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都市觀察|2025年上半年服務業成為推動我國主要超特大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持續凸顯

2025-08-01 14:05

(來源:綜合開發研究院)

2025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660536億元,同比增長5.3%。我國經濟頂住壓力穩步前行,新興動能加快成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上海、北京GDP繼續保持全國前二,深圳穩居第三;廣州上半年GDP首次超過1.5萬億元,武漢首次超過萬億。總體來看,我國主要超特大城市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多數城市增速超過5%。

上海和北京半年首次突破2.5萬億大關

上半年,我國主要大城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有三城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的5.3%。分別為成都、北京和武漢。增速分別為5.8%、5.5%和5.5%。有兩城GDP增速與全國平均的5.3%持平。分別為天津和青島。另有上海、深圳、重慶和廣州四城GDP增速低於全國平均,增速分別為5.1%、5.1%、5%和3.8%。

從經濟總量看,上海、北京經濟規模持續領跑。上半年,上海和北京GDP雙雙突破2.5萬億元大關,分別達到26222.15億元和25029.2億元。深圳繼續位列第三,上半年GDP達18322.26億元。重慶經濟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實現15929.58億元,居第四位。廣州以15080.99億元列第五,首次突破1.5萬億大關,成都實現GDP12108.2億元,增速為九城最高,武漢實現GDP10592.8億元,首次邁上新的萬億臺階。

服務業成為拉昇主要城市經濟的引擎

上半年,服務業已經成為決定我國主要大城市經濟增速和總量的主導力量。九大城市中,武漢、深圳、成都、北京、重慶、天津、上海、青島和廣州服務業增速分別為6.3%、6.1%、6.0%、5.6%、5.6%、5.6%、5.4%、5.2%和4.3%,普遍高於同期的GDP增速。九大城市服務業產值大,增速快,成爲了拉動城市經濟的最大引擎。

服務業內部結構出現積極變化。上半年,上海、北京、成都和深圳信息服務業分別增長 14.6%、11.1%、10.7%和8.1%。深圳、上海、北京金融業增加值分別為 10.9%、8.8%和8.1%。生產性服務業引領京滬深城市質與量的雙向增長。

主要城市工業普遍跑輸全國平均

2025年上半年,九大重點觀察城市工業僅成都和北京跑贏全國平均的6.4%,分別為7.8%和7%,其余7城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且低於其GDP增速。表明我國主要超特大城市工業承壓和產業結構調整同步推進。傳統汽車工業增速下降,廣州燃油車產量持續下滑,廣汽本田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25.6%,廣州汽車製造業增加值下降5.7%。上海上半年汽車製造業產值同比下降1.9%。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較好,成都和廣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52.2%和9.5%。重慶新能源汽車增長25.0%。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壯大,廣州集成電路製造業增長30%,北京、武漢電子信息產業分別增長了24.6%、15.4%,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增加15.9%。上海、武漢和北京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分別增長了16.0%、15.7%和9.9%。

沿海民企及中西部園區出口增長強勁

上半年,園區出口及民營經濟出口表現較好。武漢、廣州、成都、上海、天津、重慶、青島、北京和深圳貨物出口增速分別為32.0%、25.2%、14.5%、11.1%、9.0%、7.0%、3.6%、1.4%和-7.0%。

從園區出口看,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增速達24.8%,出口額佔成都全市70%。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出口增速為10.8%,佔全市出口總額的46%,重慶兩江新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增速分別達12.2%、110.9%、41.7%和35.9%,合計出口額佔重慶全市出口4成。

從民營經濟看外貿,上半年,青島民營企業進出口3158.8億元,同比增長4.2%,佔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為71.4%,上海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3.6%,增速高於全市進出口總額2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25.9%。上半年,廣州市民營企業累計進出口3653.5億元,增長27.9%,拉動廣州外貿增長15.2個百分點,廣州外貿進出口,民企貢獻已超六成。民企出口科技含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廣州民企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高達55.4%,佔廣州同類產品出口總值比重的42.1%。深圳民營企業出口高技術產品1798.6億元,同比增長16%。

工業及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

上半年,北京、上海、成都、天津、重慶、武漢、廣州、青島和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4.1 %、6.2 %、6.0 %、5.5 %、3.2 %、2.0 %、0.8 %、-9.9%和-10.9%。

工業投資持續快速增長。上半年,成都、上海、重慶、武漢、廣州和天津實現工業增速分別達41.3%、19.8%、12.7%、12.1%、12.0%和8.4%,均實現高速增長。北京製造業投資增長8.9%,深圳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47.1%。

基礎設施投資增勢積極。上半年,上海、天津、武漢、深圳、重慶、廣州和北京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分別為17.9%、15.4%、8.5%、7.7%、4.8%、4.2%和2%。工業及基礎設施持續增長,表明我國主要城市在城市面的投資熱情逐漸高漲,城市發展態勢積極。

房地產投資持續承壓。上半年,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中,僅廣州、上海和天津三城房地產投資實現正增長,分別為4.1%、3.8%和3%。其余城市房地產投資增速均為負數。深圳、重慶、北京、武漢和成都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下降15.1%、8.4%、7.5%、5.3%和2.8%。表明房地產持續承壓築底的現狀依然持續,市場信心有待進一步恢復。

以舊換新類消費品對提振消費作用凸顯

中西部城市消費增速領跑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上半年,武漢、成都、廣州、重慶、深圳、青島、上海、天津和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分別增長 7.3 %、6.1 %、5.9 %、4.5 %、3.5 %、2.1 %、1.7 %、- 0.7 %和-3.8 %。以舊換新類消費品對提振消費作用凸顯。上半年,成都、重慶、上海、廣州和深圳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增速分別達64.5%、31.9%、9.3%、15.0%和6.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速分別達34.5%、6.5%、18.7%、27.6%和55.7%。成都、廣州和深圳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增速分別達20.4%、50.7%和32.9%。武漢、廣州和上海體育、娛樂用品類分別增長91.5%、33.0%和27.8%。九大重點觀察城市以舊換新商品消費保持活躍。

總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我國九大重點觀察城市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然而,各城市也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內需提振等挑戰。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雖積極快速增長,然而房地產投資持續承壓。展望下半年,需進一步鞏固工業,激發消費潛力,吸引高端要素投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壯大,夯實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有效推進深化以舊換新政策,如政策下鄉以及核心城市通過政策「組合拳」加大對消費刺激力度等措施多措並舉確保我國經濟持續穩健前行。

//本期執筆: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 鄭天騁博士,封面圖由Veer提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