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復旦大學「經貿博弈、科技躍遷與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圓桌會成功舉辦

2025-08-02 09:23

2025年全球經濟充滿變數,貿易戰、科技躍遷及地緣政治風險頻發,金融市場成為觀察宏觀趨勢的關鍵窗口。

7月31日晚,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成功舉辦第5期復旦大學南土國際金融政策圓桌會,主題為「經貿博弈、科技躍遷與當前國際金融形勢」。本次研討會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牽頭組織,旨在從經濟學、金融學等多學科視角,深入探討全球經濟復甦、關税戰、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為中國資本市場應對國際形勢新變化提供學術參考。來自復旦大學、工銀國際、上海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當前國際金融形勢的核心議題展開了富有深度的交流與研討。

會議由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教授主持。觀察者網進行獨家報道。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從金融市場角度系統剖析全球經濟趨勢。他指出,2022年全球「股債匯幣四殺」反映滯脹困境,2023-2024年確認全球經濟復甦周期,但近期關税戰引發預期波動,過去三個月市場信心顯著回升,港股上漲近30%,跑贏全球市場,反映中國資產吸引力增強。中概股迴歸及優質IPO推動香港重回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位,IPO規模超倫敦、紐約。他強調,中國經濟面臨通縮風險,需通過逆周期政策激活需求,政策需更有效直達微觀主體。程實提出,資本市場是預期、消費、科技的樞紐,激活財產性收入對提振消費至關重要。人工智能與穩定幣代表科技躍遷方向,中國在垂直大模型應用上具潛力,但需警惕地緣政治風險未被市場充分反映。他主張,中國應抓住科技突破與資本市場改革機遇,通過「減速增質」應對大國博弈,提升經濟質量,保持全球競爭力。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尹應凱提出中國經濟韌性源於超大規模市場與完整產業體系。他以Deepseek模型、春晚機器人、《哪吒之魔童鬧海》、胖東來商業模式、民營企業座談會為例,強調科技與文化自信的崛起,凸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尹應凱指出,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突出,可依託高效物流與產業鏈生態實現低成本高競爭力。他主張通過資本市場增強金融韌性,提出「變中求穩、亂中取勝」的八字方針,呼籲以實力為壓艙石,推動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佔據主動。

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資金交易部首席經濟學家秦勇從大國博弈視角分析中國面臨的複雜關係。他指出,關税戰下中國製造業承壓,7月PMI走弱反映需求不足,通縮風險凸顯,需警惕產能過剩與國內需求不匹配。他提出,中國崛起后需妥善處理與美國及周邊國家的關係,避免被孤立。他建議減少對中美競爭的過度關注,聚焦國內需求與長期戰略,通過資本市場吸引長期資金,如養老基金,增強市場整體吸引力,而非依賴短期熱錢。秦勇強調,政策需形成社會共識,為製造業與經濟轉型提供清晰方向。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羅忠洲聚焦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提高資本市場吸引力」。他認為,資本市場是激活財產性收入、應對常規收入下降的關鍵抓手,對人民幣國際化至關重要。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缺乏吸引力資產的瓶頸,需通過資本市場提供穩健、高收益的投資產品。他指出,中國製造業整體實力強勁,紡織、電子等產業轉移屬正常現象,AI垂直模型應用具領先潛力。他呼籲增強國內對製造業的信心,通過資本市場支持科技轉化與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出政策需持續發力,為經濟注入長期動能。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副教授李天棟指出,特朗普對俄貿易的極端關税政策可能迫使中國在俄關係上做出艱難選擇。他強調,地緣政治風險未被金融市場充分反映,可能對宏觀經濟與企業估值產生劇烈衝擊,需警惕其潛在威脅。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張陸洋從科技與國際化視角展望中國未來。他提出,中國受制於全球化的深層原因需進一步分析,如國際規則制定權與金融體系依賴度。他強調,資本市場不僅是財富分配樞紐,更是科技轉化為經濟的橋樑,參考納斯達克對美國創新的推動作用,中國需通過資本市場支持科技企業早期融資,加速先進科技領域的突破。他看好中國在高科技與軍工領域的突破,如核聚變發電與航天技術,認為科技發力將輻射民營經濟,實現「減速增質」,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本次研討會緊扣經貿博弈與科技躍遷的熱點議題,專家們深入剖析當前國際金融形勢的挑戰與機遇,為中國在複雜環境下的戰略應對提供了多元思考。楊長江教授在總結中指出,本次圓桌會體現了「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的結合,將金融學的理論框架與市場實踐相輔相成。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存反覆,中國憑藉製造業優勢與科技潛力具備應對挑戰的韌性。資本市場作為預期、消費與科技的樞紐,對激活內需、人民幣國際化及經濟轉型至關重要。中國需警惕通縮與地緣政治風險,通過逆周期政策與科技突破實現「減速增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