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財經早報:蘋果財報大超預期營收創近四年新高 人形機器人價格「膝斬」

2025-08-01 07:49

專題:機構看好權益市場 關注科技、消費及「反內卷」領域

  【頭條要聞】

  特朗普上調一連串關税!白宮公佈對多國徵收的關税税率(附明細)

  美國白宮表示,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調整某些國家的對等關税税率。特朗普宣佈對各國和地區加徵10%至41%的關税。同時,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如果美國對某一國家存在貿易順差,關税税率將為10%。小額逆差國家將被徵收15%的關税。

  金融領域「國補」來襲!國務院部署兩項重磅政策:通過貼息激發消費潛力

  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到此次會議部署的兩項貸款貼息政策,體現了宏觀政策多措並舉着力促消費。」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説。

  會議指出,對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有利於通過財政金融聯動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貸成本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更好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這兩項貸款貼息政策,分別從供需兩端發力提振消費。」何代欣説,其中,對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有助於為相關經營主體提供更多支持,擴大優質服務供給,進一步促進服務消費。

  年內公募自購近50億元 被動指數基金受青睞 

  截至7月30日,今年以來126家公募機構合計淨申購旗下產品49.66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自購額達22.98億元,佔比46.28%,債券型基金以22.35億元自購額緊隨其后。值得關注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以10.26億元的自購規模,成為權益類中最受機構青睞的品種,在總自購額中佔比達20.65%。

  近日,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富邦基金」)再次公告一份自購計劃。公告稱,自7月24日起陸續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自購金額合計將不少於人民幣2500萬元,承諾對自購產品持有期限不低於一年。

  這已是方正富邦基金年內第二次運用固有資金增持權益類產品,此前4月25日其已認購500萬元方正富邦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同時承諾持有1年以上。

  香港穩定幣牌照申請窗口開啓發鈔行有望搶佔先機

  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於近日發佈《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等系列配套指引,明確了發行人牌照申請門檻,包括財務條件、人員資質、儲備資產、託管贖回要求、司法管轄、過渡期安排等。

  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銀行(香港)、渣打銀行(香港)等香港特區發鈔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體,無論是出於自身發展需要,還是順應監管推動,大概率會率先申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此外,中資銀行、沙盒測試企業、大型央國企以及擁有支付牌照的互聯網大廠都躍躍欲試。

  英偉達深夜迴應芯片「后門」問題:不會讓任何人有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芯片的途徑    

  針對英偉達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嚴重安全問題,英偉達今晚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網絡安全對我們至關重要。NVIDIA 的芯片不存在‘后門’,並不會讓任何人有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芯片的途徑。」

  蘋果財報大超預期!營收創近四年新高 但難掩AI焦慮與關税陰雲        

  美東時間周四(7月31日)盤后,蘋果公司公佈了2025財年第三財季(截至6月28日)的財報,整體表現遠超華爾街預期,實現自2021年12月以來最強勁的季度營收增長。

  整體而言,iPhone銷售表現強勁,服務業務持續發力,而Mac業務成為增長最快板塊。不過,iPad和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線仍面臨壓力。

  財報顯示,蘋果第三財季總營收達到 940.4億美元,創下近年來最高水平,同比增長 10%,遠高於市場預期的 895.3億美元;淨利潤則達 244.3億美元,每股收益為 1.57美元,同樣高於預期的 1.43美元。

  創新葯賽道一騎絕塵 業內人士:普漲行情不可能持續  

  7月31日,多隻前期表現強勢的創新葯ETF有所回調。拉長時間來看,創新葯主題ETF仍然是近期全市場回報率較高的一類ETF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來自華泰柏瑞基金、萬家基金、匯添富基金旗下的港股創新葯主題ETF今年以來回報率均超過100%。有業內人士認為,下一階段創新葯領域有望迎來「1—10」的爆發階段,更多創新葯產品在國內上市放量,同時海外市場會出現代表性新葯。相關板塊投資正經歷從「防禦性配置」向「進攻性賽道」的範式轉換。但是,創新葯板塊的普漲行情不可能持續,后續的超額收益取決於投資者的認知和對信息的解讀能力,真正有創新能力的創新葯企才能吸引到資金的青睞。

