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20:18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中保新知
距離壽險產品新舊產品切換還有整整一個月,各家險企正在開發測試新產品。9月1日起,新產品將集體亮相,預定利率、最低保證利率將下調。
這一個月,將是壽險公司銷售的「狂歡季」,爲了衝擊規模加大對老產品的銷售力度。目前來看,已有險企打出「限時限量」上市的宣傳語。
這一輪預定利率下調源起一次行業會議的召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於7月25日召開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諮詢委員會二季度例會,認為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
隨后,頭部險企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等同步發聲,將調整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分紅險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並將在8月31日前完成新舊產品切換。這也是預定利率啟動動態調整機制以來,觸發第一次利率下調。
雖然預定利率的下調在市場預期之內,但是分紅險與傳統險的非對稱下調,卻是超預期的。普通型、萬能型人身險預定利率直降50BP,分紅型僅降25BP。
業內專業人士表示,在防範「利差損」風險的當下,此次調整幅度讓具有「固定收益+浮動紅利」特徵的分紅險產品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分紅險有望成為險資負債端的主流產品。
01
非對稱下調
其實,過去一段時間,多家頭部險企的高管在公開場合的發言中就表示要「大力發展分紅險」。
相比之下,在低利率態勢下,分紅險更契合險企負債端產品佈局。或許,這也是此次預定利率下調中,對於分紅險非對稱下調的原因。
「從利差看,分紅型產品的預定利率僅比普通型產品低25BP,反映了監管對分紅險的政策傾斜。從長期視角出發,持續走低的預定利率對負債端形成持續壓力,通過發展分紅險能有效降低負債成本,同時通過浮動收益與客户分享經營成果,提升產品競爭力。」西南證券研報表示。
爲了防範風險,監管政策有時也彰顯「預判性」。今年6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分紅險分紅水平監管意見的函》,既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偏離賬户的資產負債和投資收益實際情況,隨意抬高分紅水平搞「內卷式」競爭;與此同時,又優化「限高令」。
作為浮動收益型產品,分紅險很容易引發「內卷式」競爭風險,比如,保險人員在銷售時,提高宣傳收益或分紅率,忽視實際投資收益和風險。
正因為此類情況常有發生,2024年3月,監管部門曾發佈「限高令」,要求分紅險的分紅水平參照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上限3.1%和3.3%。實際執行中,中小型保險公司分紅險不得高於3.2%,大型保險公司分紅險不得高於3%。
而在今年6月《關於分紅險分紅水平監管意見的函》中,監管表示有六類情形之一的,險企應當充分論證擬分紅水平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持續性,提交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審定后實施。在六類情形中,3.2%的紅線被多次提及。
「大型保險公司分紅保險賬户分紅水平上限由3%放寬至3.2%(與中小險企一致,不符合監管評級等要求除外),預計未來投研能力強、分紅水平高的險企將更具競爭優勢。」光大證券認為。
02
有望站上C位
分紅險產品預定利率的下調和金融市場邁入低利率環境幾乎是相伴而行。
2023年7月,分紅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從2.5%降至2%。從2024年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險人身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直到此次,分紅險產品的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至1.75%。
機構普遍認為,此輪調整后,雖然短期會對新保單形成擾動,但從中長期來看利好險企。不僅如此,分紅險會迎來發展窗口期,有望成為人身險產品的C位產品,且頭部險企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強化。
