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康龍化成跌3.22%,成交額18.70億元,近3日主力淨流入-5.84億

2025-08-01 16:33

8月1日,康龍化成跌3.22%,成交額18.70億元,換手率4.31%,總市值535.24億元。

異動分析

CRO概念+創新葯+智能醫療+人民幣貶值受益+人工智能

1、康龍化成(北京)新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從藥物發現到藥物開發的全流程一體化藥物研究、開發及生產服務。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實驗室化學、生物科學服務、CMC(小分子CDMO)服務、海外臨牀研究服務、中國臨牀研究服務、大分子藥物發現及開發與生產服務(CDMO)、細胞與基因治療實驗室服務、基因治療藥物開發與生產服務(CDMO)。

2、研發前期CRM○龍頭,為藥企提供藥物發現、藥物開發兩階段的全流程CRMO解決方案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業務涉及實驗室化學、生物科學、藥物安全評價、化學和製劑工藝開發及生產和臨牀研究服務等多個領域,藥物發現領域國內第二

3、2023年年報:建立AI模型,對生物酶性能的設計與改造。在藥物中間體合成和化學生產領域,應用生物酶來催化有機化學反應,是綠色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我們在酶催化領域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基於蛋白質三維結構及其序列信息等大量複雜數據的計算,高效準確地進行酶性能的設計和改造,目前已應用於預測酶的活性和穩定性,並與驗證實驗協同迭代,通過若干階段的改造,從而改進了酶的性質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理解酶的工作機制、設計新酶以及改造現有酶的活性和穩定性都具有重要意義,為生物催化在化學合成和生產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2024年我們將繼續拓展 AI在酶催化領域的應用,建立模型用於候選酶的篩選,同時對其性能進行優化,進一步提高化學工藝研發的效率。

4、根據2024年年報,公司海外營收佔比為84.95%,受益於人民幣貶值。

5、2023年年報:報告期內,康龍臨牀在「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方面亦取得良好進展。爲了推動臨牀研究服務數字化轉型,康龍臨牀建立了「數字創新技術部」,並打造了一支精通數字化及AI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並對臨牀業務有着深刻理解的專業團隊。「數字創新技術部」在原有傳統業務基礎上,在數智化臨牀創新方面做出多項嘗試,並通過運用自動化及機器學習等先進工具,賦能臨牀研究多項業務板塊,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初步實現降本增效的預期效果。

資金分析

今日主力淨流入-2.13億,佔比0.11%,行業排名50/51,連續3日被主力資金減倉;所屬行業主力淨流入-18.94億,連續3日被主力資金減倉。

區間 今日 近3日 近5日 近10日 近20日
主力淨流入 -2.13億 -5.84億 -4.33億 -3.71億 -3.50億

主力持倉

主力沒有控盤,籌碼分佈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額7.90億,佔總成交額的7.13%。

技術面: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為27.08元

該股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為27.08元,近期該股快速吸籌,短線操作建議關注;目前股價靠近支撐位29.98,注意支撐位處反彈,若跌破支撐位則可能會開啟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簡介

資料顯示,康龍化成(北京)新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泰河路6號,成立日期2004年7月1日,上市日期2019年1月28日,公司主營業務涉及藥物研究、開發及生產服務。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為:實驗室服務57.40%,CMC(小分子CDMO)服務24.35%,臨牀研究服務14.88%,大分子和細胞與基因治療服務3.32%,其他(補充)0.05%。

康龍化成所屬申萬行業為:醫藥生物-醫療服務-醫療研發外包。所屬概念板塊包括:CRO概念、創新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基金重倉等。

截至3月31日,康龍化成股東户數7.98萬,較上期減少1.61%;人均流通股0股,較上期增加0.00%。2025年1月-3月,康龍化成實現營業收入30.99億元,同比增長16.03%;歸母淨利潤3.06億元,同比增長32.54%。

分紅方面,康龍化成A股上市后累計派現17.94億元。近三年,累計派現10.07億元。

機構持倉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康龍化成十大流通股東中,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003095)位居第四大流通股東,持股7229.50萬股,相比上期減少50.04萬股。華寶中證醫療ETF(512170)位居第六大流通股東,持股3399.11萬股,相比上期減少4.84萬股。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八大流通股東,持股2804.86萬股,相比上期增加246.85萬股。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位居第九大流通股東,持股2343.13萬股,相比上期減少184.15萬股。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006228)退出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為AI大模型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