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城記 | 「滬九條」發佈,上海「求賢」互聯網優質創作人才

2025-08-02 15:19

新華財經上海8月2日電 (谷青竹) 越來越多城市開始發力互聯網內容創作賽道:7月15日,《上海市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滬九條」)發佈,明確了對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的九條扶持政策;7月25日,成都啟動「自媒V發佈」平臺並推出《成都市服務扶持優質自媒體創作者八條》(以下簡稱「蓉八條」),旨在將自媒體力量與城市治理及產業發展需求系統化鏈接。

相繼出臺的「滬九條」與「蓉八條」清晰傳遞出一個信號:吸引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企業和人才,正成為各大城市驅動文化產業升級和提振綜合競爭力的新賽道。那麼,「上海方案」打算如何行動?

軟實力與硬實力「兩手抓」

依據上海發佈的政策問答,「滬九條」的推出,源於互聯網優質內容已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撐;而支持推動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則是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戰略佈局。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傳播和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於晶認為,「滬九條」是一種系統性的內容治理生態重構——即在尊重市場邏輯的基礎上,打造「創作-產業-話語權」的系統閉環,形成「政策搭台-創作者唱戲-城市獲益」的共生結構,為觀察數字時代政治傳播的「中國方案」提供了關鍵切片。

傳播視角下,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是對城市軟實力的深層建構;經濟維度上,硬實力的鍛造同樣離不開數字內容的賦能。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祝波從政策制定所遵循的經濟邏輯出發,認為「滬九條」推動了數字內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有利於上海提升數字經濟的全球競爭力。

而這一發展路徑之所以能在上海有效落地,核心在於: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細分領域,數字內容產業的蓬勃生長,本就以上海服務業肥沃的發展「土壤」為深度依託——這座城市歷來以服務業為經濟主引擎,其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更呈逐年攀升態勢。7月25日發佈的2025年上海經濟半年報顯示,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佔比達79.1%,再次刷新紀錄。其中,與數字經濟深度交融的信息服務業表現最為亮眼,增加值為3637.29億元,同比增長14.6%,拉動GDP增長1.7%,在各行業中貢獻最大,已成為上海新的支柱產業之一。

進一步,從戰略定位到實踐落地,「滬九條」打造了市區兩級政策協同機制,支持黃浦區、楊浦區建設在全球範圍具有影響力、引領力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上海發佈的政策問答指出,這一規劃是匹配兩區現有核心產業和頭部平臺的綜合優勢,為政策落地和集聚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

黃浦區可以發揮小紅書總部效應以及金融科技產業優勢,利用中央科創區、外灘第二立面等空間資源,重點吸引金融、科技、時尚類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入駐,同時可發揮區內人力資源、法務、財税等方面的專業服務業優勢。

楊浦區則擁有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總部,「在線新經濟」入選上海首批「市區協同」千億元產業集羣,區內已吸引多家頭部MCN機構和互聯網內容平臺入駐,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2024年,數字經濟也首次成為楊浦區的税收貢獻最大產業,目前全區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800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佔全市近五分之一。

據悉,B站10萬粉絲以上的UP主(指投稿人)中,有超過15%來自上海;200萬粉絲以上的UP主中,來自上海的比例超過30%。B站對新華財經表示,「給力」的政策為營造更優創作生態注入了強大動力。公司將在落實「滬九條」層面,為內容創作者提供更切實的創作支持,包括現金獎勵和額外流量扶持、全方位更可靠的成長保障及更多元的成長機會;在創作者遭遇版權被盜、名譽侵害時,提供更堅實的法律援助和維權支持,讓好內容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

營造開放流動的優質創作生態是關鍵

「滬九條」發佈當天,楊浦區的「YOUNG立方」18條新政也正式推出。基於此項政策,作為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被稱為「野生上海文化大使」、全網粉絲超500萬的上海話視頻博主G僧東入駐位於楊浦區的200平米嶄新辦公空間,可享三年梯度租金減免、首年租金和物業費全免。「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一個互聯網創作要素濃度高的場域里,得以擁有和其他博主隨時隨地開展跨界合作的機會。」G僧東告訴新華財經。