  從一套房降到一輛車!人形機器人價格「膝斬」背后 國產自主核心技術多面突圍       

  對人形機器人感興趣的機友們,或許能考慮入手一臺了。7月30日,逐際動力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LimX Oli正式開放預訂,售價15.8萬元起,而上周,宇樹科技推出的一款非全尺寸人形機器人UnitreeR1智能夥伴,售價低至3.99萬元起。都説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隨着性能的進階、訂單量的增加,價格也確確實實低了不止一個維度。要知道,幾年前一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能賣到幾百萬元,如今看來價格遠不是「腰斬」可以形容的,而是「膝斬」甚至「腳踝斬」。

  價格不斷下調的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與人形機器人產業市場競爭加劇有直接關係,更關鍵的是,國內人形機器人已經在機械部件、基礎傳感器和軟件算法等領域實現較高國產化率,未來隨着國產供應鏈的繼續完善,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A股「紅包」來襲 24家上市公司擬中期分紅超145億元   

  隨着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中期分紅方案逐漸增多。據數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已有341家公司披露中期分紅安排(含季報分紅、半年報分紅、特殊分紅)。其中,24家公司正式披露中期現金分紅預案(含一季報分紅),宣告現金分紅金額合計145.51億元。其中6家宣告分紅金額超過10億元。

  兩大牛股突發,再漲就停牌!

  7月31日晚間,西藏旅遊公告,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已連續九個交易日以漲停價收盤,累計漲幅達到135.98%,存在短期上漲過快可能出現的下跌風險。如后續公司股票交易進一步出現重大異常,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公司將依規申請停牌覈查。

  【話題公司】

  地天板!*ST廣道7次退市風險提示后 再遭「爆炒」  

  7月31日,已經發布7次退市風險提示的*ST廣道再度上演極端行情:該股早盤以跌停價6.60元開盤后,巨量買單在一分鍾內將股價拉昇20%,10:30以后繼續拉昇至紅盤,此后不斷走高,尾盤上漲29.94%,以漲停收盤,報12.24元,單日成交額2.31億元,換手率達51.63%,日內振幅高達59.87%。

  歐盟深度調查德國化工巨頭147億歐元收購案,涉及補貼爭議      

  德國化工巨頭147億歐元收購案被深度調查。歐盟委員會近日宣佈對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以147億歐元收購科思創(Covestro)的交易啟動深度調查,理由是擔心阿聯酋提供的補貼可能會扭曲歐盟內部市場的競爭。

  去年10月,ADNOC達成收購科思創的交易,這是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購。該調查基於《外國補貼條例》(FSR),今年5月開始的初步審查表明,ADNOC極有可能獲得了來自阿聯酋政府的「外國補貼」。這種補貼使其能夠提出不符合市場條件的估值與財務條件,導致其他無補貼的潛在投資者無法與之公平競爭。可能的「外國補貼」包括來自阿聯酋的無限擔保,以及ADNOC承諾向科思創增加資本。

  華為小米阿里紛紛入局 「下一代入口」爭奪戰正酣    

  XR行業現在正處於一個各方對終局高度共識,但對於通向終局的路徑高度不共識的時代。在這個階段,創業公司反而是有機會,等真到‘百鏡大戰’時,纔是比拼誰更快的時候。就在AI眼鏡行業渲染「百鏡大戰」的當下,小米AI眼鏡的銷量和退貨率卻給行業潑了盆冷水。今年6月,小米推出起售價1999元的AI眼鏡,主打AI識物、語音交互等「下一代智能終端」功能。這個定價極具象徵意義——正如當年799元的紅米手機撬動智能手機普及潮,業界期待2000元價位能成為AI眼鏡普及的臨界點。

  「今年AI眼鏡特別火,但目前AI眼鏡體驗和產業鏈成熟度還不夠,小米AI眼鏡的出貨量已經證明了在現有產業鏈水平下打造的AI眼鏡,其體驗可能無法支撐百萬量級市場。」XREAL創始人兼CEO徐馳説。

  【行業熱點】

  7月份公募機構調研超3400次 電子行業前沿應用等頻被問及  

  化粧品新規8月1日起施行 業界預判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錨定先進製造賽道 長線資金佈局績優股      

