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自然災害頻發,低空經濟能否「補位」應急通信?

2025-08-01 19:15

俄羅斯地震、日本海嘯、我國洪澇,乃至為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太平洋島國圖瓦盧正在籌劃的「舉國遷移」...... 最近一樁樁的自然災害事件讓人提心吊膽。

難怪網友會感嘆:為什麼現在極端天氣似乎越來越頻繁了?難道世界末日要來了嗎?

其實答案很簡單。從漫長的地質歷史來看,冰河期和温暖期本就是地球氣候的自然輪迴規律。就像《三體》中所説的,整個人類世界從新石器時代走到現在可能都是一種偶然。所以極端天氣可能並不「極端」,可能是大自然的「平衡」。

但看到極端天氣無情奪走生命時,我們卻不禁感慨:面對大自然的威力,人類其實就像螻蟻。

那麼,爲了儘可能減輕極端天氣帶來的危害,我們人類能做些什麼呢?具體到通信領域,應急通信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01

應急通信: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

據中國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9413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856人,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011.1億元。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后,是無數支離破碎的家庭和撕碎的鮮活生命。

在突發情況面前,通信作為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手段和必要條件,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應急通信,一般指在出現自然的或人為的突發性緊急情況時,包括重要節假日、重要會議等通信需求驟增時,綜合利用各種通信資源,保障救援、緊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它是一種具有暫時性、專為應對自然或人為緊急情況而設立的特殊通信機制。

應急通信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全新的技術,而是各種通信技術手段在緊急情況下的綜合運用,其核心就是緊急情況下的通信。

從大背景來講,應急通信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防災減災救災整體效能,在搶險救災中擔負「生命線、指揮線、保障線」的重要作用。

從小家庭來看,在當下的信息社會中,人們對通信的依賴性非常強。突發事件發生時,一句「平安」彌足珍貴;而長時間斷網則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猜測,造成心理恐慌。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應急通信能力建設,逐步加大投資力度。2024年1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極端場景應急通信能力建設的意見》,提出圍繞構建國家大應急通信框架,以創新突破技術裝備為基礎,以改革完善工作機制為保障,以夯實網絡基礎和提升斷路斷電極端條件保障能力為抓手,全面提升應對極端場景應急通信能力,有力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表示,建強極端場景應急通信能力,對於持續推動應急通信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快構建國家大應急通信框架,維護社會穩定和保護羣眾利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近幾年運營商的集中採購項目里,應急通信,特別是空天地一體化的應急通信設備,是重點投入的板塊。

在投入方向上,一個核心趨勢是技術升級換代。高通量衞星正快速替代傳統衞星,成為解決地面網絡中斷后高速接入的主力,衞星便攜站、衞星電話(尤其是國產天通系統)的採購量激增。同時,設備向小型化、便攜化、集成化發展,單兵裝備、揹負式基站、無人機通信中繼平臺(繫留式、多旋翼無人機搭載基站)的採購比例顯著上升。

例如去年8月,中國移動首次對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機載基站設備發佈集採,在本次京津冀暴雨中就派上了大用場。

02

低空經濟在應急通信中

「立大功」

下面,我想重點談談低空經濟在此次應急中的體現。

去年以來,低空經濟概念便備受關注,目前正經歷着在「被熱捧」與「被質疑」之間反覆拉扯的螺旋式曲折發展進程。

有人説低空經濟是泡沫,是虛假繁榮,是傳統生產力停滯時的「有棗沒棗打一棍子」。也有人説,低空經濟是國家的耐心資本投入領域,如同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樣,是國家的又一次長遠戰略謀劃。

但無論質疑聲如何,在本次災害應對中,低空經濟的實際效用還是得到了有力證明。

無論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還是中信科移動、中興通訊等設備廠商,都提供衞星通信車、衞星基站、便攜衞星通信包以及衞星電話等設備,以便在地面網絡中斷的情況下,藉助衞星通信維持對外聯絡。在衞星通話方面,去年11月,中國移動與中國時空正式攜手發佈了北斗短信業務。在此次暴雨災害期間,中國移動為北京用户提供了為期一個月的免費北斗短信服務,方便用户在緊急情況下與外界取得聯繫。最近天氣狀況變幻無常,極端天氣頻繁出現,考慮到衞星通話功能在關鍵時刻的重要性,我甚至都打算把蘋果手機換成具備衞星通話功能的華為手機了。

除了衞星通信,無人機在此次救援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通過無人機執行災區偵察任務,利用無人機跨過湍急的溪水布放光纜,用無人機空投物資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還部署了無人機空中基站,也就是我們上文中提到的「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機載基站」。據北京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架無人機由河南移動支援,作為遠距離高空無人機基站,它可飛至5千米高空、600千米遠,並能抗6-7級大風。這款無人機利用衞星傳輸來操控飛行,可通過亞太6D衞星實時掌控。基站配備了大功率集束天線,最大覆蓋半徑達3千米,最多可同時為200名用户提供通信服務。

我仔細研究后發現,這架無人機型號為FS100,是由星展測控企業打造的FS100型應急中型複合翼無人機。這家公司擁有豐富的衞星通信設備,近年來隨着無人機的發展,其設備已真正覆蓋海陸空。

雖然星展測控在衞星通信技術方面經驗豐富,但爲了推動無人機發展,去年年初與中國飛龍達成了戰略合作。此次FS100無人機基站就是在中國飛龍的機組人員輔助下成功完成任務的。

星展測控擁有多年衞星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集衞星通信設備和無人機研發的先進技術優勢於一身;中國飛龍則具有強大的機隊規模、廣泛的應用領域以及成熟的通航體系平臺等行業優勢;再加上中國移動的基站信號頻段,三方配合默契,這可以説是低空經濟發展趨勢下的一次非常好的嘗試。 

此外,應急通信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它還與管理層面息息相關。

要知道,應急的核心在於「急」,畢竟在緊急狀況下,時間就是生命。斷網一秒和斷網一小時甚至一天,所造成的影響有着天壤之別。所以,無論是從體系架構的搭建,還是從應急救援的溝通效率提升方面來看,都必須追求高效快速。

正因為如此,中國電信頗具遠見卓識。在今年年初,它成立了二級子公司中電信應急通信有限公司,並且還在全國各地設立省分公司,從應急通信的角度進行獨立佈局,以更好地應對各類應急情況。

此次汛情中,中電信應急通信公司依託覆蓋全國的應急資源調度體系,迅速完成跨區域力量集結:從各地調撥的應急通信車、衞星高通量遊牧站等關鍵設備快速到位,牽頭組建的應急醫療救援隊第一時間挺進災區一線。

這種「全國一盤棋」的調度效率,正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專網調度能力的體現,它讓分散的救援力量形成合力,為搶險救災搶出了關鍵時間,也讓「通信生命線」在最關鍵的時刻展現出可靠性。

03

結語

最后,鑑於極端天氣日益頻繁,不僅是運營商和廠商,普通消費者也應考慮個人應急通信準備。例如,配備一部衞星電話或支持衞星通信功能的手機,以備不時之需,為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