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2 09:06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按照《通知》要求抓緊組織實施,於2025年9月30日前將監察結果報送至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41家國內多晶硅企業按照地區劃分進入上述節能監察名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工信部辦公廳已印發《2025年度國家工業節能監察任務清單》,這項任務清單的名單上包含了51家分類為光伏、多晶硅、單晶硅和工業硅的企業。這其中,在多晶硅的分類中僅有4家位於青海的多晶硅企業。
查閲工信部官方網站公示的信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國家節能監察任務是該部委每年執行的慣例行動。但不同的是,其每年公佈的重點行業和企業數量有所差異。
2023年,工信部確定的該年度國家工業節能監察任務企業4391家,涉及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等33個重點行業。2024年,確定了2899家,包括石化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金屬、造紙、紡織等39個重點行業。今年則確定了2797家,包括鋼鐵、煉化、合成氨、水泥、電解鋁、數據中心等重點行業領域能效專項監察2590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信部發布的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里的企業,不少並未進入2025年度工業節能監察任務名單中。這表明,隨着專項行動的展開,多晶硅行業今年的節能監察覆蓋面將十分廣泛。
通過對比往年的節能監察任務信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過去兩年里,多晶硅行業僅在2023年成為重點監察領域。同時,這也是近幾年來,工信部首次在官網單獨發佈針對開展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情況的通知。
即便是在開展監察的2023年,工信部也僅在公佈當年度國家節能監察任務清單后,附上了《多晶硅行業能耗專項監察工作手冊》(下稱《工作手冊》)。
那麼,多晶硅專項能耗監察的工作內容包含哪些?
《工作手冊》顯示,其監察程序包括四步:一是企業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自查,向地方主管部門(或節能監察機構)提交自查報告;二是地方主管部門委託節能監察機構對企業自查報告進行初審,按有關要求實施現場監察;三是節能監察機構根據初審及現場監察情況,編制節能監察報告,報送主管部門;四是省級主管部門匯總監察結果,編制「專項節能監察工作報告」,按時報送工信部。
自今年7月以來,國內光伏行業掀起了新一輪整治無序競爭的熱潮,「反內卷」進入2.0階段。
而在這一階段中,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釋放治理信號。
根據工信部網站消息,7月3日,工信部召開光伏行業製造業企業座談會。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李樂成指出,要堅決落實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關於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決策部署,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7月25日,光伏行業2025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來自工信部電子信息司以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代表透露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下一步電子信息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規範行業發展,強化標準引領,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工信部電子信息司二級巡視員吳國綱指出,在規範光伏行業發展方面,工信部電子司將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強化規範條件的政策引導作用,定期公告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實行社會監督和動態管理,持續營造以創新為引領、以質量為優先、以公平爲準則的市場環境。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桂小陽則提出,要全行業協力破解難題,「當前光伏行業出現的非理性競爭加劇、低價中標、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全行業要積極面對和解決,希望行業樹立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至上的發展共識,抓好安全生產,堅持生態優先,招投標中摒棄最低價格中標的觀念,持續提高技術標準,推動實現產品優質優價。」
此次工信部所發佈的2025年度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中,被監察的企業包括協鑫科技、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東方希望、青海麗豪等多晶硅企業旗下生產公司,共計41家,多數位於內蒙古、四川、雲南、青海等地。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份名單幾乎包含了當前國內所有在產硅料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多晶硅專項監察任務公佈的時間點,恰逢多晶硅產能整合的消息持續發酵。
7月29日,有媒體報道稱多晶硅企業於當日召開了閉門會議,全國主要多晶硅企業高管就整合併購方案進行探討。
不過,就在當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針對部分媒體報道的多晶硅整合方案內容發文闢謠表示,「近日,有部分自媒體發佈了關於光伏行業反內卷,特別是多晶硅方面工作的新聞,相關內容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事實上,就多晶硅環節而言,其市場真正的回暖,一方面需要企業主動自律強化「反內卷」意識並提升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依託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驅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