興業證券表示,差異化調整幅度強力驅動行業全面加速向分紅險轉型,其核心價值在於壓降剛性負債成本。分紅險的剛兑成本較低,根據公司投資表現調整分紅收益,客户與公司共擔投資風險,其紅利分配具有彈性機制,分紅特別儲備平滑紅利分配對公司投資端的波動,可降低利差損風險。
切換新會計準則后,相較於傳統人身險產品,分紅險在降低報表波動方面表現更優。
興業證券進一步指出,長期傳統險因採取一般模型法計量,利率和市場的變動等會對當期損益產生較大影響。分紅險因採取浮動收費法,除由於保險成分及維持費用的經驗偏差帶來的影響,以外的其他影響皆由CSM(合同服務邊際)吸收,可以平滑財務報表的波動,進而穩定市場預期。
興業證券樂觀預計,參考過往分紅險作為市場主力產品時保費收入佔比一度超過80%,未來在行業切換分紅險為主流產品后分紅險保費佔比有望再次提升至80%左右。
在中泰證券看來,具有較高分紅險賬户平均投資收益率記錄的高監管評級的頭部公司有望通過合理較高的紅利實現率提高分紅產品銷售競爭力。
中泰證券梳理61家壽險公司過去三年(2022—2024)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和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的較低值作為擬分紅水平對應的投資收益率,得出其中位數為3.76%,且多數高於「指導線」(3.2%)。
「小型壽險公司擬分紅水平對應的投資收益率無顯著特徵;中型壽險公司擬分紅水平對應的投資收益率則平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大型壽險公司擬分紅水平對應的投資收益率,尤其是八大上市壽險公司擬分紅水平對應的投資收益率雖多數高於‘指導線’(3.2%),但仍存在較大差異。」中泰證券表示。
03
紅利實現率回暖
近期,險企陸續公佈2024年分紅險紅利實現率,這實際上是行業第三次公開披露這項數據。
從媒體統計結果來看,雖然總體表現「冷熱不均」,但對比去年,今年分紅險實現率有所提升。從現階段披露的1000多款分紅險產品的紅利實現率來看,兩成左右的產品達到或超過100%。以頭部壽險公司來看,中國人壽有12款分紅險紅利實現率超過100%,其中國壽臻耀傳家終身壽險(分紅型)(2024版)最高,為138%;平安人壽有13款分紅險紅利實現率達到100%,其中平安盛世金越(司慶版)終身壽險(分紅型)最高,為114.3%;太平洋人壽有24款分紅險紅利實現率超過100%,其中太保蠻好人生(傳世)終身壽險(分紅型)最高,為145%。
專業人士向中保新知指出,分紅險產品紅利實現率回暖,主因還在於權益市場回暖,險企投資收益率增加,因此能夠派發更高的紅利。且在去年演示利率下調的背景下,產品分紅更易達到演示水平。
紅利實現率直接決定了分紅險浮動收益部分,是指分紅險產品實際派發紅利與銷售時演示紅利之間的比值,紅利實現率等於100%,説明實際派發紅利與演示紅利一致;紅利實現率低於100%,説明實際派發紅利低於演示紅利;而紅利實現率高於100%,則説明實際派發紅利高於演示紅利。
由於分紅險的部分收益為波動收益,爲了增強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監管部門從2023年開始就要求分紅險紅利實現率更加透明化。
2023年1月,原銀保監會發布《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規則》(以下簡稱《規則》),要求險企應當於每年分紅方案宣告后15個工作日內,在公司官網披露該分紅期間各分紅險產品的紅利實現率。《規則》指出,採用現金紅利分配方式的,披露現金紅利實現率;採用增額紅利分配方式的,披露增額紅利實現率和終了紅利實現率。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一些產品的紅利實現率低於100%,對消費者不具有吸引力,不過,紅利實現率是動態的,紅利本身具有浮動性。
據瞭解,《分紅保險精算規定》明確指出,「保險公司分配給保單持有人的比例不低於可分配盈余的70%」。這説明,分紅險是具備平滑機制的產品,險企可以選擇暫時少派發紅利,多計提分紅保險特別儲備。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些錢就消失了,實際上會進入分紅險賬户逐年累積,且同時屬於保單持有人和股東。未來,當合適時機來臨,險企仍可就這部分錢進行重新分配。
在低率利疊加資產荒的環境下,分紅險無疑是壽險市場的最優選。不過,面對壓力倍增、競爭激烈的市場,大中型險企優勢更為明顯,而小公司必然在夾縫中求生存。誰能在負債端創新和資產端風控二者之間把握好平衡,誰將有希望堅持到最后。
責任編輯: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