  A股公司易主案例頻現:產業與資本複雜共舞    

  【行情動態】

  A股:7月收官日A股三大股指跌幅均超1%,滬指收盤失守3600點。截至收盤,滬指跌1.18%,報3573.21點;深成指跌1.73%報11009.77點,創業板指跌1.66%報2328.31點。滬深兩市全天成交1.96萬億元。板塊方面,液冷IDC、輔助生殖、谷歌,生物製品、化學制藥、計算機等行業及概念漲幅居前;水產、PTA、鐵礦石、能源金屬、鋼鐵、小金屬等行業及概念跌幅居前。盤面上,智譜AI板塊震盪走強,易點天下20cm漲停。液冷服務器板塊全線走強,思泉新材20cm漲停,英維克、淳中科技等漲停封板。輔助生殖板塊持續走強,共同藥業、安科生物20cm漲停,漢商集團漲停封板。鋼鐵板塊調整,包鋼股份跌超8%。煤炭板塊全線走低,板塊內全線飄綠,安泰集團跌超7%。

  港股:7月31日,港股三大指數全線下跌。恆指跌1.6%失守25000點關口,國指跌1.72%,恆科指收跌0.69%且錄得6連跌。本月,三大指數均飄紅收官。恆指、國指、恆科指分別累計收漲2.91%、2.36%、2.83%。今日,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大金融股(銀行、保險、券商)、中字頭等權重股普遍表現低迷,鋼鐵股、家電股、汽車股、光伏股等「反內卷」相關板塊齊跌,黃金股、石油股等避險板塊亦走低。另一方面, 英偉達被約談,半導體、芯片股午后拉昇,龍頭中芯國際一度漲約6%;濠賭股逆勢上揚,美高梅中國績后漲超6%創6年來新高。

  美股:美國股市高開低走,三大股指集體收跌。儘管微軟與Meta財報亮眼提振個股表現,但整體市場情緒受壓。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330.30點,跌幅0.74%,報44130.98點;標普500指數下跌23.51點,跌幅0.37%,報6339.39點,連續第三個交易日收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小幅下挫7.23點,跌幅0.03%,收於21122.45點。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127.29點,跌幅0.55%,報23218.12點。縱觀7月,標普500指數上漲2.17%,納指上漲3.70%,道指微漲0.08%。標普500指數和道指錄得連續第三個月上漲,納指月線四連陽。

  歐股:德國DAX30指數漲0.47%,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09%,法國CAC40指數漲0.36%,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0.39%。

  【市場策略】

  今年上半年,外資淨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特別是6月,淨增持規模增加至188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表明,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總體較為穩定,外資投資人民幣債券規模上升,近期外資投資境內股票總體向好,透露出全球資本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願在增強。

  「未來,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仍具有較穩定和可持續增長空間。」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賈寧説,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債券、股票的市值佔比約為3%至4%,受多重積極因素支撐,預計外資仍會逐步增配人民幣資產。

  中國資產緣何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一方面,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健,為外資投資中國創造了穩定的宏觀環境;另一方面,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爲外資投資中國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大幅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與4月的預測相比,此次預測上調達0.8個百分點。此前,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國際投行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同時,高盛維持對中國股票市場「增持」立場,預計人民幣計價資產的主題偏好將提升,企業盈利前景將持續改善,外資流入中國股市的力度將增強;摩根士丹利上調中國股票指數目標,預計2026年6月的基準指數目標分別為MSCI中國指數上漲5%、恆生指數上漲5%、滬深300指數上漲3%等。

  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主管王亞軍表示,在全球資本尋求多樣化配置的背景下,未來中國離岸市場及A股有望持續成為資本再平衡的受益者。

  科技與消費成為海外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投資主線,今年以來,高盛、富達投資、施羅德投資等外資機構多次出現在A股上市公司調研名單中,調研範圍涵蓋了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行業等。

  【新股申購】

  新股提示:廣東建科今日申購

  【公告速遞】

  【停牌】

  無

  【復牌】

  300527 ST應急

  【品大事】

  水井坊:董事Sathish Krishnan因工作原因辭職

  水井坊(600779)公告,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Sathish Krishnan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原因,Sathish Krishnan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及相關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二連板勝通能源:近期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

  二連板勝通能源(001331)披露股票交易異動公告稱,近期公司經營情況正常,不存在內外部經營環境、相關業務發生重大變化的情形。公司主營業務為LNG採購、銷售以及運輸服務。我國LNG價格為市場化定價方式,LNG市場價格受市場供需、國際天然氣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LNG市場價格的波動將引起公司LNG購銷價差的變化,進而影響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主要通過境內市場價採購和「進口LNG窗口一站通」5年期長期協議(簡稱「窗口期協議」)採購兩種方式採購LNG,並通過LNG槽車運輸至國內終端客户。公司窗口期協議對市場供需變化較為敏感,公司LNG業務的盈利狀況會受到國內LNG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夢網科技:擬與專業機構等共同投資合夥企業

