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4:54
南方財經記者伍素文 實習生姜語鋅 鍾宸 廣州報道
38度太陽直照的下午,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林區,無人機在「飛手」操作下快速平穩抵達指定空中座標。「砰」的一聲,煙霧彈精準落於正下方空地,彩色煙霧擴散開來。
像這樣用於應急救援的無人機只是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冰山一角。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之一,低空經濟將成萬億級產業新賽道,各地加緊佈局基礎設施與場景創新,推動低空交通、物流、應急等應用落地。
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低空經濟是重要發力點。其中,天河區展現出強勁勢頭:集聚50余家產業鏈企業,2024年營收超50億元,兩家企業(極飛科技、南方測繪)去年全市低空經濟營收前三,相關專利數量佔全市50%以上,居全市第一。
在天河,既有億航智能、極飛科技等龍頭企業引領,也分佈着廣州南方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道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廣州合利創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至智能等專精企業,逐漸形成低空經濟的「雁陣隊形」。近日,南方財經記者隨調研團深入一線,實地探訪這股方興未艾的產業力量。
厚積薄發,差異化發展
從物流到測繪,從應急救援到自然資源,天河區的不同企業正發揮着各自的優勢,共同描繪出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火熱圖景。
天河區發展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河區低空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低空航空器整機及系統研發。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無人機兩大領域,天河區均有核心企業。
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外界將該年視為「低空經濟元年」。而在2015—2024年屬於行業自發行為階段,無人機多在測繪、農業、電力巡檢等領域應用,技術、產品、供應鏈和資本層面逐步成熟。
記者留意到,不少調研企業很早就佈局低空產業持續積累,因此在風口來臨時得以及時抓住機遇,厚積薄發。同時,低空經濟涉及到的應用場景廣泛,入局企業更多選擇深耕細分與新興領域,借力地區發展戰略和優勢乘勢而上。
「桌面上是我們的準量產無人機產品模型,總共有5款,地上是定製型的載重項目產品,可載重20至60公斤。」大道科技總經理李輝瓊如數家珍。
據介紹,大道科技研發團隊深耕硬件設備研發10余年,在一個個訂單中不斷探索企業的發展方向。近兩年,大道科技緊跟國家戰略,錨定「油氣管道巡檢與應急偵察無人機公司」的定位,為相關產品的量產做準備,預計2026年至2027年的量產規模將達億元級。
「我們選擇油氣管道巡檢、應急這兩個低空經濟相對新興的市場,避免在成熟市場‘內卷’,另外應急領域採購力度遠高於行業自發行為,符合國家新興領域戰略佈局。」李輝瓊説。
走進南方測繪設置的展覽區,該公司36年的發展史通過展板映入眼簾。這家地理信息領域的龍頭企業,擁有雄厚的地理測繪信息基礎,創下了許多國產化產品。
「低空產業是一個很宏大的概念,每個企業擅長的領域和錨定的賽道都不一樣。如果把低空裝備的功能具象化,它們其實是人的器官和思維能力的延伸。」南方測繪副總裁向高照説,南方測繪所深耕的低空領域,主要是代替了人的眼睛、空間計算和判別能力。
2015年,南方測繪投入無人機技術研發生產,如今已構成軟硬件一體化的「息壤」機巢+「雨燕」掛載+「天鏡」低空信息平臺,可同時實現海量數據的實時處理,組成了全天候、全天時、全要素、全空間一體化的時空數據感知與分析網絡。這兩年公司用低空系統賦能更多應用場景,如國土變更調查監測、林業巡檢、特大橋樑監測等。
「上半年我們低空業務產值已突破3億元,接下來將持續投入裝備升級與平臺服務優化,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多場景應用下的可靠性。同時探索賦能新領域,打造百億甚至千億的應用空間。」向高照表示。
成至智能業務覆蓋「聲、光、電」全系列載荷產品,工業安防載荷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所有創新都源於真實痛點」,基於這一準則,2018年成至智能瞄準警用場景,催生了全球首款無人機廣播系統;2025年,公司與氫航科技達成戰略合作,直擊傳統鋰電池無人機的續航短板打造「綠色動力+智能終端」一體化方案,以技術融合開闢新賽道。
與天河區「12126」現代化產業體系相契合,未來成至智能將以智能載荷為核心,通過技術攻堅、場景落地、生態共建的路徑,在低空物流、應急救援和智慧城市等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驅動下,一家家企業在天河區乘風高飛,合力勾畫出產業向上的發展弧線。
推動商業化加速
