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2:02
來源:機構之家
7月3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徽商銀行」,03698.HK)傳來高層變動的消息。
一方面,徽商銀行發佈公告、該行董事長嚴琛因工作調動,已於7月30日「辭任該行董事長、執行董事、發展戰略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委員、風險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委員、人事提名和薪酬委員會委員職務,其辭任自即日起生效」。
與此同時,微信公眾號「河南發佈」對於其「工作調動」的去向給予了明確。河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任免動議,決定任命嚴琛為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嚴琛從銀行系統跨省轉任地方政府,這在業界還是相對較為少見。
基礎圖表來源:微信公眾號「河南發佈」。
作為一家以近代著名商幫「徽商」命名的安徽省級城商行,徽商銀行在以往幾年曾受到以數名董事長為首的高管落馬、經營治理屢受監管部門處罰的衝擊。而本次傳出工作調動消息的原董事長嚴琛,可謂是徽商銀行由亂而治、承前啓后的人物。
雖然與同業先進比較、該行仍有諸多不足之處,但嚴琛董事長於2021年7月上任至今的四年時間,還是給數名董事長落馬的徽商銀行逐步「穩住了陣腳」、並有了一絲向好的跡象。
徽商銀行的止跌企穩、也在二級市場的估價中得到了體現,2025年截至7月31日該行的股權前復權漲幅已高達47.32%。儘管如此,該行的歸母淨利潤增速連續4年同比下滑,后續經營治理的改善仍任重道遠。
高學歷加成,職業生涯轉任多處
徽商銀行的總部位於安徽省會合肥市,是由若干家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而來。公開資料顯示,該行於1997年4月4日註冊成立;並於2005年11月30日更名為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12日,徽商銀行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首批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
作為該行董事長,嚴琛出生於1972年8月,湖北襄陽人,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從履歷來看屬於學而優則仕的類型。1996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粉末冶金專業后,嚴琛又轉至中國人民大學、在農業經濟系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進行博士研究生學習。
圖片系本次離任的徽商銀行原董事長嚴琛
90年代的博士研究生、自然會擁有較高的職業生涯起點。1999年7月嚴琛直接進入國家開發銀行綜合計劃局工作,略作熟悉后即赴該行重慶分行貴陽資產管理部下放歷練。2000年11月回到總行后仍在綜合計劃局的計劃處工作,2002年2月轉至黨建宣傳口,先后擔任總行黨委宣傳部綜合處副處長、黨校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2003年5月,嚴琛又擔任總行信用管理局評級方法與標準處副處長。
在政策性銀行數年之后,嚴琛於2005年1月外調、擔任安徽省中小企業發展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就此拉開其在安徽省長達20年的職業生涯。
從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再到池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宣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委副書記。嚴琛在安徽省的政府系統工作十四年有余,直到2019年3月才重回金融系統,擔任安徽省擔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2021年4月又執掌徽商銀行至今。
由亂而治之際,利潤增速仍連續4年下滑
曾經,徽商銀行包括戴荷娣、李宏鳴和吳為民在內的三任董事長接連落馬。而高管隊伍的亂象,不但對該行的業績增長有所衝擊、使得2020年的營業收入腰斬過半,同時錯失了戰略性的走出安徽、強化跨區域經營的歷史性機遇,也對其內部的各項經營治理有所影響。
儘管仍有諸多問題待改善,但嚴琛擔任董事長的4年里,徽商銀行由亂而治的跡象,在其最后的一份年度「成績單」里已逐步體現。
據Wind口徑數據,2024年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35.87億元、同比增速18.05%,歸母淨利潤則為154.14億元、同比增速6.8%,期末總資產為20137.53億元、同比增速11.49%。與此同時質效指標也多有改善,期末不良貸款率為0.99%、同比大幅優化了0.2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286.47%、同比也提升14.53個百分點,淨息差則為1.71%、同比僅縮小0.17個百分點。
場中的投資者對此也開始認可,股價隨之在2025年開始觸底反彈、復甦上行。2025年截至7月31日,該行的股權前復權漲幅已高達47.32%,而即使更為火熱的A股銀行板塊(880471)的年度漲幅也僅為15.1%。
基礎圖表來源:鑫網通達信。
但該行要想真正實現經營治理的全面向好,可能還需繼續前行。
一方面,由於內部管理的相對薄弱,該行歷年來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相對較多。
就在去年下半年的10月份,該行因流動資金貸款貸前、貸后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又一次性被罰款550萬元之巨。同時,安徽金融監管局還公示了針對徽商銀行的專項檢查,專門針對一家銀行在總行層面進行專項檢查、這在業界也相對較為罕見。
另一方面,該行的業績指標還是有待進一步向好。
除前述的2020年,該行營業收入從2019年的258.71億元腰斬至當年的111.64億元,2023年營業收入284.52億元、也同比下滑6.16%。而歸母淨利潤儘管情況稍好,但在2020年之后,利潤同比增速從2021年至2024年,分別為19.76%、16.9%、7.73%和6.8%,逐年放緩的跡象還是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