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8:14
財聯社8月1日訊(記者 李潔)隨着房地產行業進入傳統淡季,百強房企7月業績出現幅度不小的回落。
中指院數據顯示,2025年7月單月,TOP100房企銷售額2366億元,同比下降18.2%。另據國泰海通證券數據,7月僅有近3成百強房企單月銷售同比實現正增長。
「在止跌回穩政策組合拳催化下,2025年以來新房銷售市場呈反覆波動態勢,經歷2月改善后,3-4月邊際回落,5月銷售有所改善后,6月熱度又開始回落,7月則延續保持低位。」申萬宏源分析師袁豪表示。
從7月單月操盤銷售金額情況來看,保利發展以165億元領跑,招商蛇口緊隨其后,銷售額為147億元,綠城中國、萬科A和華潤置地銷售額在120-147億元區間,中國海外發展、中國金茂和龍湖集團在72-112億元之間。
累計來看,據中指院統計,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20730.1億元,同比下降13.3%。國泰海通證券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前50強房企中有16家實現累計操盤金額正增長。
而銷售額突破千億的房企僅剩5家。其中,保利發展以1632億元銷售額守住第一的位置,綠城中國、中海地產緊隨其后,銷售額分別為1368億元和1319.5億元,華潤置地、招商蛇口以1236億元、1045億元位列第四以及第五。
與銷售市場的冷清不同,核心城市土地市場仍保持了較高熱度。2025年1-7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5783億元,同比增長34.3%。
「前7個月拿地企業仍以央國企為主,拿地金額前十企業中8家為央國企,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資強度,如濱江集團拿地金額位居前十,邦泰集團、大華集團等也進入拿地金額前二十。」中指院研究主管陶淑茹表示。
從新增貨值來看,綠城中國、中海地產和保利發展位列前三,其中綠城中國以1116億元新增貨值佔據榜單第一,中海地產以935億元新增貨值位列第二,保利發展新增貨值規模為907億元,位列第三。
「2025年7月,核心城市優質地塊競爭依舊激烈,一方面,企業競拍熱情高漲,數十輪競價爭奪優質地塊。另一方面,拿地樓面價屢破紀錄,如上海徐匯區一地塊以20萬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刷新了全國成交樓面價紀錄,進一步説明房企對優質地塊爭奪的激烈程度。」陶淑茹稱。
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石露露認為,積極拿地仍是中國受評房企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由於新地塊的銷售速度通常快於舊庫存,持續購置新地塊的房企能夠更好地管理現金流和盈利水平。
其進一步表示,今年一線城市地方政府供應的住宅地塊數量明顯增加,並取得了較高的土地溢價。在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土地供應數量增加,且每平米成交均價上升,而廣州的供應量增加,每平米成交均價下降。深圳的土地供應量仍然有限,為其堅挺的價格提供支撐。
對於市場前景,袁豪認為,我國廣義住房需求雖已見底,但居民資產負債表仍需約2年修復期,導致量價未能如期進入正向循環。因此,「止跌回穩」仍將是未來政策主基調。
政策層面,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宏觀政策要「適時加力」、「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並特別指出要「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陶淑茹認為,未來隨着宏觀經濟以及房地產市場運行形勢的變化,預計更多政策仍有加力空間,推動市場止跌回穩仍是目標,短期重在已出臺政策的有效落實。同時,城市更新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相關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