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麥當勞中國:八年來門店數量增三倍,約半數董事會成員為中國人

2025-08-01 22:13

「只要能對市場做出有效迴應,企業就能為長期發展搭建穩固平臺,而麥當勞始終看好中國市場,當前正是發展的關鍵時機,困難中往往藴藏着大量機遇,企業應當積極把握。」8月1日,在「金拱門」八周年之際,麥當勞中國首次發佈《金拱門八周年美好實踐報告》,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羣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 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

2017年8月,麥當勞中國完成股權轉型,以特許經營的方式推動業務發展,正式步入「金拱門」時代。目前,中信資本聯合體是麥當勞中國的控股股東。八年來,「金拱門」以「全球品牌+本地運營」的模式,實現在中國市場加速發展。當前,麥當勞中國每年服務的顧客人次超過13億,APP累計下載量超過1.3億。

日均開店2至3家,門店將靈活佈局加速下沉

「進入金拱門時代的麥當勞中國,已成為全球麥當勞門店數量第二多的市場,也是發展最快的市場。全球新開的麥當勞餐廳約有一半在中國。」張家茵向記者介紹,到目前為止,麥當勞中國的餐廳數量已突破7100家,是8年前的3倍,餐廳遍佈了全國超過280個城市。今年也會進入青海和寧夏地區,餐廳網絡將覆蓋至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

談及后續的開店計劃,張家茵向記者表示,2023年時麥當勞就提出,向2028年更強大、更美好、更智慧的一萬家餐廳目標出發,「現在我們還是以每年1000家的速度在前進,對日均開2至3家的開店速度感到滿意。未來也將加速持續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希望開出來的餐廳模式和產品等都可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需在自身發展與市場快速變化之間找到平衡。

張家茵指出,企業應堅持長期發展規劃,對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需以短期舉措應對,但要始終着眼大局變化,「部分短期迴應舉措可能對即時收益有助益,卻未必符合長期健康發展的需求。例如,價格促銷有時是短期內必須採取的應對手段,但對於那些可能影響長期可持續性的定價策略,麥當勞會盡量避免。」同時,張家茵也指出,一直以來麥當勞中國把消費者能負擔得起的價格當成一大優勢。

從行業視角看,外賣領域的競爭同樣備受關注。張家茵表示,更多參與者的加入能推動行業發展,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這有助於促進行業形成良性發展態勢。」對於麥當勞而言,態度是歡迎競爭,但同時也希望各方在價格策略上保持可持續性,以更理性的方式進行定價。

這一優勢的背后,是麥當勞在新店模式上的靈活佈局。

「線下生意對麥當勞中國而言仍是大頭,優質的線下門店體驗既是重要平臺,也是其競爭優勢所在。」談及未來新店模式,張家茵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麥當勞中國約九成的訂單都是通過手機或自助點餐機,超過6000家餐廳都有智能取餐櫃。在餐廳開設模式上,麥當勞追求更高的靈活性,而非單一化的開店策略。

張家茵進一步介紹,例如進入重要商圈時,會採用「多拳頭組合」模式佈局,考慮到人們既有日常居住的生活圈,也有周末聚集的活動圈,會針對不同場景匹配相應的門店形態。具體而言,針對工作場景的餐廳,核心在於效率,聚焦快速服務,配備取餐櫃等設施,確保午餐高峰時段的取餐便利性;而並非盲目跟風 「小店趨勢」。

本土化超九成的供應鏈與半數華人的董事會

本土運營是支撐麥當勞加速拓店的關鍵因素。

「麥當勞中國超過九成的食材來自本土採購,8年來本土供應商的數量佔比提升至六成。」麥當勞中國的首席影響官顧磊向記者指出,麥當勞從食物的源頭把關,和供應商一起利用本土的養殖和種植的優勢,優選了非籠養的白羽雞、沒有添加的牛肉餅以及葵花卡諾拉油等豐富的高品質食材。此外,麥當勞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把食品安全落實到了從農場到餐桌,包括生產、運輸、倉儲、餐廳的各個環節。

「在過去的5年中,我們和供應商一起投入超過120億元,打造供應鏈能力。」顧磊進一步介紹,採購本土化的提升得益於8年來麥當勞打造的「麥鏈」,也是麥當勞中國的特色供應,由麥當勞全球的供應商和中國本土的領軍企業共同打造的供應鏈網絡,「麥當勞全球的供應商也都跟隨我們在中國投資設廠,在此期間我們也發展了很多本土的供應商。」

本土化的深入,更離不開團隊與組織架構的支撐。

當前,麥當勞在中國的員工數量超過20萬,其中有一半員工是00后。談及中國團隊,張家茵表示,中國團隊包含從董事會到管理層再到前線的每一個員工,擁有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充分理解中國市場。無論是對消費者的洞察,還是對中國消費行業、數字化生態的理解,都能從決策到執行,更快、更精準地抓到重點。此外,麥當勞中國也擁有一支超過450人的IT和數據團隊,可以百分百實現自研創新。

「推動本土化的關鍵在於組織架構層面的調整,尤其是本土化董事會的設立。」張家茵進一步表示,以往管理團隊需向遠在新加坡的總部匯報,如今則向本土化董事會匯報,該董事會中約半數董事為中國人且常駐國內。這使得團隊在市場洞察、局勢判斷等方面能實現高效溝通,充分交換不同觀點,從而達成最優決策,這是推動本土化進程的核心成功要素。

值得一提的是,麥當勞中國的股權結構雖有調整,但核心穩定未變。

去年10月下旬,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宣佈,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信宸資本與中信股份簽訂協議,收購其持有的麥當勞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業務(以下簡稱「麥當勞中國」)股份,交易后,中信資本聯合體(包括中信資本及其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信宸資本)仍為麥當勞中國的控股股東。當時,麥當勞中國迴應澎湃新聞稱,此次交易將進一步簡化麥當勞中國的股權結構,也是基於對中國經濟與消費市場增長前景以及麥當勞中國發展潛力的堅定看好。

而談及此前麥當勞中國的股權變動,張家茵此次迴應稱,2024年麥當勞中國背后的基金構成有所變化,但核心領導層面保持穩定。麥當勞中國董事會主席始終由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擔任,中信資本聯合體作為控股方,與麥當勞中國董事會架構均未改變,這使得公司運營維持一貫的穩定性。目前,麥當勞中國的股東結構中,投資人對中信控股聯合體高度信任,同時也認可公司管理層團隊。在日常運營中,各方始終保持密切溝通,基於互信開展協作,共同推動麥當勞中國業務的穩健發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