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幣圈大佬孫宇晨:豪賭納斯達克,又轉身飛向太空?

2025-08-01 14:34

最近,孫宇晨又整出了一波大新聞。

藉着穩定幣和數字貨幣的火爆行情,這位「90后幣圈頂流」盯上了納斯達克,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波場(Tron)區塊鏈平臺,用「借殼上市」的方式送上了美股資本市場。而這背后,還有特朗普的「撐腰」。

就在上市新聞刷屏的時候,孫宇晨主導的「火星計劃」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幾天前,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佈了新一輪太空飛行任務NS-34的乘客名單,孫宇晨的名字赫然在列。這一次,他是真的要上天。

從拍下和巴菲特的天價午餐出圈,到幣圈的「營銷大師」,孫宇晨早就拿捏了流量。從北大高材生到賓大碩士,再到馬雲湖畔大學首期學員,再到如今的幣圈大佬,他從來不缺話題度。

這回衝刺美股、再加一張「太空船船票」,孫宇晨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棋?

孫宇晨炸場華爾街,背后特朗普「撐腰」

最近,孫宇晨又放了個大招。趁着穩定幣和數字貨幣的熱度正火,他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波場(Tron)「塞」進了納斯達克,而且沒走常規IPO路線,而是玩了個「借殼上市」,直接借了別人現成的殼公司登場。

這次被他盯上的,是一家叫SRM Entertainment的小公司。原本它是個做玩具、紀念品設計的小廠,去年營收才431萬美元,還虧了433萬美元,在納斯達克沒人搭理。

結果消息一出,SRM股價像瘋了一樣,一天暴漲647%,10個交易日翻了十倍,成了全美股市最狂的明星股。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和公告披露,這次交易結構很直接:SRM拿到1億美元股權投資,用於推動波場幣(TRX)的資金管理計劃。交易完成后,SRM改名成「Tron Inc.」,孫宇晨本人成為新公司的顧問。

而更刺激的是,這單交易背后,還能看到特朗普家族的影子。

這場操作的幕后推手,是紐約投行Dominari Securities,而它的母公司Dominari Holdings董事會里,今年初剛剛迎來了兩位特別顧問:小唐納德·特朗普和埃里克·特朗普——現任美國總統的兩個兒子。

其實,孫宇晨和特朗普家族的關係,早就不簡單了。

2024年底,他曾豪擲7500萬美元投資特朗普家族的加密貨幣項目;2025年5月,他又以「特朗普幣最大持有人」身份出席總統晚宴,還從特朗普手上收了一塊名錶。

此后,波場鏈上更是直接幫特朗普家族項目發行了穩定幣USD1。埃里克·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稱孫宇晨是「好朋友」和「加密領域標誌人物」。

所以,當這場「借殼上市」上演時,外界紛紛懷疑:孫宇晨能這麼順利登陸納斯達克,是純靠商業能力,還是靠了政治關係?

要知道,2023年3月,美國SEC才起訴他涉嫌出售未註冊證券、操縱市場。可到了2025年2月,SEC突然同意暫停訴訟,給這次操作留出關鍵窗口期。

說白了,這場戲不只是商業操作,更像一出資本和政治的大聯動。

爽約巴菲特的「營銷大師」

孫宇晨能有今天,靠的絕不僅僅是技術或者財力,更是他對人性、對流量的極致拿捏。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他的兩場封神之作。

第一場是2019年,孫宇晨花456.8萬美元天價,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這事讓他一戰成名。

雖然中間經歷了他「突發腎結石」「爽約巴菲特」等一系列狗血劇情,但這頓飯最終還是吃了。重點不是吃了什麼,而是通過「碰瓷」股神,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孫宇晨和他的波場幣。

第二場是去年11月,孫宇晨花624萬美元(約4500萬人民幣),在蘇富比拍下了意大利藝術家卡特蘭的作品《喜劇演員》,其實就是一根用膠帶粘在牆上的香蕉。

4500萬人民幣買根香蕉?這行爲藝術,直接把他送上了全球熱搜。

看明白他的套路了嗎?用最離譜的價格,買下最匪夷所思的東西,換來全世界免費的頭版頭條。這筆營銷賬,他算得比誰都精。

現在,孫宇晨又把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

2025年7月,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公司,公佈了最新一次太空飛行的乘客名單,孫宇晨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真的要上天了。

當然,這張票也不是他心血來潮買的。早在四年前,2021年,孫宇晨就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新謝潑德號」首次載人飛行席位,並將全部競標資金捐給藍色起源「未來俱樂部」,支持全球青少年STEM教育。

如今,時隔4年,這一太空飛行計劃即將變成現實。若任務順利完成,孫宇晨也將憑藉35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的華人太空旅行者。

截至目前,藍色起源已完成13次商業飛行,共將70人送入太空,其中不乏像傑夫·貝索斯和美國流行歌手凱蒂·佩里這樣的知名人物。

孫宇晨當然不會承認這只是爲了炒作。他給這次飛行,設計了一套宏大的敍事:Crypto(加密貨幣)與太空探索,是人類文明升級的一體兩面,都代表着去中心化、突破邊界、重構秩序。

孫宇晨甚至規劃好了未來的融合方向:用區塊鏈給月球土地、火星礦產確權;用Web3社區的DAO模式眾籌太空項目;用區塊鏈技術保證太空數據的安全……

故事要講得夠大,韭菜纔夠用。現在,地球的故事已經不夠他講了,他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宇宙里。

35歲的「下半場」

就在今年7月30日,孫宇晨迎來了自己35歲的生日。

孫宇晨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大意是説,自己雖然出道早,歷經滄桑,但就像某些足球明星一樣,人們總感慨他怎麼還這麼年輕,其實他的下半場纔剛剛開始。

「好飯不怕晚,進球總是下半場。現在該你上場了。」他對自己説。

別看他自嘲「人到中年」,字里行間,全是野心。他用這種方式告訴世界:別看我爭議多,我才35歲,我的巔峰還沒到呢。

他的底氣從哪來?當然不是靠講故事。

撇開所有的炒作和爭議,孫宇晨的波場,確實已經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加密帝國。截至今年6月,波場全球用户超過3.13億,鏈上鎖定的資產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僅次於以太坊,位居全球第二。

尤其是在穩定幣領域,波場更是成了絕對的霸主。僅僅是USDT這一種穩定幣,在波場上的流通量就超過820億美元,佔了全網發行量的半壁江山。

這就是孫宇晨最讓人看不懂的地方。他身上,同時貼着「孫割」和「幣圈大佬」兩個標籤。他是一個投機者,也是一個建設者。他精通炒作的藝術,但他的炒作,又建立在一個真實且龐大的商業基礎之上。

這種複雜性,讓他比幣圈任何一個大佬都更具話題性。

聯手特朗普家族登陸納斯達克,轉身又買好票飛向太空,這一切,都由一個剛剛35歲的年輕人主導。

他到底想干什麼?是爲了賺更多的錢,還是想用錢和流量,去購買一種更稀缺的東西:華爾街的承認,主流社會的合法性,以及在歷史敍事中的一席之地?

或許都是。

無論你把他看作是時代的先鋒,還是頂級的投機客,有一點無法否認:他已經徹底玩明白了新時代的財富密碼——注意力,纔是終極的硬通貨。

而現在,他正拿着這筆貨幣,一頭扎進華爾街,一頭飛向星辰大海。

這場大秀,纔剛剛拉開序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