當前,低空經濟仍處於發展的前期階段,雖然應用場景廣泛,但面臨着商業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不穩定、市場需求開發不足等痛點,許多領域尚處於空白狀態。運營端不僅是連接上游研發製造與下游服務應用的橋樑,更是推動整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作為城市CBD,天河區在低空觀光、物流配送、城市巡檢、高端商務等方面的應用條件和場景資源豐富,並在應用場景創新方面率先「起飛」。
合利智能專注全球領先的大型eVTOL商業化運營,現已構建近30架多型號eVTOL航空器機隊。在珠江新城上空,其載人級eVTOL沿着「天德廣場—海心沙」航線已經完成超過500架次的平穩飛行。
「作為運營商,我們通過市場需求開發、商業模式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標準制定、監管合規、產業鏈協同與生態構建等多重手段,致力於解決目前商業化的痛點,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逐步邁向大規模、常態化的商業運營時代。」 該公司執行總裁鄒一沛表示。
2025年,低空經濟即將迎來商業化運營的關鍵拐點。
合利智能接下來也將逐步實現「海心沙單點垂直起降飛行—環島短航線飛行—海心沙—天德廣場」雙向跨江飛行,打造貫穿城市中軸線的地標性低空飛行示範項目。鄒一沛期待天河區在政策支持、資源對接等方面給予更多助力,推動低空經濟從試點示範邁向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作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業,億航智能飛行足跡遍佈19個國家,其自主研發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獲適航三證,推動中國無人駕駛航空器載人時代正式開啟。當前,公司正與多個客户和合作夥伴緊密合作打造UAM示範項目以及eVTOL運營樣板,推動eVTOL在中國市場銷售與運營。
在億航智能相關負責人看來,eVTOL要真正走向大眾消費,還應該在地面基礎設施建設、空中信息化數字化的智能管理網絡體系建設、低空經濟人才培養與大眾科普方面加大力度,促進低空消費。
集羣崛起與協同
企業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產業生態的滋養。天河區憑藉產業鏈完整、政策精準、場景豐富的優勢,已在低空經濟生態佔據領先地位。
從產業鏈來看,天河區聚集了50余家低空經濟上下游企業,涵蓋了無人機制造、關鍵模塊生產、傳感器研發、數據處理軟件等多個領域,覆蓋「研發—製造—應用」全鏈條,打造了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生態,讓技術快速轉化為產品,產品高效落地為場景。
極飛科技媒體公關部黃耀霖表示:「天河用一條完整而緊湊的產業鏈、一套敢為人先又細緻入微的營商環境,幫助極飛科技能夠在這里專注技術創新技術迭代、減少人才招聘難度。」
政策層面,天河區通過税收優惠、研發補貼、資源對接等舉措為企業「減負賦能」。今年初,天河區成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積極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協同創新,加速技術攻關與標準制定。即將出台的關於天河區低空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將從基礎設施、技術研發、場景拓展等方面給予扶持,與市級政策形成分層互補體系。
「單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低空經濟需要企業共同發力。」多家受訪企業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
當前,天河區致力於發展低空產業的企業織網成片,已形成「人才引力—政策推力—產業聚力」的生態閉環,既有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持,也有政府搭建的服務平臺,更有企業間的良性互動,以及作為CBD的豐富市場場景。
這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環境,正是其低空經濟快速崛起的核心密碼。
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從企業單打獨鬥到產業協同發展,天河區的低空經濟企業正以集羣優勢搶佔發展先機。隨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框架指引》的落地,以及更多商業化場景的開放,這片創新熱土將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為萬億級低空經濟產業貢獻「天河方案」。
而放眼整個廣州,各區正競相佈局,基於自身稟賦形成了差異化發展路徑。天河以低空航空器整機及系統研發為核心競爭力,黃埔區加速完善產業鏈中游製造環節,海珠區重點發展低空應用與數字化服務等,多方優勢互補、協同發力,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合築低空經濟版圖中的「廣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