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8:08
在央行維持保持流動性相對寬松的的態度下,市場機構預計,8月資金面不具備收緊的基礎。
中信證券宏觀團隊指出,經測算,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購到期的因素,8月流動性缺口可能在2000億元左右,從絕對規模來看壓力不大。具體來説,政府債供給壓力仍存,參考部分省市公佈的地方債發行計劃以及國債發行規律,預計8月政府債整體淨融資約12000億元;8月財政收支差額預計-11500億元;M0小幅迴流,繳準壓力微增。
「我們預計流動性不會進一步大幅收緊,但在一些跨月或税期走款等特殊時點,仍建議謹慎佈局,不要過度博弈。」中信證券指出。
公開市場方面,8月將有3000億元MLF到期和9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到期,合計12000億元,小於7月的15000億元。在5月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10000億之后,中期流動性持續處於淨投放狀態。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温彬指出,考慮到8-9月將再度迎來年內政府債供給高峰,月均淨融資規模或達1.5萬億元-1.6萬億元,屆時銀行承接壓力加大,負債端對穩定資金的需求升溫。此外,若近期股債「蹺蹺板」效應進一步強化,銀行體系流動性收緊,央行均將繼續通過OMO、MLF、買斷式逆回購等中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來釋放穩定信號,亦不排除通過開展國債買入以及降準來投放流動性的可能性。
「雖然近期債市對資金面、基本面信息有所脱敏,但是我們認為最終還是會回到這兩個關注點上面,預計后續外部壓力依然較大,最新的經濟數據也並不支持貨幣政策轉向。綜合認為,8月資金面不具備收緊的基礎。」民生證券指出。
中郵證券判斷,7月上旬可能是三季度最寬松的時間窗口,后續資金面仍會存在季節性波動,但資金面將整體保持穩定寬松態勢,收緊風險並不大。
中信證券指出,根據政府債發行節奏預測以及央行近期的操作行為,財政和貨幣政策對流動性格局的風險可控,相比之下,目前資金面更大的風險來自於機構的市場行為,需要重點關注銀行負債的穩定性以及其融出能力的變化。存款降息疊加權益市場的虹吸效應可能加劇存款流失,從同業存單發行的提價情況來看,股份行壓力有所增加但國有行表現仍較為穩定,后續可以觀察國有行的存單發行情況。此外,近期債市槓桿率有所壓降,資金面脆弱性以及機構對於資金利率波動的敏感性也料將得到控制。財政和貨幣政策對流動性格局的風險可控,更多需要關注機構行為對資金面的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