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7:54
近幾年,創新葯賽道成為醫藥生物板塊中最閃亮的存在,尤其2025年一浪高過一浪的創新葯行情吸引了絕大多數股民的關注目光。在創新葯下沉的細分賽道中,抗癌領域無疑是重中之重,畢竟這一領域的突破或許會讓身患絕症的老百姓看到生的希望。
2025年上半年,據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藥品獲批信息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22款抗腫瘤藥物通過NMPA批准上市。這些新葯覆蓋HER2、CDK4/6、EGFR等熱門靶點,為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多發性骨髓瘤、頭頸部鱗癌、膀胱癌、骨髓瘤、白血病等多癌種患者帶來福音。
尤其在多個治療領域,國產新葯接連創下"首個"紀錄,包括頭頸部鱗癌領域首個國產PD-1抑制劑、全球首個AKT抑制劑、全球首款EGFR/cMET雙抗等,標誌着中國本土醫藥創新正加速實現"從0到1"的突破。而這背后也不乏中國創新葯上市公司的身影閃現,比如和黃醫藥、科倫博泰、君實生物、神州細胞、泰恩康等等,它們讓實現頭對頭戰勝K藥的康方生物早已不再孤單。
從變化的角度看,雖然國際知名藥企的新品仍然佔據相當比例,但「中國製造」愈發成為潮流和趨勢。在書面回覆本刊時,明星醫藥私募、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強調,今年創新葯的行情起點,很多人説是三生的雙抗2期管線賣了12.5億美元首付款,實際上這個雙抗源頭還是起源於康方的依沃西雙抗。該藥不僅在國內已經上市,更是在全球開了7個三期臨牀,全面硬剛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藥和療法。在已經公佈的頭對頭結果中,依沃西的無進展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即腫瘤不繼續發展的停滯時間。這對患者來説,生存質量是大幅度的改善。)達到11個月以上,碾壓了k藥的5.7個月。
肺癌領域年內捷報頻傳
港股醫藥雙雄科倫博泰、和黃醫藥「閃光」
「上述依沃西單抗的適應症之一主要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該成就是去年的成果,同樣作為應對肺癌的創新葯,今年產業圈的突破遠不止於此。截至7月1日,全球有2813款藥物在開發肺癌適應症,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最多。今年以來,全球共有9款創新葯的肺癌適應症相繼獲批上市。」
3月10日,首款中國原創的肺癌 TROP2新型ADC藥物蘆康沙妥珠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其研發公司為港股上市公司科倫博泰生物。作為首款中國原創的肺癌TROP2 ADC,它為EGFR-TKI耐藥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具體説來,用於治療經EGFR-TKI和含鉑化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從臨牀數據來看,蘆康沙妥珠單抗單藥對EGFR突變患者的獲益更為顯著。而除去肺癌外,今年對公司來説可謂雙喜臨門,塔戈利單抗(KL-A167)於2025年1月獲NMPA批准上市,用於一線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進一步從公司研發實力看,公司建立一體化ADC研發平臺,擁有30余款差異化管線(10余款處於臨牀階段),覆蓋ADC、單抗/雙抗及小分子藥物。
產業的突破早已映射到二級市場層面,從2023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以來,從年線來看,該股第一年上漲大約70%,第二年上漲大約60%,今年是第三年,目前最新的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了140%。而公募更是對該股愛不釋手,一方面是QDII領域已經漲幅翻番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持續多個季度將該股放在組合的重倉前三位;另一方面是內地基金易方達醫藥生物股票,作為名將楊楨霄管理的產品,其在今年以來連續兩個季度重倉該股。
同樣還是聚集肺癌領域,時間點更近的6月30日,針對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利好消息傳來,賽沃替尼與奧希替尼的聯合療法獲得批准,用於EGFR突變陽性經EGFR-TKI治療后進展,且伴MET擴增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臨牀研究結果顯示,該聯合療法降低患者的疾病進展風險達66%,中位PFS為8.2個月,而化療組則為4.5個月。而這項突破背后的上市公司是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同時上市的和黃醫藥,其港股年內上漲也超過了30%。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聯合療法治療癌症中已有先例,比如呋喹替尼+PD-1用於子宮內膜癌,而呋喹替尼就是公司的核心產品。資料顯示,作為全球首個全抑制VEGFR-1/2/3的高選擇性抑制劑,療效優於傳統抗血管生成藥物,成為結直腸癌三線治療金標準。