  夢網科技(002123)公告,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與普通合夥人深圳市高新投人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他有限合夥人共同簽署《深圳市高新投高端裝備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深圳市高新投高端裝備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合夥企業」),合夥企業目標募資規模為20億元,出資方式均為貨幣。全體合夥人本次的認繳出資總額為15.4億元,公司擬認繳出資5000萬元,出資比例為3.2468%。合夥企業應將可投資金額100%投資於以下領域:工業母機、激光與增材製造、精密儀器設備、軌道交通等四個產業領域以及由產業主管單位認可的其他相關投資領域,其中前三個領域的每個領域投資比例原則上不低於可投資金額的20%。

  國恩股份:全資子公司取得PEEK相關項目備案

  國恩股份(002768)公告,目前,公司已完成PEEK材料生產技術與核心工藝的開發,為加速實現該關鍵戰略材料的產業化與市場化,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浙江國恩化學有限公司(簡稱「浙江化學」)打造覆蓋PEEK從聚合到複合再到製品的全產業鏈縱向一體化平臺。同時,公司將充分利用上游產業自有資源,強化上下游協同發展,建設苯乙烯工程材料聚合中試平臺及30萬噸/年有機高分子改性、複合材料項目。近日,浙江化學已取得舟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海洋產業委經濟發展局出具的項目備案。

  行動教育:實控人提議實施中期分紅每10股派10元

  行動教育(605098)公告,公司實控人、董事長李踐提議實施2025年度中期分紅,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税)。

  【觀業績】

  捷佳偉創:上半年淨利同比預增38.65%—59.85%

  捷佳偉創(300724)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17億元—19.6億元,同比增長38.65%—59.85%。業績增長得益於公司在手訂單在報告期內持續驗收轉化為收入。

  中國石化: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39.5%—43.7%

  中國石化(600028)發佈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01億元至21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下降39.5%至43.7%。2025年上半年,面對嚴峻複雜的經營形勢,公司加大生產經營優化力度,從嚴從緊控制成本費用。但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石油石化市場競爭激烈、化工市場毛利低迷等因素影響,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

  道道全: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63.15% 擬10派1.76元

  道道全(002852)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92億元,同比增長1.16%;歸母淨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563.15%;基本每股收益0.53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76元(含税)。報告期內,公司包裝油銷量同比有較好增長,同時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能與成本控制水平,疊加主要原材料綜合採購成本的下降,使產品綜合銷售毛利率及包裝油毛利率同比增長。

  新光光電:上半年預計虧損1900萬元—2300萬元

  新光光電(688011)披露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100萬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900萬元—2300萬元,上年同期歸母淨利潤虧損1786.57萬元。報告期營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營業收入中光學目標與模擬仿真系統收入同比上年下降約65.89%,主要系公司承接的系統級項目尚處於生產及裝調階段,已交付客户的產品涉及到大系統的聯調、測試,暫未達到驗收條件,項目驗收周期長,預計將集中於下半年完成交付。由於營業收入同比減少,毛利水平不足以覆蓋公司的各項費用,從而導致本期出現虧損。

  【籤大單】

  申聯生物: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等簽訂多聯多價疫苗項目合作開發合同

  申聯生物(688098)公告,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簡稱「蘭研所」)等單位簽訂了《豬口蹄疫O型/A型、豬瘟、偽狂犬病三聯疫苗技術開發(合作)合同》及《牛口蹄疫O型/A型、病毒性腹瀉/黏膜病、傳染性鼻氣管炎三聯疫苗技術開發(合作)合同》,共同開發豬用口蹄疫等三種疫病多聯多價疫苗及牛用口蹄疫等三種疫病多聯多價疫苗,合作各方按照協議約定任務和分工,各自承擔相關費用,合作研發項目產生的技術成果及知識產權歸公司及蘭研所兩方共同享有。

  博盈特焊:與威爾漢姆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博盈特焊(301468)公告,公司於7月30日與蘇州威爾漢姆堆焊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威爾漢姆」)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利用技術、市場、品牌、資金等資源及優勢,在特種焊接技術在油氣市場的應用、防腐防磨裝備及高端鋼結構件在海外市場的拓展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增減持】

  江南奕帆: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擬增持公司股份

  江南奕帆(301023)公告,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劉松艷計劃自2025年8月1日起至2026年1月31日止,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公司股份的數量不少於5萬股,且不超過10萬股。

往期回顧

責任編輯:張恆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