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2 07:25
「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這都是一個非凡的季度」,蘋果CEO蒂姆·庫克説道
當地時間7月31日,蘋果公司公佈了2025年第三財季(截至6月28日)的財報。數據顯示,蘋果本財季總營收達到940.4億美元,同比增長10%,創下自2021年12月以來的最大漲幅;淨利潤達244.3億美元。其中iPhone收入445.8億美元,同比增長13%,預估400.6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蘋果該季度中國區營收153.7億美元,同比增長4.4%,預估151.9億,結束了前兩個季度的下滑,恢復增長。
iPhone之外的其他硬件方面,第三財季,Mac的收入達80.5億美元,同比增長15%;iPad的收入為65.8億美元,同比下降8%;可穿戴設備和其他硬件產品(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營收為74億美元,同比下滑8.6%;而服務業務(包括iCloud、Apple Music、AppleCare等)延續增長態勢,第三財季營收為27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
財報發佈后,蘋果美股盤后上漲2.42%。
「這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庫克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説道,他將本季度業績好轉的原因歸結於iPhone、Mac和服務業務的兩位數增長。
此前,曾有聲音質疑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税政策「幫助」蘋果公司實現了一個「爆炸性」的季度表現——消費者們因擔心「對等關税」將大幅提升手機廠商的成本而出現了「搶購潮」。對此,庫克坦誠「關於關税的討論確實在4月份引發了異常的購買模式,主要集中在iPhone和Mac電腦在美國的銷售上」,但他認為「總體而言,這種提振作用是有限的。」庫克補充道,蘋果本財季10%的收入增長中,僅有1個百分點來自這些「提前購買」行為。
庫克解釋道,iPhone收入強勁,是因為iPhone 16比去年同期發售的iPhone 15更受歡迎,iPhone 16的銷量較上一代產品「強勁增長了兩位數」。庫克還特別強調了現有iPhone用户升級新機的熱情。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出現反彈,該財季內,來自大中華區的收入同比增長4%至153.7億美元,這也是其自2023年第四財季(相當於自然年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庫克在會議中特別提到,中國對部分設備提供的補貼(「國補」)幫助了蘋果在該地區的發展。「這項補貼確實適用於我們的部分產品,而且顯然有幫助。」庫克稱。
彭博社在報道中調侃道,「你其實不必看財報的數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出色的季度——你只需聽聽庫克的語氣就能知道。他在陳述時明顯情緒高漲,這次電話會議的基調與上個季度形成了鮮明對比。」近幾個季度以來,由於增速明顯放緩,庫克持續面臨來自華爾街投資者和股東們的壓力。有2位分析師甚至稱,蘋果應該用一位更注重產品的首席執行官來取代庫克,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
但有媒體分析指出,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iPhone銷量強勁、中國區收入反彈,為該公司過去一年陷入困境的兩大業務領域提供了急需的提振,也讓庫克喘了一口氣。然而,蘋果在生成式AI、智能助手領域的明顯落后仍然為蘋果的業績「蒙上了陰影」。
今年以來,蘋果股價累計下跌約15%,表現遜於英偉達、微軟等其他科技巨頭,除了關税風險外,主要原因是蘋果的AI推進緩慢、無法及時兑現承諾。其中,蘋果語音助手Siri的表現與宣傳存在落差,甚至直到現在,國行iPhone 15Pro系列、iPhone 16系列的用户仍無法體驗到蘋果的AI功能。
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正在大幅增加投資,蘋果升級后的 Siri 正在「取得良好進展」,並計劃明年發佈新版本
「從人工智能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重點是將人工智能功能放在平臺上,這些功能是高度個性化、私密和無縫集成的。我們正在大幅增加投資,我們也重新分配了相當多的人,專注於公司內部的人工智能功能。」庫克説道。
他還介紹稱,在接下來的四年里,蘋果將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在先進製造、硅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創造就業機會。
但此前外媒報道指出,蘋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多位關鍵人才已被社交網絡巨頭Meta挖走。繼蘋果大語言模型團隊負責人龐若鳴后,Meta近期又聘請了蘋果公司的兩位關鍵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馬克·李和湯姆·岡特加入其超級智能實驗室團隊。分析指出,人員流失可能會進一步打擊蘋果的人工智能雄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