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2 01:12
桂浩明(市場資深人士)
保險公司收取了客户的保費后,需要對這些資金加以管理,在確保應對賠付需要的同時,也能夠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從實踐來看,保險公司一般都會把大量的保險資金投入資本市場,這主要是因為資本市場有較好的流動性,而且獲利機會較多,特別適合久期管理的需要。
我國保險資金,原本只可投資國債等固收產品,后來允許進入股市,不過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保險資金在股市中並不活躍,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其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往往大幅低於政策允許的標準。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一是當時股市上下波動幅度比較大,讓險資望而卻步。二是當時房地產市場比較火爆,把資金以一定形式組合起來投向房地產項目,收益高且風險也不大。但這種局面在近幾年發生了變化,房地產市場走弱使得投資險象環生,險資不得不選擇退出房地產。而不斷下行的市場利率,也使得險資在債券的投資中盈利空間被壓縮,甚至有可能出現損失。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保險公司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對股市的投資。不過當時主要的投資模式是建立投資組合,或者投資ETF等一攬子品種,充當普通機構投資者的角色。
進入2020年之后,更大變化出現了,險資不但加碼買股票,而且還對其中的一些個股重倉持有,以致觸及舉牌線。據統計,2023年險資共9次舉牌8家上市公司,到2024年則20次舉牌18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更是21次舉牌17家上市公司。與頻繁舉牌相對應的是,動用的資金也大幅度增加。2023年中國太保舉牌光大環境H股,投入資金8.66億港元。而今年平安人壽舉牌招商銀行H股,累積投入資金已經超過583億港元。
出現這樣的變化,反映出在低利率背景下,險資對於經營良好且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情有獨鍾,並且把獲取紅利作為重要的盈利模式,從而開展長期投資,而之前則比較看重做差價的收益,投資周期相對較短。另外,險資除了關注銀行等金融板塊股票外,對於公用事業、環保等基礎領域板塊的投資也在加大。以往險資也會投這些行業的債券信託等,但現在開始直接買股權,這里既有其股票價格相對較低的原因,同時也傳遞了險資參與其資產整合的意向,投資目的趨於多元化,這也符合作為專業投資者的行為模式。此外,險資舉牌的重點是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的H股,這里有AH價差的原因,同時H股市場的一些特點更加適合大資金舉牌。
險資頻繁舉牌上市公司,表明隨着機構投資者隊伍壯大,他們要求獲得市場話語權以及定價權。舉牌行為,在本意上當然是種投資,但又超越了普通投資的範疇,藴含了做積極股東以及增加對公司影響力的諸多因素。在資本市場進一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