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8-01 13:37
一、美股科技股年內最大IPO之一:Figma
在舊金山灣區的科技戰場上,Figma正演繹着一場關於設計生產力的革命。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以22億美元的前端設計軟件市場為起點,如今已將目標錨定在330億美元的全流程產品開發生態。其核心產品Figma平臺,憑藉輕量化、社區繁殖和協同辦公三大殺器,在全球設計工具市場中殺出血路。
資料來源:華西證券
同時,在AI浪潮下,Figma藉助AI編程能力,無縫切入程序員協同平臺辦公中的代碼開發場景,並且未來公司有望向真正的「無人開發」進一步延拓。
二、全球AI應用發展的奇點將至
當Figma在設計領域藉助AI掀起革命時,全球其他垂類AI應用也正在迎來他們的爆發點。主要判斷依據:
1、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繞不開的進化節點
當大語言模型(LLM)憑藉Scaling Law和強化學習在文本領域屢屢突破人類智能邊界時,其「單模態枷鎖」已成為場景擴張的最大瓶頸。LLM能寫代碼、作報告,卻讀不懂一張設計圖、辨不出一段視頻的情緒——這種侷限,倒逼出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MLLM)的誕生。
2、從實驗室到現金流:多模態纔是變現密碼
全球AI商業化的進程,正在無情驗證一個規律:多模態應用的變現能力,已甩開純文本產品一個身位。
三、中國視頻生成:全球化商業化的突圍樣本
在多模態應用的三大賽道(圖像生成、視頻生成、多模態交互)中,國內廠商在視頻生成領域實現了最成熟的全球化突破:
截至2025年5月,國內Chatbot(聊天機器人)產品仍未找到穩定的變現模式,而能實現年化收入超1億美元的3家公司——美圖、快手、睿琪軟件(非上市),清一色是多模態玩家。
美圖的AI設計工具靠「圖像+文字」交互拿下東南亞電商25%的滲透率,快手的可靈(Kling)視頻生成工具上線10個月ARR即破1億美元,這種差距背后,是用户真實需求的投票:在短視頻、電商、內容創作等高頻場景里,「能看、能聽、能生成」的多模態能力,纔是打開付費意願的鑰匙。
四、投資邏輯:中美共振下的價值重構
1.技術出海的溢價機會
海外用户的AI付費意願顯著高於國內。以可靈為例,其海外訂閲轉化率達8.7%,是國內的3倍;美圖的AI設計工具在東南亞電商滲透率超25%,海外ARPU較國內高40%。這種差異意味着,國內公司若能將成熟的AI技術與海外流量結合,商業化起量速度將遠超預期。例如,可靈在東南亞市場的MAU佔比超60%,成為其增長新引擎。
2.垂直場景的壁壘構建
在AI領域,「廣度」與「深度」的博弈從未停止。Figma通過覆蓋「構思—設計—開發—發佈」全流程,構建了難以替代的生態優勢;國內企業則需在垂直領域建立「AI+行業know-how」的雙重壁壘。例如,美圖在電商設計場景的「AI服裝換色」「AI試鞋」功能,將商拍成本降低60%,這種場景化能力正是其護城河。政策層面,中國政府發佈《數字中國建設2025年行動方案》,支持AI應用發展,同時開展「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結語:從工具革命到產業重構
Figma的崛起與多模態大模型的爆發,本質上是生產力工具的範式遷移。在這場變革中,既需要Figma式的底層架構創新,也需要AI創業者對垂直場景的深度解構。隨着中美AI商業化的共振,那些能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全球市場份額的公司,終將在這場變革中書寫新的商業傳奇。正如格隆匯一貫強調的:「全球視野,下注中國」。下半年,讓我們聚焦那些在AI應用深海中潛泳的中國公司,見證下一個商業奇蹟的誕生。
如果,你對國內AI應用崛起這樣的機會也感到興奮:
想知道海外AI應用巨頭公司,哪些能映射到國內市場?
想知道AI在不同垂直領域發展的進度如何,該怎麼提前佈局?
那麼,請掃碼加入我們,獲取更詳細的產業鏈分析和投資策略,跟隨格隆匯研究院一起,在AI的浪潮中把握確定性機會,分享產業革命的紅利吧!
注:文中所提到個股和題材板塊不構成任何推薦,僅為覆盤和學習交流所用,投資決策需建立在自我獨立理性思考和專業研判之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