當基礎運營成本被政策化解,創作者便有了余力去眺望更大的舞臺。目前,G僧東團隊已在多個海外平臺進行佈局,且漲粉情況良好。「‘滬九條’明確鼓勵優質互聯網內容‘出海’,這與團隊發展的方向高度契合。未來,團隊計劃邀請國際知名人士參與節目,期待借政策的‘東風’,助力自身在國際市場‘揚帆起航’。」G僧東表示。

不過,播客(音頻自媒體)製作人梵一如認為,規模化團隊或頭部博主固然能快速享受到政策紅利,但支撐起互聯網內容創作這片汪洋大海的,終究是無數獨立化、零散化、原子化的小微UP主或小型團隊。從微觀個體出發,期待能讓更多從業者都從中受益。

他進一步補充道,在「人人皆有麥克風」的社交媒體傳播格局中,創作是不拘時地都可進行的活動。因此,突破賦能固定有形的辦公空間,在開放流動的環境中營造便於互聯網創作的無形優質生態,料應可以釋放海量博主的創作活力,形成指數化的規模效應。

「梧桐樹下寫文章、風貌區內搞直播、咖啡館里開腦暴、煙火氣中聊靈感,這是互聯網創作者的共同願景。」梵一如憧憬。

文化和人才的集聚高地

2024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為6305億元,增長7.1%,佔GDP比重達28.8%。《2024年抖音電商達人成長報告》顯示,杭州位居直播帶貨城市榜首,擁有綜合類和垂直類頭部直播平臺32家、近5萬主播,直播相關企業註冊量超5000家,數量列全國第一,帶動就業超100萬人,相當於每244個人里有一個是主播,12個人里有一人從事直播相關行業。

長三角的互聯網經濟格局中,杭州已然構建起萬億規模的直播電商產業鏈。在此背景下,上海要如何打造自身的差異化優勢?

梵一如認為,上海在骨子里流淌着的文化質感,纔是這座城市最能吸引互聯網創作人才的底氣——那種藏在街頭巷尾的藝術氣息、融在日常里的審美積澱、多元文化碰撞出的靈感火花,共同凝練成了上海區別於也領先於其他城市的文化穿透力。

在文化活動方面,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全市共舉辦營業性演出57238場(不包含娛樂場所演出),接待中外觀眾2545萬人次,同比增長均超兩成。在文化資源方面,據《上海市博物館發展2024年度報告》,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達171座,每14.5萬人便擁有一座博物館,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正是上海的文化「沃土」,為新興文化業態的迅速「抽芽」提供了充足養分。以近兩年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音樂劇產業為例,上海音樂劇票房佔全國比重達56%,可稱遙遙領先。同理,對互聯網內容創作者來説,上海也是激發創意、輸送靈感的最佳文化場域。

「上海是一座鮮活的創作素材庫。」百萬粉絲抖音號「huhu壯壯」的主理人、獨立美粧博主Leslie感嘆。一方面,上海是品牌活動落地的核心主場——無論是時尚新品發佈、高端系列亮相,還是潮流線下體驗、跨界文化展覽,吸引大量時尚穿搭、潮流生活、國際品牌解讀等領域的創作者定居。另一方面,上海又是不斷催生生活化新鮮元素的理想城市,特別適合拍攝「逛吃」等充滿煙火氣的內容。

此外,在Leslie的經驗中,對不少考慮電商化經營的品牌來説,杭州作為「電商之都」,是直播工作室、實驗室等產業落地的首選;而上海則是高學歷人才集聚的總部高地,常成為核心決策團隊的辦公重鎮。

這種優勢在楊浦區五角場街道僅700米長的大學路上便可見一斑:復旦、上海財大等知名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科技園區薈萃,其創新氛圍與B站二次元、知識類內容生態高度契合。楊浦區五角場街道黨工委書記秦恆介紹,以「滬九條」發佈為契機,因集聚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而聞名的「V聚場」前來落户,構建起了「大學-大廠-大V」的「創新大三角」。

可見,滬杭間的差異化佈局已日漸清晰:杭州以電商產業鏈的運營實踐構築起核心優勢,上海則發力高端人才和文化底藴來深耕總部經濟。兩者優勢互補,共同為長三角互聯網數字經濟的升級注入合力。

編輯:談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