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多方利好 企業紛紛籌劃赴港上市

2025-08-02 00:01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關鍵詞 | 企業  籌劃赴港上市共 2164 字 | 建議閲讀時間 分鍾

7月29日,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目前正在籌劃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事項。同時,公司正在與相關中介機構就本次H股上市的具體推進工作進行商討,目前相關細節尚未確定。得益於自去年起,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持續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加快符合資格的A股公司申請審批流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0家A股公司官宣籌劃港股上市。相關機構表示,對於那些希望增強全球化佈局的A股公司而言,赴港上市不僅能夠顯著提升他們在境外市場的融資能力,還能助力其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拓展業務版圖。

年內赴港上市企業盤點

主營鋰電池隔膜的星源材質晚間公告,公司已於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公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資料。

國內電解液企業天賜材料公告宣佈,計劃公開發行H股股票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主營鋰電池的億緯鋰能公告稱,公司已於2025630日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遞交了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並上市的申請資料。

寧德時代H股在港交所上市,吸引了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資局等頂尖投資機構在內的23家基石投資者,共募集資金逾353億港元。

主營改性塑料的國恩股份表示已正式開啟境外發行H股並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的上市籌備進程。

主營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業務的中偉股份遞交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上刊登本次發行並上市的申請資料。

海辰儲能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為何青睞赴港上市

近年來港交所優化了上市流程,將A+H股審批周期縮短至30個工作日,並降低最低H股數門檻(以寧德時代為例,從官宣到遞表僅用兩個月)。門檻低、審批快且成功率更高,加之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明顯轉好,這些都吸引了亟需補充資金的諸多企業。

另外,今年港股IPO獲基石投資與機構配售部分受國際機構投資者追捧,全球基金對中國資產配置興趣提升,外資基石投資者規模創近5年新高,南向資金成為港股市場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年初至今僅7個月,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已超過8200億港元,這一規模超過了2024年全年水平,為市場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撐。

赴港上市成為企業走向全球化佈局的重要跳板。運用國際化資金,建設國際化項目,是多家企業的共同選擇。以寧德時代為例,5月20日,寧德時代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此次香港上市,創近年上市速度紀錄,從2月11日交表到上市,歷時僅3個多月。寧德時代是次IPO全球發售1.355786億股H股(含行使發售量調整權額外發行1768.41萬股),每股定價236港元,募集資金總額約356.57億港元,所得款淨額約353.31億港元。寧德時代另有15%超額配股權,倘后續悉數行使,全球發售股份數目將增至約1.56億股,募資將達到410.06億港元(約52.2億美元)。所募的資金將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據招股書披露,參與本次基石認購的投資者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高毅資產、瑞銀、橡樹資本、未來資產、加拿大皇家銀行、太保、泰康、博裕、景林等23家。其中,中石化、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分別認購5億美元、5億美元、2億美元。

港股募資要克服多重挑戰

儘管港股低門檻和國際化優勢對企業吸引力很大,但並非意味着港股上市是想上就上的,還要克服多重挑戰。首先,儘管港股對是否盈利的包容性較高,但對環保、財務等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透明度要求也很高。以環保為例,港交所不僅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還計劃從2025年起實施更嚴格的氣候信息強制披露規定。企業要實現港股上市就需在環保、方面投入更多,這對容易出現環保危機的能源企業來説需要謹慎權衡。

若企業同時在內地和香港上市(A+H架構),還需同時滿足兩地監管要求,境內外的財務審計標準差異,從而增加了合規復雜度,這也是不小的資金投入成本。

其次,港股普遍存在估值折讓的現象,同樣的公司港股估值明顯低於A股。這意味着企業赴港上市,需要做好融資打折的心理準備。

此外,港股流動性長期弱於A股,尤其是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企業實施難度較大。一方面,港股流動性集中於頭部企業,中小市值公司易陷入「低成交—低估值—融資難」的惡性循環,導致H股融資規模受限;另一方面,港交所雖通過降低H股比例門檻(如從15%降至10%或30億港元市值)減輕資金壓力,但小型公司仍需面對複雜的跨境資本管理。此外,港股投資者偏好現金流穩定的成熟企業,新興行業或中小型科技公司或難以獲得足夠關注,進一步削弱其融資能力。

因此,對企業來説,港股上市只是起點,而非終點。機會與挑戰並存,如何應用好港股這個國際化的資本平臺,需要做好長期穩健經營和長遠戰略規劃的準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