此外,經營層面和黃醫藥的專注力也在醫藥圈中被人稱道,2025年初以6.08億美元出售上海和黃藥業股權,專注創新葯研發。從機構配置來看,以公募為首的機構同樣對其青睞有加,比如頭部公募興全基金的興全合遠兩年持有,最新二季報組合中持有該股接近400萬股。
當然,肺癌領域的突破不僅來自於港股上市公司,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同樣也有好消息傳來,4月25日,奧賽康藥業申報的1類新葯利厄替尼片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獲得批准。利厄替尼是具有全新分子結構的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本次為該產品獲批的第二項適應症。根據奧賽康藥業此前公告,該藥本次獲批的定適應症為具有EGFR外顯子19缺失(19DEL)或外顯子21置換突變(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此外,本月初迪哲醫藥自主研發的肺癌創新葯舒沃哲®獲美國FDA加速批准上市。
黑色素瘤、鼻咽癌領域亦傳喜訊
君實生物、中國生物製藥攜手突破
相比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更為常見癌種,接下來要説的突破來自於相對小眾的領域,但其給患者帶來的驚喜毫不遜色。從時間順序上來看,首先是3月14日,抗PD-1單抗類藥物-派安普利單抗注射液,新適應症上市申請也獲得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與化療聯合用於復發或轉移鼻咽癌(NPC)的一線治療。
研發該藥品的上市公司是中國生物製藥,從基本面來看,龍頭產品已經形成了矩陣效應,比如肝病領域的王牌產品「潤眾」(恩替卡韋)市佔率超40%,連續十年穩居國內榜首。另在腫瘤領域中,安羅替尼(福可維)年銷售額峰值破60億元,覆蓋肺癌、肉瘤等多個癌種,為國產小分子抗腫瘤藥TOP3品種。此外在呼吸系統中,布地奈德混懸液(天晴速暢)逐漸開始搶佔原研阿斯利康市場份額。
從二級市場來看,年線上該股連跌五年之后,2025年到目前該股實現驚天逆轉,最新年內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40%。從賣方機構最新的研報來看,7月25日華創證券分析師指出,就中國生物製藥來説,創新葯佔比有望不斷提升,看好其價值重估。
此外,對於中國生物製藥,與和黃醫藥相似的是,不僅是藥品的研發令人側目,而且產業運作同樣高人一籌。具體説來,最近的例子就發生在7月,中國生物製藥以約9.5億美元收購禮新醫藥95.09%股權,該交易被視為賦能公司創新葯業務的里程碑,中金據此上調其目標價26.7%至7.6港元,評級「跑贏行業」。
如果説鼻咽癌並非太過小眾,那麼黑色素瘤則更為「劍走偏鋒」,不過好在內地藥企同樣頗為爭氣,4月25日,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抗PD-1抗體——特瑞普利單抗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受理號:CXSS2400084/5),新增適應證為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它也成爲了首個覆蓋晚期黑色素瘤一線免疫治療的國產PD-1單抗。
資料顯示,2024年CSCO大會首發的MELATORCH研究數據顯示,與傳統化療藥物達卡巴嗪相比,特瑞普利單抗顯著提升患者生存獲益,其治療組中位總生存期(OS)達15.1個月,較達卡巴嗪組(9.4個月)顯著延長,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29.2%(HR=0.708,95%CI:0.526-0.954);經盲態獨立中心評審(BICR)評估,兩組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11.0%(特瑞普利單抗組)、8.6%(達卡巴嗪組)。
實際上,在特瑞普利單抗強勢破繭之前,國內的晚期黑色素瘤一線治療依賴傳統化療或靶向藥物,不過其僅限於BRAF突變患者。此次獲批填補了國產PD-1單抗在該適應症的空白,滿足迫切臨牀需求。
當然,對於君實生物來説,在國內的PD-1四強中,其與恆瑞、百濟、信達的發展路線存在明顯的差異化。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國內市場的市佔率較為平平,但是其在國際化的佈局領先同行,海外收入的佔比持續提升。目前其已構建商業化產品+臨牀管線+早期研究的三層產品體系,覆蓋腫瘤、自免、代謝、抗感染四大領域。」他特別強調,君實生物同樣在鼻咽癌領域形成了局部壟斷優勢,該公司在黑色素瘤、鼻咽癌領域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在回覆本刊時,君實生物相關人士表示:「截至目前,特瑞普利單抗已在中國內地獲批12項適應症,其中有10項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是目錄中唯一用於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入圍手術期、腎癌、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抗PD-1單抗藥物。2025年有兩項新適應症獲批,包括特瑞普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一線治療肝癌,以及特瑞普利單抗單藥一線治療黑色素瘤適應症。海外方面,特瑞普利單抗目前已在全球四大洲的4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
