場需求持續釋放;3)手機AI創新有望引發新一輪換機潮,手機銷量增加,導致下游客户擴產帶來新增設備產能需求;4)公司鑽攻機產品市佔率的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公司成立海外事業部,大力推動出海戰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海外營收增加貢獻增量,打開成長空間。2023年公司海外營收1.45億元,同比增長74.84%;2024年全年,公司海外營收2.07億元,同比增長42.61%,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海外訂單毛利率高於國內,高毛利的海外營收佔比提高有望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未來公司將繼續按計劃推進海外營銷網絡、技術服務中心及海外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持續開拓東南亞、美洲和歐洲等海外市場,持續提升海外營收的增長。此外,公司直銷額增長,2023年直銷額31.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90.48%;2024年直銷額43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93.44%。隨着公司削減經銷商品,更多掌握直銷貨物,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3.3 新興領域快速發展,高需求帶來發展機遇
人形機器人和低空經濟快速發展,公司積極拓展相關客户,進一步打開自身成長空間。
人形機器人方面,公司密切關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趨勢,針對市場趨勢及客户需求進行相關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致力於為目標市場客户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方案。自2022年起,公司同機器人領域知名企業宇樹科技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持續提供可以用於人形機器人零部件加工的數控機牀。公司多種產品(包括鑽攻機、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可用於人形機器人部分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涵蓋加工機器人關節電機、精密減速器等高精度組件機牀,為合作公司自主研發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國產化提供重要支持。未來,公司將緊跟人形機器人行業趨勢,繼續以精密製造+智能算法雙輪驅動,針對更智能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定製開發新一代智能驅動模塊,深化與相關公司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場景的合作,進一步拓展人形機器人智能製造市場。
低空經濟方面,公司以「市場需求+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根據市場態勢及客户需求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為滿足低空經濟領域相關飛行器機身結構件、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螺旋槳葉片、動力系統零部件等結構件的精密加工,公司對現有鑽銑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數控車牀、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產品進行了個性化改制和升級,並推出多款定製化產品,相關產品收入快速增長,為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了新的增長點。目前已經與低空經濟領域相關客户展開合作。
4 盈利預測
4.1 核心假設
1、定性角度來看:
3C市場復甦: XR、摺疊屏、AI手機為代表的新一輪創新周期或正在啟動。公司為3C設備龍頭,有望受益消費電子新一輪創新周期。
製造業復甦:2025年4月PMI為49%;5月PMI為49.5%,環比上月上升0.5pct;6月PMI為49.7%,環比上月上升0.2pct,連續向枯榮線靠近,製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
新領域拓展:隨着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將拉動通用設備需求。公司積極佈局,有望受益新興領域從0到1發展。
2、定量來看:
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受益於3C市場復甦,XR、摺疊屏、AI手機為代表的新一輪創新周期疊加製造業復甦和公司新領域拓展,預計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需求提升,公司產品具備競爭優勢,有望受益下游領域快速增長。我們預計 2025-2027年公司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的銷量同比增速約 20%、15%、15%;一般通用裝備有同一產品的價格年降,我們預計單價年降幅約5%;綜合下來,營收同比增速約14%、9%、9%。在規模效應下,數控機牀等高端裝備毛利率有望實現提升,預計2025-2027年公司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約 22.0%、22.3%、22.5%。
4.2 盈利預測
對標可比公司選取同爲國內中高端金切機牀的海天精工、秦川機牀、紐威數控、紐威數控、科德數控,以及主業同爲3C消費電子領域的博眾精工、快克智能,截止7月31日,2025-2027年行業平均估值約為47、37、28倍。
我們預計公司 2025-202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44、57.31、62.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14%、9%、9%,2025-2027 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04、5.48、6.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 70%、36%、20%,分別對應8月1日PE約34、25、21倍。公司作為3C設備龍頭、國內同類企業中技術寬度最廣、產品寬度最全的企業之一,擁有近20年行業經驗、能夠為客户提供優質裝備及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市場競爭力強。未來隨着消費電子新一輪創新周期開啟,疊加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公司有望優先受益。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5 風險提示
1)消費電子行業復甦不及預期
公司主營業務與消費電子市場發展直接相關,若消費電子發展(終端銷量等)不及預期,或將對公司相關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2)製造業復甦不及預期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若下游景氣度不達預期,整體行業規模可能面臨繼續縮減的風險,公司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影響。
3)新領域拓展不及預期 ;
若公司新領域拓展不及預期,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持續性,進而導致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股票投資評級説明
以報告日后的6個月內,證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
1.買 入 :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20%以上;
2.增 持 :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10%~+20%;
3.中性 :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10%~+10%之間波動;
4.減 持 :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10%以下。
行業的投資評級
以報告日后的6個月內,
行業指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
1.看 好 :行業指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10%以上;
2.中 性 :行業指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10%~+10%以上;
3.看 淡 :行業指數相對於滬深300指數表現-10%以下。
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
我司及業務合作方在開展證券業務及相關活動中,應恪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廉潔自律的規定,遵守相關行業準則,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和行爲規範,公平競爭,合規經營,忠實勤勉,誠實守信,不直接或者間接向他人輸送不正當利益或者謀取不正當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