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分紅險「成績單」首尾分化 長期表現更應關注

2025-08-01 23: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來,分紅險紅利實現率「成績單」出現分化。最新行業數據顯示,一些產品的紅利實現率超200%,一些產品的紅利實現率則低至30%,甚至同一公司不同分紅險產品紅利實現率首尾差逾220個百分點。隨着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分紅險預定利率亦告別「2.0時代」,普遍調降至1.5%至1.75%。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利率下行通道中,分紅險憑藉其「低保證+高浮動」的特性,相對吸引力提升,而險企投資能力,尤其是權益投資水平,將成為決定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勝負手」。

同公司產品紅利實現率頭尾差距大

從各險企已披露的數據來看,紅利實現率達100%的產品中,陽光人壽至少17款,平安人壽至少12款,國聯人壽至少11款,新華保險至少7款,瑞泰人壽至少6款,大家人壽至少3款。據保險行業研究諮詢平臺「13精」統計,2024年10月之后銷售的160余款分紅險產品中,分紅實現率平均值為104.06%,中位數為101.00%。從數量上來看,超94%的產品分紅實現率超100%。

有的分紅險產品紅利實現率更是突破200%。其中恆安標準人壽某款養老年金險產品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紅利適用期間的年度紅利實現率達253%。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公司不同產品紅利實現率可能「天差地別」,仍以恆安標準人壽為例,其同時也出現了紅利實現率僅為30%的產品。多款產品紅利實現率達100%的陽光人壽,也出現了部分產品紅利實現率低於50%的情況。

據瞭解,分紅險保單利益由合同保證利益與非保證的浮動紅利構成,后者實際分配水平即體現為「紅利實現率」,這一指標反映了保險公司實際派發紅利與產品説明書演示值的比率,實現率大於100%表明分紅超預期。業內分析認為,若以2025年10月以來銷售的新產品為計算基礎,若紅利實現率達到100%及以上,分紅險產品的理論收益率則保持在3%至3.2%之間。

業內人士同時提醒,單期的紅利實現率不宜成為選擇分紅險產品的唯一標準。熟悉保險銷售業務的業內人士介紹稱,在選擇分紅險時,需注意「預定利率」「演示利率」「紅利實現率」和「實際收益率」的區別。

據瞭解,「預定利率」構成分紅險保證利益的定價基準,決定保單現金價值及滿期金的確定性部分;「演示利率」則僅用於非保證紅利的預期推演,其高檔水平常參考歷史投資表現;最終實際分紅主要通過「紅利實現率」體現,該指標動態反映了險企的經營能力。而投保人真實收益則需以「實際收益率」來衡量,其計算同時依賴預定利率生成的保證利益與經實現率修正的分紅,通常低於演示利率高檔假設。這位業內人士説,「投保人決策應同步關注預定利率及險企近五年紅利實現率穩定性。」

針對分紅險發展新形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日前下發了《關於分紅險分紅水平監管意見的函》,明確提出,保險公司應充分論證擬分紅水平必要性、合理性和可持續性的相關情形,不得偏離賬户資產負債和投資收益實際情況,隨意抬高分紅水平搞「內卷式」競爭。

預定利率告別「2.0時代」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佈的最新一期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較上期下降14個基點,已連續兩個季度低於預定利率實際水平25個基點以上。根據相關監管規則,保險行業正式進入預定利率調降、產品切換期。

根據規則,保險公司將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並在兩個月內平穩做好新老產品切換工作。同時,在調整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時,將按照一定的差值,合理調整分紅險和萬能險預定利率最高值。

目前,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第一時間發佈了調整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公告。從三家險企的公告來看,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投資型產品中,分紅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

也有險企調定的分紅險產品預定利率更低。據記者觀察,今年以來,恆安標準人壽、中意人壽、陽光人壽、同方全球人壽等多家險企已推出預定利率1.5%的分紅險產品。

顯然,預定利率正告別「2.0時代」。西部證券分析師孫寅説,根據我國香港保險行業經驗,分紅險多采用「低保證+高浮動」模式,保證利率約1%,絕大部分收益由浮動利率貢獻,內地分紅險可能逐步向該模式靠攏。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分紅水平下,預定利率的下調有助於提高紅利實現率表現。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表示,在人身險預定利率調整壓力下,浮動收益型產品吸引力有望增強。「從中長期來看,傳統險預定利率將降至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分紅險等浮動收益型產品將更具發展前景。」

業內分析認為,整體來看,此次調整中普通型、萬能型人身險預定利率直降50個基點,而分紅型僅降25個基點,從利差看,分紅型產品預定利率僅比普通型低25個基點,分紅險相對吸引力將上升。從險企角度看,持續走低的預定利率對負債端形成持續壓力,通過發展分紅險能有效降低負債成本,同時通過浮動收益與客户分享經營成果,提升產品競爭力。

投資能力成為「勝負手」

「分紅險的浮動收益將直接與險企投資收益掛鉤。伴隨前期高收益債券和非標逐步到期,為提升投資收益,險企會加快入市步伐,對高股息資產的偏好將強化,權益投資能力將成為險企在分紅險時代的勝負手。」孫寅説。

從當前資產端來看,長端利率低位運行將對險企形成壓力。據中泰證券研報測算,當前「新錢投資收益率」預計為2.72%,預定利率若高於該模擬收益率水平,則存在「即刻」利差損壓力。總保費中佔比較高的續期保費,由於成本相較新單保費較高,存在「潛在」的再配置利差損壓力。淨投資收益率方面,中泰證券研報預計,2025年至2027年將分別下降29個、21個和18個基點,共計下降69個基點,淨投資收益率分別為3.37%、3.16%和2.97%。

據中泰證券研報測算,根據總資產排序,61家壽險公司過去三年間(2022年至2024年)平均投資收益率的總資產加權平均值為3.46%,中位數為3.80%。其中,中型壽險公司投資收益率平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大型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雖多數高於3.20%的「指導線」,但仍存在較大差異。

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方面,總資產加權平均值為4.70%,中位數為4.93%。八大壽險公司近三年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中國人壽3.7%、平安人壽4.6%、太保人壽4.1%、新華人壽3.8%、太平人壽7.2%、人保壽險6.1%、陽光人壽6.3%、友邦人壽7.1%。

「隨着前期高收益資產陸續到期以及長端利率低位運行,保險公司普遍面臨‘新錢’收益率下行與利差損壓力。預定利率的調降雖在短期內緩解了部分定價壓力,但中長期看,能否兑現甚至超越客户對浮動收益的預期,完全依賴於險企的投資管理能力。」某保險資管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險企在權益投資領域,對高股息資產的挖掘能力、市場波動的應對能力,將直接轉化為分紅險產品的實際競爭力。對投資者而言,在選擇產品時,除了關注當前的預定利率,更應着重考察險企長期、穩定的投資表現和紅利實現率表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