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又一廉價航空停運,中外低成本航空為何命運迥異

2025-08-02 15:00

  又一廉價航空停運,中外低成本航空為何命運迥異|姍言兩語

  在國內,全服務航司和低成本航司的業績表現卻與美國相反。

  又一家低成本航空沒能逃過關停的命運。7月31日,澳航集團旗下的低成本航空捷星亞洲航空正式停止運營。

  2004年成立的捷星亞洲航空,主運營基地位於新加坡,航線網絡主要覆蓋從新加坡出發的五小時以內航程,包括到中國的無錫等城市。

  對於停運的原因,澳航集團表示,關閉捷星亞洲航空主要是由於供應商成本上升、機場費用上漲,以及區域內的航空公司競爭加劇,包括亞洲航空和新加坡航空旗下的酷航。這些因素使得捷星亞洲航空本財年預計將出現3500萬澳元的息税前利潤虧損。

  捷星亞洲航空並不是疫情后倒下的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去年11月,美國的低成本航空精神航空(Spirit)就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去年8月,加拿大的Canada Jetlines航空也宣佈暫停運營,加上更早關停的Lynx Air和Swoop Airlines,都是定位低成本航空。

  就連美國的低成本航空鼻祖美西南航空,近年來的業績也持續堪憂。今年二季度,美西南航空的營收下降了3%,其他幾家美國全服務航空的業績則超預期,達美航空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的156億美元營收紀錄。

  對此,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認為,疫情后美國等不少國家的商務出行復甦很快,擁有更多座位等級選擇的全服務航空公司就恢復更快,以旅遊客人為主的低成本航空則恢復較慢。

  為此,此前全部為經濟艙佈局的美西南航空也開始尋求改變:前排增加了間距更大的優選座位,經濟艙分為Business Select、Anytime、Wanna Get Away三種高低不等的套餐;座椅也要陸續改造升級,枕部可進行六個方位調節,並配有電子設備支架。

  上述這些變革都是全服務航司在提供的客艙服務,美西南航空希望藉助提升服務水平,吸引更多追求性價比又有一定服務需求的乘客。

  而在國內,全服務航司和低成本航司的業績表現卻與美國相反。比如疫情后業績最好的國內航司,正是通過效仿美西南航空而成立的春秋航空,而國有三大航等全服務航司,還未實現扭虧為盈。

  2023年,春秋航空的淨利潤就位列上市航司榜首,盈利額在所有國內航司中也是最高的;2024年,春秋航空依然是中國內地最賺錢的航空公司。

  此外,吉祥航空旗下的低成本航空九元航空也是連續兩年盈利,2024年的淨利潤達3.32億元,比2023年的2.11億元進一步增加。

  中外低成本航空命運迥異的背后,是國內市場的階段性運力過剩,以及旅客結構變化帶來的收益下滑。這種情況下,擁有成本控制優勢的低成本航空,就更容易在國內航線的「內卷」中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目前的客艙佈局也不是傳統廉價航空的「全經濟艙配置」,而是將客艙的第一排、第二排座位改造成了「商務經濟座」,比普通的經濟艙多20%~40%的腿部空間,購買商務經濟座的乘客還可獲得專用值機櫃台、優先登機、免費行李額的優惠,這與美西南航空的變革類似。

  這樣的變化,也與航空公司隨着航線網絡的拓展,面臨的旅客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有關。

  如今,一家航司要想吸引更多的客户羣,就需要圍繞低、中、高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形成差異化的服務產品體系,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開拓更多的收入來源,已是低成本航空和全服務航空追求的共同目標。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