再從產業層面迴歸到投資角度,二級市場上,年線上該股一改此前連年下跌的走勢,2025年到目前已經上漲接近50%。再結合財務角度看,公司去年全年實現營收約為19.4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67%;同時從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來看,虧損大幅度收窄。
再從2025年一季報來看,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為5.01億元,同比增長31.46%;歸母淨利潤為-2.35億元,同比增長17.01%;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39億元,同比增長22.01%。種種跡象顯示,君實生物逐漸處於復甦之中。
頭頸部鱗癌首個國產PD-1藥物獲批
科創板公司神州細胞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果説上述的主角主要是在港股上市的醫藥生物類公司外,那麼接下來的主角則是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醫藥生物類公司神州細胞。今年的2月8日和2月28日,由該公司研發的菲諾利單抗注射液的兩類適應症(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肝細胞癌)獲得批准。尤其就前者來説,其是國內首個國產PD-1藥物。(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包括耳鼻喉鱗狀細胞癌、口腔頜面部鱗狀細胞癌、下嚥癌及甲狀腺癌等多種。)
具體來看相關情況,從產業層面來看,其是神州細胞自主研發的一款重組人源化抗PD-1 IgG4型單克隆抗體注射液。2025年,該藥先后兩度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2月8日,獲批與含鉑化療聯合用於複發性和/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一線治療,成為首個獲批頭頸部鱗癌適應症的國產PD-1藥物;2月28日,菲諾利單抗與貝伐珠單抗注射液(SCT510)的聯合療法獲批,用於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治療。究其原因,兩項III期臨牀研究結果均證實了菲諾利單抗聯合療法的顯著療效。或許,指望其產生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並不現實,但其是公司此前佈局管線落地開花的一個縮影。
Wind資訊顯示,其是由知名專家謝良志博士創辦的創新生物藥和疫苗研發公司,致力於開發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為國內外患者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選擇,樹立領先的生物製藥品牌。公司管理團隊擁有豐富的生物藥研發和生產經驗。
從財務角度看,其在2024年上半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並將這一良好的勢頭延續到了年報之中。對此,中郵證券在7月24日發佈的點評中強調,其臨牀管線值得期待。其進一步強調:「通過控制運營成本、提高研發效率等方式優化管理,公司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1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9.36億元,SCT1000、SCT650C、SCTB14、SCTV04C等產品臨牀進展穩步推進。」
以SCTB14(PD1/VEGF雙抗)為例,目前正在開展泛瘤種的I/II期臨牀研究,並已啟動該產品聯合化療針對NSCLC的II/III期臨牀研究,在同類產品中研發進度具備優勢。用於多種實體瘤免疫治療的三特異性抗體注射液SCTB41也已進入I期臨牀研究。「公司在腫瘤和自免兩大治療領域持續深耕,在研產品儲備豐富且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研報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此外,7月末尤其港股創新葯板塊出現一定震盪,但以產業邏輯深耕賽道的投資人依然堅定看好長線的機會。林存強調堅定看好依沃西:「作為該領域唯一進入註冊III期階段的免疫雙抗,依沃西通過協同阻斷PD-1與VEGF通路逆轉免疫耐藥機制,早期研究已顯示顯著療效。該藥是康方肺癌戰略核心,已佈局7項III期研究(含3項國際多中心試驗),覆蓋非小細胞肺癌全線治療。同時拓展至胰腺癌、結直腸癌等18個適應症,並與輝瑞合作探索"IO+ADC"聯合療法,有望重塑晚期腫瘤治療格局。「
(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